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千年古城话孝道
□董沁生
更新时间:2023-7-7 9:19:57    来源:焦作晚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是诸德之本,是古往今来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覃怀首县”“怀庆首府”“千年古城”——沁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是“怀商”“怀药”“怀剧”的发源地,也是人们学历史、知荣辱、讲孝道的“怀川”文化中心。

  城墙上的孝文化

  据《沁阳市志》介绍: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修筑古城池,明洪武初重筑,并设怀庆卫守之。城围九里一百四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壕深二丈五尺,宽五丈。修城厥四座,角楼四座,东南角有“红丰楼”,东北角有“郭巨楼”,西北角有“高台寺”,正西有“和凤楼”。崇祯十四年(1641年),将城墙增高五尺,加宽三尺,增刻门额,东谓“朝曦”、西曰“万城”、南名“朔南”、北称“拱极”。

  郭巨楼是为了铭记孝子郭巨品行和操守而修建的“孝子楼”,意为人们树立讲孝尽忠的楷模。相传,东汉孝子郭巨祖籍河内(沁阳)郭巨寺村,又名东巷,主要事迹“埋儿奉母”。相传郭巨父亡后,家境衰败,其子三岁,不得饱食,且“儿分母食,母不得饱”。郭巨担心长期以往会损母身体,便动员妻子把儿埋掉。妻子深明大义,含泪允许,谁料掘地三尺之后,竟有“黄金一釜”,釜上铁券丹字,“天赐孝子郭巨”。可见孝心何等重要,不仅感天动地,还能改变命运。

  郭巨墓碑、故里碑原在郭巨故里,其中,郭巨故里碑被沁阳市博物馆收藏,2009年4月,“郭巨的传说”被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沁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沁阳历史悠久,孝敬故事数不胜数,很多人难以想象,在古城厚重宽大的城墙上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兴隆避暑”,这是古怀沁阳著名“八景”之一,也是想当年元仁宗在河内侍孝奉母的官邸。

  兴隆寺原是仁宗爱育黎拨力八达奉母居怀的官邸,居怀期间,这位皇上最佳候选人孝敬母亲,让位兄长,在宫廷内外很有威望,继位后,改元“皇庆”,并将在河内学到的儒学作为元朝“皇庆”统治思想,重用汉人,实行改革,深受百姓好评。皇庆二年,以母后旨意,将居住过的官邸改为兴隆寺。为纪念仁宗的孝心和功德,怀孟路总管另建怀王殿,并取“皇庆”中的庆字,把路名由怀孟改为怀庆,这也是“怀庆路”“怀庆府”的主要来历。兴隆寺相当于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在城墙上筑百尺高台,俗称“高台寺”,百尺高台之上建有“望月楼”,可“面嵩少,背太行,得郡胜概”。只可惜岁月无情,兴隆己去。

  典籍里的孝故事

  丁兰,河内人,汉朝孝子典范,二十四孝之一。据《河内县志》《焦作人物志》《沁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粹》介绍:“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容,事之若生,朝夕定省……”

  相传丁兰故里在河内西巷,与郭巨故里为邻,左靠沁河,右邻汤帝庙,村有丁兰祠。东汉时期,丁兰因幼年父母双亡,长大后思亲心切,便用木头刻成双亲雕像,事之如生,一日三餐,朝供夕养。一日,邻居张叔的妻子向丁兰妻借物,丁妻问木人,木人不悦,就没有同意。张叔醉酒后责骂木人,并用手杖敲木人头部,丁兰闻知大怒,杀了张叔。官吏来捉,丁兰欲逃,木人落泪,感动了官吏,并夸赞丁兰的孝行,汉宣帝刘询闻讯钦嘉,拜中宪大夫,相当于正四品文职官员。

  从《沁阳县志》来看,古时在丁兰故里既有丁兰祠,又有丁兰墓,但丁兰祠毁于战火,只留下乾隆年间留下的“汉孝子丁兰故里”碑。

  沁阳历史文化深厚,载入史籍以及《二十四孝》的,不仅有孝子,还有著名的孝女杨香。至今,在沁阳市崇义镇还有两个杨香村,即前杨香村、后杨香村,传说这里就是杨香“扼虎救父”的遗址。在后杨香村还有明代重修的杨香祠,在两个村庄的西北处有“杨香墓”。民国版《沁阳县志》有载:“晋孝女杨香墓在城西南杨香村。”墓前有清光绪三十三年刻立的《流芳古孝杨香之墓》碑。祠碑与墓碑皆写道:“杨香,年十四,随父刹稻田间,父为虎所吃,香徒手搯虎颈,虎奔跑,父得免,诏旌门闾。”《中国古今名人词典》也有记载,此故事在怀庆一带广为流传。

  书院里的孝名臣

  沁阳书院古时众多,最出名的就数景贤、覃怀等6所书院,培养出了无数才子、孝子。其中,大明诤臣、景贤书院第一任院长何瑭就是孝臣楷模。

  何瑭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官至“三部”侍郎,仍忠君爱国,孝敬母亲,他在60岁时,虽有足疾,仍坚持为老母送葬,其品德和孝心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成为古代官员及其学生学习尊崇的榜样,尤其是对支持他开办景贤书院的“朱家”,更是影响甚远。

  郑恭王朱厚烷“师事何瑭”,受其教诲和影响,“自少至老,布衣蔬食”,而且谏言皇上,振兴朝纲,因此获罪入狱。

  朱载堉,郑恭王之子,也是何瑭培养出的最有孝心、最有才华的得意门生。虽然何瑭去世时,朱载堉只有7岁,刚入书院,但对何瑭及其著作精心研读,崇拜有加,为日后行孝、求学、钻研音乐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明史》记载:“世子载堉,笃学有至性,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也就是说在郑恭王因谦言获罪,禁锢中都安徽凤阳“高墙”监狱后,年少有志、爱恨分明的朱载堉,孤身一人来到监狱城外,筑土室于狱外,打地铺而独处,尽孝长达19年。之后,朱载堉辞爵让位,布衣简出,他在躬耕音乐、文学、理学等领域时,还写下了通俗易懂的《劝孝》《劝孝八反歌》《尊孝歌》等警世名词,教人尽孝心、做善事。

  无独有偶,创立于清乾隆年间的覃怀书院,因培养出有孝心、讲孝道的抗日保台民族英雄曹谨而名声大振,现旧址仍存有“试院”的临街校门、教务房间等。

  曹谨(公元1787年~1849年),名瑾,字怀朴,号定安,历任直隶、福建等地知县,幼年丧父,曾入“三官庙”私塾读书,后入覃怀书院学习。

  曹谨由其母养育成人,深知孝敬之理,为了照顾母亲,在踏上仕途后一直将母亲带在身边,以求尽孝。他任职饶阳赈灾期间,白天走街串巷查看灾情,晚上回家照顾母亲。道光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曹谨带着悲痛扶母亲灵柩返回祖籍怀庆归葬,在家服丧一年。

  曹谨一生强调“做事、做官、先做人”,他不仅知孝、尽孝、守孝,还重视孝道教育。他在51岁出任台湾凤山县知县后,兴水利,抗倭寇,建书院,教《孝经》,广化教育,留下英名。纵观曹谨一生,荣辱不惊,忠孝诚善,造福一方。晚清著名理学家、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李棠阶曾评价曹谨“不株守章句”“不囿于成法”。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千年古城话孝道
    □董沁生
    2023-7-7 9:19:57    来源:焦作晚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是诸德之本,是古往今来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覃怀首县”“怀庆首府”“千年古城”——沁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是“怀商”“怀药”“怀剧”的发源地,也是人们学历史、知荣辱、讲孝道的“怀川”文化中心。

      城墙上的孝文化

      据《沁阳市志》介绍: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修筑古城池,明洪武初重筑,并设怀庆卫守之。城围九里一百四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壕深二丈五尺,宽五丈。修城厥四座,角楼四座,东南角有“红丰楼”,东北角有“郭巨楼”,西北角有“高台寺”,正西有“和凤楼”。崇祯十四年(1641年),将城墙增高五尺,加宽三尺,增刻门额,东谓“朝曦”、西曰“万城”、南名“朔南”、北称“拱极”。

      郭巨楼是为了铭记孝子郭巨品行和操守而修建的“孝子楼”,意为人们树立讲孝尽忠的楷模。相传,东汉孝子郭巨祖籍河内(沁阳)郭巨寺村,又名东巷,主要事迹“埋儿奉母”。相传郭巨父亡后,家境衰败,其子三岁,不得饱食,且“儿分母食,母不得饱”。郭巨担心长期以往会损母身体,便动员妻子把儿埋掉。妻子深明大义,含泪允许,谁料掘地三尺之后,竟有“黄金一釜”,釜上铁券丹字,“天赐孝子郭巨”。可见孝心何等重要,不仅感天动地,还能改变命运。

      郭巨墓碑、故里碑原在郭巨故里,其中,郭巨故里碑被沁阳市博物馆收藏,2009年4月,“郭巨的传说”被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沁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沁阳历史悠久,孝敬故事数不胜数,很多人难以想象,在古城厚重宽大的城墙上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兴隆避暑”,这是古怀沁阳著名“八景”之一,也是想当年元仁宗在河内侍孝奉母的官邸。

      兴隆寺原是仁宗爱育黎拨力八达奉母居怀的官邸,居怀期间,这位皇上最佳候选人孝敬母亲,让位兄长,在宫廷内外很有威望,继位后,改元“皇庆”,并将在河内学到的儒学作为元朝“皇庆”统治思想,重用汉人,实行改革,深受百姓好评。皇庆二年,以母后旨意,将居住过的官邸改为兴隆寺。为纪念仁宗的孝心和功德,怀孟路总管另建怀王殿,并取“皇庆”中的庆字,把路名由怀孟改为怀庆,这也是“怀庆路”“怀庆府”的主要来历。兴隆寺相当于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在城墙上筑百尺高台,俗称“高台寺”,百尺高台之上建有“望月楼”,可“面嵩少,背太行,得郡胜概”。只可惜岁月无情,兴隆己去。

      典籍里的孝故事

      丁兰,河内人,汉朝孝子典范,二十四孝之一。据《河内县志》《焦作人物志》《沁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粹》介绍:“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容,事之若生,朝夕定省……”

      相传丁兰故里在河内西巷,与郭巨故里为邻,左靠沁河,右邻汤帝庙,村有丁兰祠。东汉时期,丁兰因幼年父母双亡,长大后思亲心切,便用木头刻成双亲雕像,事之如生,一日三餐,朝供夕养。一日,邻居张叔的妻子向丁兰妻借物,丁妻问木人,木人不悦,就没有同意。张叔醉酒后责骂木人,并用手杖敲木人头部,丁兰闻知大怒,杀了张叔。官吏来捉,丁兰欲逃,木人落泪,感动了官吏,并夸赞丁兰的孝行,汉宣帝刘询闻讯钦嘉,拜中宪大夫,相当于正四品文职官员。

      从《沁阳县志》来看,古时在丁兰故里既有丁兰祠,又有丁兰墓,但丁兰祠毁于战火,只留下乾隆年间留下的“汉孝子丁兰故里”碑。

      沁阳历史文化深厚,载入史籍以及《二十四孝》的,不仅有孝子,还有著名的孝女杨香。至今,在沁阳市崇义镇还有两个杨香村,即前杨香村、后杨香村,传说这里就是杨香“扼虎救父”的遗址。在后杨香村还有明代重修的杨香祠,在两个村庄的西北处有“杨香墓”。民国版《沁阳县志》有载:“晋孝女杨香墓在城西南杨香村。”墓前有清光绪三十三年刻立的《流芳古孝杨香之墓》碑。祠碑与墓碑皆写道:“杨香,年十四,随父刹稻田间,父为虎所吃,香徒手搯虎颈,虎奔跑,父得免,诏旌门闾。”《中国古今名人词典》也有记载,此故事在怀庆一带广为流传。

      书院里的孝名臣

      沁阳书院古时众多,最出名的就数景贤、覃怀等6所书院,培养出了无数才子、孝子。其中,大明诤臣、景贤书院第一任院长何瑭就是孝臣楷模。

      何瑭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官至“三部”侍郎,仍忠君爱国,孝敬母亲,他在60岁时,虽有足疾,仍坚持为老母送葬,其品德和孝心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成为古代官员及其学生学习尊崇的榜样,尤其是对支持他开办景贤书院的“朱家”,更是影响甚远。

      郑恭王朱厚烷“师事何瑭”,受其教诲和影响,“自少至老,布衣蔬食”,而且谏言皇上,振兴朝纲,因此获罪入狱。

      朱载堉,郑恭王之子,也是何瑭培养出的最有孝心、最有才华的得意门生。虽然何瑭去世时,朱载堉只有7岁,刚入书院,但对何瑭及其著作精心研读,崇拜有加,为日后行孝、求学、钻研音乐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明史》记载:“世子载堉,笃学有至性,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也就是说在郑恭王因谦言获罪,禁锢中都安徽凤阳“高墙”监狱后,年少有志、爱恨分明的朱载堉,孤身一人来到监狱城外,筑土室于狱外,打地铺而独处,尽孝长达19年。之后,朱载堉辞爵让位,布衣简出,他在躬耕音乐、文学、理学等领域时,还写下了通俗易懂的《劝孝》《劝孝八反歌》《尊孝歌》等警世名词,教人尽孝心、做善事。

      无独有偶,创立于清乾隆年间的覃怀书院,因培养出有孝心、讲孝道的抗日保台民族英雄曹谨而名声大振,现旧址仍存有“试院”的临街校门、教务房间等。

      曹谨(公元1787年~1849年),名瑾,字怀朴,号定安,历任直隶、福建等地知县,幼年丧父,曾入“三官庙”私塾读书,后入覃怀书院学习。

      曹谨由其母养育成人,深知孝敬之理,为了照顾母亲,在踏上仕途后一直将母亲带在身边,以求尽孝。他任职饶阳赈灾期间,白天走街串巷查看灾情,晚上回家照顾母亲。道光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曹谨带着悲痛扶母亲灵柩返回祖籍怀庆归葬,在家服丧一年。

      曹谨一生强调“做事、做官、先做人”,他不仅知孝、尽孝、守孝,还重视孝道教育。他在51岁出任台湾凤山县知县后,兴水利,抗倭寇,建书院,教《孝经》,广化教育,留下英名。纵观曹谨一生,荣辱不惊,忠孝诚善,造福一方。晚清著名理学家、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李棠阶曾评价曹谨“不株守章句”“不囿于成法”。

     

    文章编辑:wxj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