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数字赋能中原 智领产业跃升 ——“豫见·五经普连连看”系列观察之四
    更新时间:2025/3/17 10:24:02    来源:大河网

      □本报财经全媒体中心记者 闫文瑞

      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数实融合深度推进、创新生态加速构建……3月12日发布的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揭开了中原大地的“数智密码”:2023年年末,河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15.1万个,从业人员158.5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12.2亿元,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8.5%,数字经济正驱动产业升级,成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数字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普查显示,河南数字产品制造业2023年实现营收7395.6亿元,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营收的55.1%。当下,河南已形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等特色产业集群。郑煤机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制造周期压缩61.3%;宇通客车智能网联技术入选国家试点;汉威科技0.3毫米柔性传感器实现产业化应用,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机。“中小企业数字化覆盖率仍存在梯度差异,需通过产业链协同机制突破转型瓶颈,实现制造业整体能级跃升。”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王淑英介绍。

      创新生态体系加速成型。郑州龙子湖智慧岛上,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每秒10亿亿次的浮点计算,正驱动黄河模拟器等重大科研项目。与此同时,超聚变、黄河信产、紫光股份等一批龙头计算企业扎根河南,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生态。2023年年末,河南数字技术应用业从业人员已达84.2万人,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占比53.1%,创新驱动特征显著。“产业数字化是主战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经济韧性。”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分析。

      数智应用场景全面渗透。普查数据显示,全省46.3%的规上企业实现数字技术应用,形成多领域示范场景:中欧班列(郑州)研发中心破解跨境数据壁垒,“豫事办”集成政务事项超5000项,尉氏县建成5G智慧农田系统,龙门石窟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活化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生存发展的必答题。”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高保中建议,应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让数字基因融入现代化河南建设肌理。

      “随着《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全省数字经济呈现‘量质双升’发展态势。”高保中表示,2023年,河南核心产业从业人员已达158.5万人,其中郑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全省六成。此外,郑州航空港区打造“芯屏网端器”全产业链;南阳中光学AR镀膜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出现,正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格局加速形成。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数字赋能中原 智领产业跃升 ——“豫见·五经普连连看”系列观察之四
    2025/3/17 10:24:02    来源:大河网

      □本报财经全媒体中心记者 闫文瑞

      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数实融合深度推进、创新生态加速构建……3月12日发布的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揭开了中原大地的“数智密码”:2023年年末,河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15.1万个,从业人员158.5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12.2亿元,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8.5%,数字经济正驱动产业升级,成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数字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普查显示,河南数字产品制造业2023年实现营收7395.6亿元,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营收的55.1%。当下,河南已形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等特色产业集群。郑煤机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制造周期压缩61.3%;宇通客车智能网联技术入选国家试点;汉威科技0.3毫米柔性传感器实现产业化应用,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机。“中小企业数字化覆盖率仍存在梯度差异,需通过产业链协同机制突破转型瓶颈,实现制造业整体能级跃升。”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王淑英介绍。

      创新生态体系加速成型。郑州龙子湖智慧岛上,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每秒10亿亿次的浮点计算,正驱动黄河模拟器等重大科研项目。与此同时,超聚变、黄河信产、紫光股份等一批龙头计算企业扎根河南,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生态。2023年年末,河南数字技术应用业从业人员已达84.2万人,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占比53.1%,创新驱动特征显著。“产业数字化是主战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经济韧性。”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分析。

      数智应用场景全面渗透。普查数据显示,全省46.3%的规上企业实现数字技术应用,形成多领域示范场景:中欧班列(郑州)研发中心破解跨境数据壁垒,“豫事办”集成政务事项超5000项,尉氏县建成5G智慧农田系统,龙门石窟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活化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生存发展的必答题。”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高保中建议,应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让数字基因融入现代化河南建设肌理。

      “随着《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全省数字经济呈现‘量质双升’发展态势。”高保中表示,2023年,河南核心产业从业人员已达158.5万人,其中郑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全省六成。此外,郑州航空港区打造“芯屏网端器”全产业链;南阳中光学AR镀膜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出现,正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格局加速形成。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