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文化焦作 > 正文

经典山阳

在炉火前淬炼成器
——访我市青年黑陶技艺传承人王金波
更新时间:2019-10-29 11:12:39    来源:焦作日报
  

  创作中的王金波。


  记者 王玮萱 摄

  王金波作品饕餮纹黑陶鱼盆。
  

记者 王玮萱 摄



  今年8月,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2019年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暨第八届“大地奖”陶瓷制作创新设计大赛上,来自我市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的黑陶作品饕餮纹、一米十二生肖鱼盆分获该展“大地奖”一、二等奖。这是我市非遗项目近年来所获得的重要奖项。

  正因为如此,获奖作品的创作者、年轻的黑陶艺人王金波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

  今年37岁的王金波正式学习黑陶传统制作技艺不过10年时间,而接触黑陶传统制作技艺却已30余载。

  盆窑村,中国黑陶之乡。千百年来,这里“家家木轮转,户户冒青烟”,老窑工们依山建窑,窑火兴旺,炼就了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黑陶。王金波就是盆窑村土生土长的“黑陶人”。他早已听惯了老窑工们摔泥巴的声音,早已知晓了在木轮上盘泥条的轻重,早已听说了关于黑陶的无数个传奇故事。

  老窑工们说,大黑陶鱼盆是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的东西,养花易活,养鱼不用换水。普通人家用黑陶器皿盛饭、放米等,长时间不坏不馊,好用得很……

   耳濡目染黑陶的神奇魅力,王金波心中很早便种下了一颗关于黑陶的种子。

  于是,当盆窑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向外谋生的时候,王金波却毅然决定留在盆窑村,与软乎乎的泥巴打交道。

  手头紧,没资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借了4000元钱,先把窑洞开了起来。窑洞刚开,借来的钱就用完了,他连买土、轮盘和打泥机的钱都没有。怎么办?“以前的黑陶工人啥不都是人工做的,他们能人力打泥,我也能!”王金波的耳边响起了老辈人打泥时的震天号子,那声音穿过时空,带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于是,个子不高的王金波,硬是凭着自己的力气,一下又一下地用棍子捣出来、夯出来了烧窑的陶坯。

  王金波入门很快。学艺三年,在村里老窑工们的点拨下,2014年春天,他便有了自己的黑陶工作室。黑陶鱼盆是沁阳盆窑黑陶的代表性作品,成立工作室后,王金波便通过深入研究,创新传承了黑陶鱼盆的做法。

  他利用泥条盘筑法这一传统黑陶技艺,不断和黑陶界大师们交流学习,创作并改变了黑陶鱼盆传统器型,其黑陶鱼盆代表作品有:饕餮纹鱼盆、富贵飞皇聚宝盆、荷叶口高浮雕连年有余黑陶80大鱼盆、荷叶口和传统器型的空心沿结合的80黑陶鱼盆等。由他创新传承的黑陶鱼盆同样美观与实用,广受赞誉。

   2017年,王金波加入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2018年,他又考取了中国陶瓷职业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职称。其工作室加入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拿到了中原河南陶瓷行业新秀奖。

  今年10月,王金波克服种种困难,制作了直径1.6米、高76厘米的鼓肚大鱼缸,献礼祖国。

   王金波是新一代黑陶艺人的代表。他对于黑陶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对于陶瓷,现在的人们不仅要实用,更讲究时尚性、艺术性、欣赏性,黑陶产品必须让老艺术开新花才有生命力。此外,现在黑陶技艺不但要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在销售上也要亲近时代。”

(记者 王玮萱)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