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河南日报评论员:一棵焦桐 一座丰碑
    更新时间:2025/3/19 19:43:17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评论员

      3月的兰考,万物复苏,处处都透着精神。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焦桐粗壮挺拔。每年,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聆听焦裕禄的故事。

    11111160岁“焦桐”华盖如云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5月13日,兰考“焦桐”广场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此聆听着焦裕禄的故事。60年前焦裕禄亲手栽下的这棵泡桐华盖如云,守望着兰考大地。在焦裕禄同志逝世59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肃立在焦桐下,瞻仰、追思,汲取养分、涤荡心灵。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jpg

      “焦桐”华盖如云,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肃立在焦桐下,瞻仰、追思,汲取养分、涤荡心灵。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长来 摄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语重心长地勉励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在兰考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标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度。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这475天,他置身风中、雨中、沙窝之中、激流之中、民众之中,用生命为兰考人民播撒下“千顷澄碧”的希望。

      致敬一种精神,最好的方式是传承。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这个提问,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深思。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对焦裕禄精神的时代转化,既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应有之义,更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6月30日,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魏善民在兰考焦桐广场打扫落叶。⑨6 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jpg

      老党员魏善民在兰考焦桐广场打扫落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长来 摄

      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三股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精准概括。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要学习对群众的那股亲劲。焦裕禄看望失明的五保老人,一句“我是您的儿子”,暖了无数群众的心。他凭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兰考,最知道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多做为老百姓谋幸福、利长远的好事,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学习抓工作的那股韧劲。为了治沙,焦裕禄跋涉五千余里,对全县几十个风口、千余个沙丘逐一编号,就是靠着这股子韧劲,不断摸索规律,找到了根治“三害”的好方法。我省有约5.2万个村(社区)、9800多万常住人口,农村广、人口多、事务杂,在今天,做好基层治理,一点不比当年治沙容易。实现基层善治,以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就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才能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学习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在焦裕禄纪念馆,一把带着大窟窿的旧藤椅总是引人驻足。藤椅右侧的大窟窿,是他工作时为缓解病痛,用硬物顶住痛处,经年累月硬生生顶出来的。为民者,总会被人民铭记。人们怀念焦裕禄,就是因为他拼了命也要把事业干好。拼,意味着职责;拼,彰显着担当。把拼劲融入干事创业当中,才能开创一番天地、造福一方百姓。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所思所盼,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初心使命。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省委和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最终都要靠基层“穿针引线”、落到实处。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焦裕禄精神中蕴含的奋进力量,正是向高攀、勇争先的河南,当下所需要的。这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把焦裕禄精神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强劲动力。

    焦裕禄同志生前在泡桐幼树边的留影。刊于1990-5-16.jpg

      焦裕禄同志生前在泡桐幼树边的留影。刊于1990-5-16

      焦裕禄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肩披外套、双手叉腰、侧头目视远方,背后斜伸出一片桐树叶。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他亲手栽下的焦桐。当年,他种下的“小麻秆”,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们缅怀他时的仰望。更令人欣喜的是,由焦桐繁育出的株株新苗,也已扎根兰考热土,迎接一个又一个春天。

     6666.jpg

    文章编辑:李润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河南日报评论员:一棵焦桐 一座丰碑
    2025/3/19 19:43:17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评论员

      3月的兰考,万物复苏,处处都透着精神。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焦桐粗壮挺拔。每年,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聆听焦裕禄的故事。

    11111160岁“焦桐”华盖如云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5月13日,兰考“焦桐”广场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此聆听着焦裕禄的故事。60年前焦裕禄亲手栽下的这棵泡桐华盖如云,守望着兰考大地。在焦裕禄同志逝世59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肃立在焦桐下,瞻仰、追思,汲取养分、涤荡心灵。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jpg

      “焦桐”华盖如云,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肃立在焦桐下,瞻仰、追思,汲取养分、涤荡心灵。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长来 摄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语重心长地勉励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在兰考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标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度。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这475天,他置身风中、雨中、沙窝之中、激流之中、民众之中,用生命为兰考人民播撒下“千顷澄碧”的希望。

      致敬一种精神,最好的方式是传承。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这个提问,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深思。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对焦裕禄精神的时代转化,既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应有之义,更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6月30日,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魏善民在兰考焦桐广场打扫落叶。⑨6 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jpg

      老党员魏善民在兰考焦桐广场打扫落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长来 摄

      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三股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精准概括。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要学习对群众的那股亲劲。焦裕禄看望失明的五保老人,一句“我是您的儿子”,暖了无数群众的心。他凭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兰考,最知道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多做为老百姓谋幸福、利长远的好事,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学习抓工作的那股韧劲。为了治沙,焦裕禄跋涉五千余里,对全县几十个风口、千余个沙丘逐一编号,就是靠着这股子韧劲,不断摸索规律,找到了根治“三害”的好方法。我省有约5.2万个村(社区)、9800多万常住人口,农村广、人口多、事务杂,在今天,做好基层治理,一点不比当年治沙容易。实现基层善治,以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就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才能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学习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在焦裕禄纪念馆,一把带着大窟窿的旧藤椅总是引人驻足。藤椅右侧的大窟窿,是他工作时为缓解病痛,用硬物顶住痛处,经年累月硬生生顶出来的。为民者,总会被人民铭记。人们怀念焦裕禄,就是因为他拼了命也要把事业干好。拼,意味着职责;拼,彰显着担当。把拼劲融入干事创业当中,才能开创一番天地、造福一方百姓。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所思所盼,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初心使命。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省委和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最终都要靠基层“穿针引线”、落到实处。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焦裕禄精神中蕴含的奋进力量,正是向高攀、勇争先的河南,当下所需要的。这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把焦裕禄精神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强劲动力。

    焦裕禄同志生前在泡桐幼树边的留影。刊于1990-5-16.jpg

      焦裕禄同志生前在泡桐幼树边的留影。刊于1990-5-16

      焦裕禄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肩披外套、双手叉腰、侧头目视远方,背后斜伸出一片桐树叶。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他亲手栽下的焦桐。当年,他种下的“小麻秆”,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们缅怀他时的仰望。更令人欣喜的是,由焦桐繁育出的株株新苗,也已扎根兰考热土,迎接一个又一个春天。

     6666.jpg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