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博物馆中的清明节:既追远又传承
    更新时间:2025/4/7 11:17:11    来源:大象时政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游客走进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观。张怡熙 摄

      □本报记者 张体义

      岁月轮回,时序更替,又是清明。清明假日期间,我省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清明节社教活动,热闹异常。

      河南博物院东楼二楼“唐宫夜宴”体验厅,武则天金简、绘彩陶伎乐女俑、凤首箜篌、胡腾舞俑、李白《上阳台帖》等数字化国宝近在眼前。

      4月4日,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精心策划,在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原有考古体验活动基础上,推出清明节特别活动之“蹴鞠”;考古博物馆内举行的清明踏青“趣”寻春之黏土绘春DIY活动吸引许多入馆游客用黏土贴出美景,绘出好春光。

      清明节当天,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别开展了甲骨文里的诗意清明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以“清明溯源”拉开序幕,结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古典诗词,利用甲骨卜辞作为媒介讲述“清”“明”二字的演变历程,用“博物馆+节气”的方式创新表达传统文化。

      洛阳博物馆推出“赏宫廷文物拓春和景明”清明节主题亲子活动,鼓励大家在活动前踏青赏春,收集心仪的植物叶片、花朵、花瓣等带到活动现场。

      4月4日上午,安阳博物馆开展“清明·情思别样寄”主题社教活动,除了讲解寒食节起源以及清明扫墓、踏青、插柳等传统习俗,还现场举行绘制风筝、放风筝等活动。

      在郏县三苏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长眠之地没有缭绕的烟火,唯有松柏掩映下的石碑静立。园中至今保留着宋代“以文代祭”的传统。清明,不仅是血脉的追远,更是文明的传承;既有对生命逝去的敬畏,也有对文化永续的期盼。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博物馆中的清明节:既追远又传承
    2025/4/7 11:17:11    来源:大象时政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游客走进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观。张怡熙 摄

      □本报记者 张体义

      岁月轮回,时序更替,又是清明。清明假日期间,我省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清明节社教活动,热闹异常。

      河南博物院东楼二楼“唐宫夜宴”体验厅,武则天金简、绘彩陶伎乐女俑、凤首箜篌、胡腾舞俑、李白《上阳台帖》等数字化国宝近在眼前。

      4月4日,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精心策划,在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原有考古体验活动基础上,推出清明节特别活动之“蹴鞠”;考古博物馆内举行的清明踏青“趣”寻春之黏土绘春DIY活动吸引许多入馆游客用黏土贴出美景,绘出好春光。

      清明节当天,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别开展了甲骨文里的诗意清明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以“清明溯源”拉开序幕,结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古典诗词,利用甲骨卜辞作为媒介讲述“清”“明”二字的演变历程,用“博物馆+节气”的方式创新表达传统文化。

      洛阳博物馆推出“赏宫廷文物拓春和景明”清明节主题亲子活动,鼓励大家在活动前踏青赏春,收集心仪的植物叶片、花朵、花瓣等带到活动现场。

      4月4日上午,安阳博物馆开展“清明·情思别样寄”主题社教活动,除了讲解寒食节起源以及清明扫墓、踏青、插柳等传统习俗,还现场举行绘制风筝、放风筝等活动。

      在郏县三苏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长眠之地没有缭绕的烟火,唯有松柏掩映下的石碑静立。园中至今保留着宋代“以文代祭”的传统。清明,不仅是血脉的追远,更是文明的传承;既有对生命逝去的敬畏,也有对文化永续的期盼。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