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文化焦作 > 正文

经典山阳

让焦作“汉服热”更有文化温度
更新时间:2020-8-25 9:44:53    来源:焦作日报

  一群汉服文化热爱者在焦作影视城表演大型汉服舞台秀。 (本报资料照片)

  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当三三两两身着汉衣华服的姑娘巧笑盼兮与您擦肩而过,是否会引发您驻足赞叹呢?又或是,她们偶尔降临周围满是现代建筑的路边喝茶,与您比邻而坐,是否令您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呢?

  如今,这种多少会令您有些时空错位的现象,已时常出现在焦作街头。那些身穿汉服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美丽姑娘们正告诉我们,在焦作已经拥有一大群汉服热爱者。

   焦作正在掀起“汉服热”。

   8月15日,“永不落幕的汉服节·修武”在修武云台古镇开幕。一群群身着华丽汉服的“穿越者”,行走在古色古香的云台古镇,别有一番风情。修武县领导表示,要将修武打造成“北方汉服圣地”,将“永不落幕的汉服节”打造成修武旅游的新名片、豫北旅游的新热点、全国文旅领域的新品牌。

  而就在4个月前,修武县云台山举办了同样声势浩大的高质量的“汉服花朝节”。

  无独有偶。2019年5月17日,解放区人民政府、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共同在焦作影视城举办了焦作市首届汉服动漫文化周。

  近日,记者又得知,一群汉文化爱好者正在申请注册“焦作汉服文化研究协会”。其主要负责人“羽安”告诉记者,2013年7月,焦作便有了汉服社,是由一群热爱汉文化的汉服爱好者组成,其成员为焦作市民,以及焦作各个高校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

  “中国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我衣冠之国。周公明制式而后世循,始我礼仪之邦。”“羽安”介绍,汉服社是为弘扬汉服文化而来,是一个华夏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近几年来,汉服社的活动越来越多,经常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业去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汉服热”在焦作如此热,以至于它参与到了焦作人的生活中,融入到了焦作文旅发展大局中。这表明,它在焦作足以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来探讨了。

  然而,在“羽安”看来,焦作“汉服热”起步较晚,仍在向前追赶。因为近年来,汉服文化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新风潮。据网载,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200万。

  事实上,“汉服热”在焦作更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历史土壤。

  焦作先秦文化、汉文化十分丰厚,可以说是汉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我市出土的汉陶仓楼在全国数量最多、种类最多,造型、彩绘也最为精美。而在众多出土的陶俑中,都会出现多彩的服饰文化。从汉时期的背粮俑到宋元时期的舞蹈俑,服饰在每件陶俑上发生着变化。服饰的变化又演绎着历史的变迁。

  因而,当焦作兴起“汉服热”时,许多人认为,应当将焦作深厚的汉文化与焦作新兴的“汉服热”结合起来,让焦作“汉服热”真正披上历史的外衣,会更显光彩。

  2019年5月,焦作举办首届汉服动漫文化周时,就有专家提出,利用焦作掀起的“汉服热”,使焦作汉文化借船出海,助力焦作建设文化名城。

   这样的建议赢得了点赞。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服,是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一件汉服,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工艺美术。所以,每当一个人穿上汉服,实则是在与历史沟通,是对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彰显着一个人的文化自信。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汉服文化呢?

  针对全国出现的“汉服热”,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许多年轻人穿汉服是基于两点:一是,穿汉服时尚,因而最先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了“汉服热”;二是,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助推汉服文化向大众渗透,许多年轻人盲目跟从。因而,如今的“汉服热”会变成流行服装,而非流行的汉文化。他们说,不是所有人穿一身汉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就可以称为汉服文化的传播者。

   看来,要让焦作“汉服热”真正热起来,仍需要时间的打磨,文化的历练。

  采访时,“羽安”说,汉服文化是中华民族中的宝贵财富,应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但在发展的同时又不能遗忘传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汉服文化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编辑:赵银岷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让焦作“汉服热”更有文化温度
2020-8-25 9:44:53    来源:焦作日报

  一群汉服文化热爱者在焦作影视城表演大型汉服舞台秀。 (本报资料照片)

  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当三三两两身着汉衣华服的姑娘巧笑盼兮与您擦肩而过,是否会引发您驻足赞叹呢?又或是,她们偶尔降临周围满是现代建筑的路边喝茶,与您比邻而坐,是否令您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呢?

  如今,这种多少会令您有些时空错位的现象,已时常出现在焦作街头。那些身穿汉服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美丽姑娘们正告诉我们,在焦作已经拥有一大群汉服热爱者。

   焦作正在掀起“汉服热”。

   8月15日,“永不落幕的汉服节·修武”在修武云台古镇开幕。一群群身着华丽汉服的“穿越者”,行走在古色古香的云台古镇,别有一番风情。修武县领导表示,要将修武打造成“北方汉服圣地”,将“永不落幕的汉服节”打造成修武旅游的新名片、豫北旅游的新热点、全国文旅领域的新品牌。

  而就在4个月前,修武县云台山举办了同样声势浩大的高质量的“汉服花朝节”。

  无独有偶。2019年5月17日,解放区人民政府、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共同在焦作影视城举办了焦作市首届汉服动漫文化周。

  近日,记者又得知,一群汉文化爱好者正在申请注册“焦作汉服文化研究协会”。其主要负责人“羽安”告诉记者,2013年7月,焦作便有了汉服社,是由一群热爱汉文化的汉服爱好者组成,其成员为焦作市民,以及焦作各个高校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

  “中国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我衣冠之国。周公明制式而后世循,始我礼仪之邦。”“羽安”介绍,汉服社是为弘扬汉服文化而来,是一个华夏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近几年来,汉服社的活动越来越多,经常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业去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汉服热”在焦作如此热,以至于它参与到了焦作人的生活中,融入到了焦作文旅发展大局中。这表明,它在焦作足以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来探讨了。

  然而,在“羽安”看来,焦作“汉服热”起步较晚,仍在向前追赶。因为近年来,汉服文化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新风潮。据网载,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200万。

  事实上,“汉服热”在焦作更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历史土壤。

  焦作先秦文化、汉文化十分丰厚,可以说是汉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我市出土的汉陶仓楼在全国数量最多、种类最多,造型、彩绘也最为精美。而在众多出土的陶俑中,都会出现多彩的服饰文化。从汉时期的背粮俑到宋元时期的舞蹈俑,服饰在每件陶俑上发生着变化。服饰的变化又演绎着历史的变迁。

  因而,当焦作兴起“汉服热”时,许多人认为,应当将焦作深厚的汉文化与焦作新兴的“汉服热”结合起来,让焦作“汉服热”真正披上历史的外衣,会更显光彩。

  2019年5月,焦作举办首届汉服动漫文化周时,就有专家提出,利用焦作掀起的“汉服热”,使焦作汉文化借船出海,助力焦作建设文化名城。

   这样的建议赢得了点赞。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服,是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一件汉服,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工艺美术。所以,每当一个人穿上汉服,实则是在与历史沟通,是对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彰显着一个人的文化自信。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汉服文化呢?

  针对全国出现的“汉服热”,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许多年轻人穿汉服是基于两点:一是,穿汉服时尚,因而最先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了“汉服热”;二是,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助推汉服文化向大众渗透,许多年轻人盲目跟从。因而,如今的“汉服热”会变成流行服装,而非流行的汉文化。他们说,不是所有人穿一身汉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就可以称为汉服文化的传播者。

   看来,要让焦作“汉服热”真正热起来,仍需要时间的打磨,文化的历练。

  采访时,“羽安”说,汉服文化是中华民族中的宝贵财富,应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但在发展的同时又不能遗忘传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汉服文化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编辑:赵银岷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