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人形机器人“半马”全球首跑 河南“选手”凭超强续航跻身前五
    更新时间:2025/4/20 9:12:05    来源:大河网

      4月19日,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在比赛中冲向终点。 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来自河南的EAI战队机器人卓益得X02在参加半程马拉松。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聂辉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冰珂)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落幕,郑州中原科技城投资的卓益得机器人公司“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获得第三名,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获得第五名。

      本次比赛共有20个人形机器人参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对机器人带来挑战。

      此次参赛机器人可谓“八仙过海”,有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有健步如飞的“夸父”,有步履蹒跚的“笨笨”,还有美女机器人“幻幻”,每个参赛机器人间隔1分钟起跑,每个出场都引来观众的欢呼叫好。其中,EAI战队的机器人戴着渔夫帽、拳击手套,全场续航最强,展示了强大的耐力。

      “我们聚焦具身智能核心问题,重点构建大脑、小脑、本体、系统的体系架构,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发的机器人在能效比、轻量化、安全性上已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说。

      据了解,该实验室派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采用仿人肌腱驱动(绳驱)技术,身高1.7米,整机重量仅28公斤,在重量减轻30%的同时提升关节力量输出,能实现最高6小时动态续航、最快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迅速完成转身、跳跃等复杂动作,在超重负载的场景中优势明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人形机器人跑“半马”的背后,是具身智能多维度技术协同的支撑。比赛是对机器人测试和验证的平台,也是对科技成果和产业产品的展示,更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人与机器人同场比赛,也象征着科技和产业正融入人类的生活。

      作为AI与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的结合,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依托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龙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让产学研、上下游、各环节相互协同,河南机器人在加速进化。

      近年来,河南先后出台《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河南省培育壮大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政策,将机器人产业纳入28条重点产业链,并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制造产业的两个关键赛道之一,提出力争到2027年初步建立具身智能产业体系,到2030年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人形机器人踏上“半马”赛道,看似一小步,实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怎么跑?

      运动控制:为了适应长距离奔跑,参赛机器人会采用特殊设计。大功率一体化关节、腿足刚柔耦合设计等,让机器人跑得更稳、更自然。

      续航:比赛允许机器人换电,但部分机器人已具备不关机就能换电的功能,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材料选用上更轻量化。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意义何在?

      ——高规格的试验场

      经过马拉松赛事的锤炼,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机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入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卓益得X02参赛秘籍】

      超强续航

      21.0975公里赛道

      用时4小时50分33秒

      渔夫帽

      机器人头部安装了uwd模块

      会因太阳暴晒升温

      帽子可为机器人控温

      拳击手套

      减轻机器人在摔倒时

      受到的冲击

      资料来源/新华社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人形机器人“半马”全球首跑 河南“选手”凭超强续航跻身前五
    2025/4/20 9:12:05    来源:大河网

      4月19日,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在比赛中冲向终点。 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来自河南的EAI战队机器人卓益得X02在参加半程马拉松。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聂辉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冰珂)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落幕,郑州中原科技城投资的卓益得机器人公司“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获得第三名,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获得第五名。

      本次比赛共有20个人形机器人参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对机器人带来挑战。

      此次参赛机器人可谓“八仙过海”,有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有健步如飞的“夸父”,有步履蹒跚的“笨笨”,还有美女机器人“幻幻”,每个参赛机器人间隔1分钟起跑,每个出场都引来观众的欢呼叫好。其中,EAI战队的机器人戴着渔夫帽、拳击手套,全场续航最强,展示了强大的耐力。

      “我们聚焦具身智能核心问题,重点构建大脑、小脑、本体、系统的体系架构,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发的机器人在能效比、轻量化、安全性上已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说。

      据了解,该实验室派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采用仿人肌腱驱动(绳驱)技术,身高1.7米,整机重量仅28公斤,在重量减轻30%的同时提升关节力量输出,能实现最高6小时动态续航、最快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迅速完成转身、跳跃等复杂动作,在超重负载的场景中优势明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人形机器人跑“半马”的背后,是具身智能多维度技术协同的支撑。比赛是对机器人测试和验证的平台,也是对科技成果和产业产品的展示,更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人与机器人同场比赛,也象征着科技和产业正融入人类的生活。

      作为AI与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的结合,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依托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龙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让产学研、上下游、各环节相互协同,河南机器人在加速进化。

      近年来,河南先后出台《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河南省培育壮大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政策,将机器人产业纳入28条重点产业链,并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制造产业的两个关键赛道之一,提出力争到2027年初步建立具身智能产业体系,到2030年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人形机器人踏上“半马”赛道,看似一小步,实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怎么跑?

      运动控制:为了适应长距离奔跑,参赛机器人会采用特殊设计。大功率一体化关节、腿足刚柔耦合设计等,让机器人跑得更稳、更自然。

      续航:比赛允许机器人换电,但部分机器人已具备不关机就能换电的功能,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材料选用上更轻量化。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意义何在?

      ——高规格的试验场

      经过马拉松赛事的锤炼,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机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入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卓益得X02参赛秘籍】

      超强续航

      21.0975公里赛道

      用时4小时50分33秒

      渔夫帽

      机器人头部安装了uwd模块

      会因太阳暴晒升温

      帽子可为机器人控温

      拳击手套

      减轻机器人在摔倒时

      受到的冲击

      资料来源/新华社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