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拜祖大典不止于典
    更新时间:2025/4/1 10:50:35    来源:河南日报

      古装舞蹈演员轻歌曼舞,敬拜祖先。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本报记者 王延辉 齐亚琼 祁道鹏

      岁在乙巳,序属阳春;惠风和畅,万物滋荣。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又一次迎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回家拜祖”,共缅始祖功业、共祈民族复兴。

      一场大典,既是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虔诚礼敬,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生动诠释。这是根脉与枝叶的共鸣,这是血脉与精神的传承。拜祖大典,从来不止于“典”。

      心灵回归

      回“老家河南”,赴“心灵之约”。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从历史学角度看,黄帝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从考古学角度看,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黄帝时代是一个文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代。”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在此次拜祖活动上有“双重任务”,既是评论嘉宾,也是“祈福中华”仪程的嘉宾,“连年成功举办拜祖大典,黄帝故里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

      “回家了!”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马来西亚拿督斯里、第四代华裔洪来喜又一次站在拜祖大典现场,心潮依旧澎湃。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达6000多万,其中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就有700多万。“因为根脉相连,我们对祖籍国的情结分不开。”这些年,洪来喜有一个使命——推动黄帝文化在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生根发芽,把中华文明的种子一代一代传下去。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这一次为大典而来。“虽然第一次参加,但感觉很有意义,通过庄重仪式,让我们始终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她说。

      同样是第一次来到黄帝故里,网红作家苏芩有种强烈的内心归属感:“这是一场寻根溯源之旅,让我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从何处走来。”

      一次大典,就是一次叩问心灵的寻根之旅。

      文化焕彩

      融融春光中,黄帝故里园区典雅庄重,寻根门前,文化方阵、岐黄方阵、台胞方阵、侨胞方阵、企业方阵、同拜方阵等6大拜祖队伍象征着华夏儿女来自五湖四海。

      从寻根门到轩辕殿黄帝像,这条500多米长的拜祖路线,寓意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源远流长。一路上,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刻有《史记·黄帝本纪》的石碑前驻足,探寻文明的源头;在挂满祈福丝带的“同根树”下停留,感受四海同心的深厚情谊;在八佾舞表演中,领略华夏礼乐的独特气度……

      担任迎宾礼仪官的河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广林身穿古装、声入人心。他直言:“与其他舞台不同,这是敬拜始祖黄帝的盛典,用古代最高礼仪迎接全球华人回家拜祖,更加凸显大典庄重氛围和文化气质。”

      塔沟武校教练王慎带着在央视春晚表演《笔走龙蛇》的功夫小子们献上“礼”和“艺”,并参与迎宾式和“乐舞敬拜”仪程。“从‘武’到‘舞’,都是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王慎说。

      “今年特意设置了‘同根树’,增加了圣火传递、点燃火炬环节,乐舞敬拜的舞者以羽人形象演绎传统乐舞,整体突出拜祖大典的文化内涵,彰显‘同根同祖同源’的理念和执炬相承、薪火长燃的意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导演陈临春说。

      一次大典,就是一场连接古今的文明对话。

      力量凝聚

      寻根中原,拜祖轩辕。在深深一拜中,激荡拳拳之意,凝聚奋进力量。

      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崔世昌感触颇深,“大典盛事已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文化桥梁,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加拜祖大典,圆了马达加斯加华商总会会长蔡国伟的一大心愿,“来到黄帝故里,就找到了根儿。蔡姓源起于河南上蔡。我们会做好桥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贡献华侨力量。”

      湖南湘潭人王科是西部航空公司董事长,也是河南女婿。首次参加拜祖大典,他感慨良多:“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血脉传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拜祖大典既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

      同样的心声在相互激荡、彼此辉映。

      香港青年创业者陈龙盛带了更多同胞一起来拜祖,他说:“这是血脉的牵连、文化的感召。”

      “共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同一个中华情重如山。两岸一家亲,共进共荣。”参加完拜祖大典,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眼角湿润,久久不愿离去。

      拜祖大典圆满礼成后,互联网平台上的留言板这样写道——大典不止是仪式,更是文明寻根的精神朝圣,每个中华儿女都在确认:我们的名字叫炎黄子孙;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拜祖大典,岂止一“典”?这是中华儿女的归途,亦是再出发的起点。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拜祖大典不止于典
    2025/4/1 10:50:35    来源:河南日报

      古装舞蹈演员轻歌曼舞,敬拜祖先。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本报记者 王延辉 齐亚琼 祁道鹏

      岁在乙巳,序属阳春;惠风和畅,万物滋荣。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又一次迎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回家拜祖”,共缅始祖功业、共祈民族复兴。

      一场大典,既是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虔诚礼敬,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生动诠释。这是根脉与枝叶的共鸣,这是血脉与精神的传承。拜祖大典,从来不止于“典”。

      心灵回归

      回“老家河南”,赴“心灵之约”。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从历史学角度看,黄帝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从考古学角度看,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黄帝时代是一个文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代。”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在此次拜祖活动上有“双重任务”,既是评论嘉宾,也是“祈福中华”仪程的嘉宾,“连年成功举办拜祖大典,黄帝故里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

      “回家了!”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马来西亚拿督斯里、第四代华裔洪来喜又一次站在拜祖大典现场,心潮依旧澎湃。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达6000多万,其中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就有700多万。“因为根脉相连,我们对祖籍国的情结分不开。”这些年,洪来喜有一个使命——推动黄帝文化在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生根发芽,把中华文明的种子一代一代传下去。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这一次为大典而来。“虽然第一次参加,但感觉很有意义,通过庄重仪式,让我们始终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她说。

      同样是第一次来到黄帝故里,网红作家苏芩有种强烈的内心归属感:“这是一场寻根溯源之旅,让我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从何处走来。”

      一次大典,就是一次叩问心灵的寻根之旅。

      文化焕彩

      融融春光中,黄帝故里园区典雅庄重,寻根门前,文化方阵、岐黄方阵、台胞方阵、侨胞方阵、企业方阵、同拜方阵等6大拜祖队伍象征着华夏儿女来自五湖四海。

      从寻根门到轩辕殿黄帝像,这条500多米长的拜祖路线,寓意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源远流长。一路上,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刻有《史记·黄帝本纪》的石碑前驻足,探寻文明的源头;在挂满祈福丝带的“同根树”下停留,感受四海同心的深厚情谊;在八佾舞表演中,领略华夏礼乐的独特气度……

      担任迎宾礼仪官的河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广林身穿古装、声入人心。他直言:“与其他舞台不同,这是敬拜始祖黄帝的盛典,用古代最高礼仪迎接全球华人回家拜祖,更加凸显大典庄重氛围和文化气质。”

      塔沟武校教练王慎带着在央视春晚表演《笔走龙蛇》的功夫小子们献上“礼”和“艺”,并参与迎宾式和“乐舞敬拜”仪程。“从‘武’到‘舞’,都是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王慎说。

      “今年特意设置了‘同根树’,增加了圣火传递、点燃火炬环节,乐舞敬拜的舞者以羽人形象演绎传统乐舞,整体突出拜祖大典的文化内涵,彰显‘同根同祖同源’的理念和执炬相承、薪火长燃的意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导演陈临春说。

      一次大典,就是一场连接古今的文明对话。

      力量凝聚

      寻根中原,拜祖轩辕。在深深一拜中,激荡拳拳之意,凝聚奋进力量。

      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崔世昌感触颇深,“大典盛事已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文化桥梁,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加拜祖大典,圆了马达加斯加华商总会会长蔡国伟的一大心愿,“来到黄帝故里,就找到了根儿。蔡姓源起于河南上蔡。我们会做好桥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贡献华侨力量。”

      湖南湘潭人王科是西部航空公司董事长,也是河南女婿。首次参加拜祖大典,他感慨良多:“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血脉传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拜祖大典既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

      同样的心声在相互激荡、彼此辉映。

      香港青年创业者陈龙盛带了更多同胞一起来拜祖,他说:“这是血脉的牵连、文化的感召。”

      “共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同一个中华情重如山。两岸一家亲,共进共荣。”参加完拜祖大典,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眼角湿润,久久不愿离去。

      拜祖大典圆满礼成后,互联网平台上的留言板这样写道——大典不止是仪式,更是文明寻根的精神朝圣,每个中华儿女都在确认:我们的名字叫炎黄子孙;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拜祖大典,岂止一“典”?这是中华儿女的归途,亦是再出发的起点。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