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山阳寻迹 > 正文

经典山阳

刘自然庵遗址残碑考
更新时间:2015-1-19 8:54:31    来源:焦作网-焦作晚报

    今年中秋节前两天,我去刘自然庵遗址游玩,正逢遗址大规模修建,当地一个老太太把我领到一通残碑前对我说:“这块碑是老碑,是前段时间施工时刚挖出来的。”我用尺子量了量,碑厚16厘米,宽54厘米,缺了碑首及碑右上角一块(如图)。碑文虽有剥蚀毁坏,但文字还可辨认,前半部分正是东方朔写给刘自然的赞词。

    刘自然,原名李自然,西汉著名道士,深谙吐纳导引之术。据《河内县志》记载,李自然在今博爱县柏山村东部的金伞山中建庵修炼,汉武帝闻讯后便驾临柏山,亲访李自然,史称“汉武帝柏山访道”。李自然授养生之道,汉武帝大喜,欲请他为御医,李自然拒而不出;又赠他钱财,也拒而不纳。汉武帝对李自然更加钦佩敬重,于是便赐其国姓“刘”,以示褒奖,由此李自然改为“刘自然”。汉武帝又下旨拨款在金伞山为其修建“万寿观”一座,今万寿观早已无存。《怀庆府志·舆地志》载:“金伞山在府城(今沁阳)东北25公里,奇岩峭壁,崒嵂可爱,有仙人刘自然庵。”今金伞山上仍有刘自然庵遗址,传说刘自然得道升天成神,所以当地人又称刘自然为“李神仙”,刘自然修炼的山洞为神仙洞。又因汉武帝在此访道,而皇帝又是真龙天子,故而,神仙洞又叫龙洞。刘自然仙逝后,汉武帝遣大臣东方朔来此凭吊,东方朔为其撰写赞词:《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刻碑立于万寿观前。《怀庆府志·金石志》记载有碑文:

    “汉大夫东方朔奉诏东干,特谒金伞山万寿观主自然先生刘公古迹,追慕其德,乃留赞曰:妙哉至道,无极无穷。无影无形,无始无终。细无不入,大无不容。分判混沌,运斡元穹。造化川谷,备列西东。生育生物,孕产禽虫。五行否泰,八卦屯蒙。随缘祸福,应兆吉凶。非道能著,惟人可宏。昔者自然,天锡英雄。作用法则,动止谦恭。量若冥海,声如巨钟。解忿锉锐,知白知清。深达奥旨,洞晓真宗。金伞山侧,万寿观中。持诵精恳,梵修至诚。飞符走箓,斩妖灭凶。迎神役鬼,降虎伏龙。拯济水旱,时稔岁丰。制服灵夜,采饵赤松。吞日饮月,单衣拒冬。一百十九,貌若婴童。回光返照,圣智圆通。灵丹济鼎,彩霞飞虹。旧缘宿行,相契是功。金书赫赫,鹤驾腾腾。仙乐燎亮,啸歌雍雍。祥云蔽日,瑞气凌空。履石遗迹,以记名崇。麾幡鼓节,迎归洞宫。飘飘仙袂,隐隐叮咚。信士继踵,洪波立封。秦室堕废,战国奸雄。岁月既久,观壮颓崩。千载之后,再阐元风,自然远嗣,重跃仙踪。兴修大厦,宏壮孤峰。寒灰复炽,枯木重荣。四方归奉,万里和同。圣躬万寿,帝道兴隆。”

    《金石考》云:碑载大汉乙卯岁八月一日安昌县令刘德辛立石。从东方朔赞词开头“刘公古迹,追慕其德”可知,东方朔写赞词时刘自然已死,故“大汉乙卯岁(即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八月一日”不是汉武帝访刘自然的时间,应是安昌县令刘德辛立石的时间。此处就要谈谈“安昌县”了,明万历版《武陟志·地理志》记载:(武陟)汉为怀县,隶河内郡,或析置安昌县。那么安昌县位于何处?我又查阅了史料得知,汉时安昌县在今温县武德镇。《金石考》对该碑有补充记载:“乡旧皆云,昔在山侧屹然存立。时迁事改,遂致湮没。今于本地崇善之家,得昔日所印真本,其文非常辞也。因再翻于石,以垂永久。大定二十一年正一(道教中的正一教)盟威法师李□□立石。”

    由此可知,刘德辛所立的碑早已“时迁事改,遂致湮没”。而庆幸的是,“本地崇善之家,得昔日所印真本,”又于“大定二十一年”由一位姓李的盟威法师“再翻于石”。我把残碑后半部分碑文抄录如下:“道士常中一(注:此处‘中一’及下面的‘安民’、‘布惠’、‘彦通’四个人名的字体明显小于碑文正文字体,我认为或是后补,或是自谦,因这四个人都是刘自然的晚辈)书昔日在此山侧屹然存立时迁事改遂□湮□今于本地崇善……真本其文所寓非常辞也莫可□□因而翻于石广传……岁次辛丑三月丁末朔七日癸丑太上初真十戒道士正一盟威法师李安民立石道士和布惠篆额书丹石匠璩彦通刊造。”这些残缺碑文与《金石考》记载的基本吻合,而且从中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看法:

    该碑正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辛丑年)三月七日由李安民盟威法师立的,由道士常中一书写的碑文,毁坏还未找到的碑额是由道士和布惠用篆字书写的,由石匠璩彦通刻的。这通残碑对刘自然的研究很有价值,也将成为即将修建一新的刘自然庵遗址的一个历史景物,希望有关部门能加以保护。

    □ 许保金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刘自然庵遗址残碑考
    2015-1-19 8:54:31    来源:焦作网-焦作晚报

        今年中秋节前两天,我去刘自然庵遗址游玩,正逢遗址大规模修建,当地一个老太太把我领到一通残碑前对我说:“这块碑是老碑,是前段时间施工时刚挖出来的。”我用尺子量了量,碑厚16厘米,宽54厘米,缺了碑首及碑右上角一块(如图)。碑文虽有剥蚀毁坏,但文字还可辨认,前半部分正是东方朔写给刘自然的赞词。

        刘自然,原名李自然,西汉著名道士,深谙吐纳导引之术。据《河内县志》记载,李自然在今博爱县柏山村东部的金伞山中建庵修炼,汉武帝闻讯后便驾临柏山,亲访李自然,史称“汉武帝柏山访道”。李自然授养生之道,汉武帝大喜,欲请他为御医,李自然拒而不出;又赠他钱财,也拒而不纳。汉武帝对李自然更加钦佩敬重,于是便赐其国姓“刘”,以示褒奖,由此李自然改为“刘自然”。汉武帝又下旨拨款在金伞山为其修建“万寿观”一座,今万寿观早已无存。《怀庆府志·舆地志》载:“金伞山在府城(今沁阳)东北25公里,奇岩峭壁,崒嵂可爱,有仙人刘自然庵。”今金伞山上仍有刘自然庵遗址,传说刘自然得道升天成神,所以当地人又称刘自然为“李神仙”,刘自然修炼的山洞为神仙洞。又因汉武帝在此访道,而皇帝又是真龙天子,故而,神仙洞又叫龙洞。刘自然仙逝后,汉武帝遣大臣东方朔来此凭吊,东方朔为其撰写赞词:《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刻碑立于万寿观前。《怀庆府志·金石志》记载有碑文:

        “汉大夫东方朔奉诏东干,特谒金伞山万寿观主自然先生刘公古迹,追慕其德,乃留赞曰:妙哉至道,无极无穷。无影无形,无始无终。细无不入,大无不容。分判混沌,运斡元穹。造化川谷,备列西东。生育生物,孕产禽虫。五行否泰,八卦屯蒙。随缘祸福,应兆吉凶。非道能著,惟人可宏。昔者自然,天锡英雄。作用法则,动止谦恭。量若冥海,声如巨钟。解忿锉锐,知白知清。深达奥旨,洞晓真宗。金伞山侧,万寿观中。持诵精恳,梵修至诚。飞符走箓,斩妖灭凶。迎神役鬼,降虎伏龙。拯济水旱,时稔岁丰。制服灵夜,采饵赤松。吞日饮月,单衣拒冬。一百十九,貌若婴童。回光返照,圣智圆通。灵丹济鼎,彩霞飞虹。旧缘宿行,相契是功。金书赫赫,鹤驾腾腾。仙乐燎亮,啸歌雍雍。祥云蔽日,瑞气凌空。履石遗迹,以记名崇。麾幡鼓节,迎归洞宫。飘飘仙袂,隐隐叮咚。信士继踵,洪波立封。秦室堕废,战国奸雄。岁月既久,观壮颓崩。千载之后,再阐元风,自然远嗣,重跃仙踪。兴修大厦,宏壮孤峰。寒灰复炽,枯木重荣。四方归奉,万里和同。圣躬万寿,帝道兴隆。”

        《金石考》云:碑载大汉乙卯岁八月一日安昌县令刘德辛立石。从东方朔赞词开头“刘公古迹,追慕其德”可知,东方朔写赞词时刘自然已死,故“大汉乙卯岁(即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八月一日”不是汉武帝访刘自然的时间,应是安昌县令刘德辛立石的时间。此处就要谈谈“安昌县”了,明万历版《武陟志·地理志》记载:(武陟)汉为怀县,隶河内郡,或析置安昌县。那么安昌县位于何处?我又查阅了史料得知,汉时安昌县在今温县武德镇。《金石考》对该碑有补充记载:“乡旧皆云,昔在山侧屹然存立。时迁事改,遂致湮没。今于本地崇善之家,得昔日所印真本,其文非常辞也。因再翻于石,以垂永久。大定二十一年正一(道教中的正一教)盟威法师李□□立石。”

        由此可知,刘德辛所立的碑早已“时迁事改,遂致湮没”。而庆幸的是,“本地崇善之家,得昔日所印真本,”又于“大定二十一年”由一位姓李的盟威法师“再翻于石”。我把残碑后半部分碑文抄录如下:“道士常中一(注:此处‘中一’及下面的‘安民’、‘布惠’、‘彦通’四个人名的字体明显小于碑文正文字体,我认为或是后补,或是自谦,因这四个人都是刘自然的晚辈)书昔日在此山侧屹然存立时迁事改遂□湮□今于本地崇善……真本其文所寓非常辞也莫可□□因而翻于石广传……岁次辛丑三月丁末朔七日癸丑太上初真十戒道士正一盟威法师李安民立石道士和布惠篆额书丹石匠璩彦通刊造。”这些残缺碑文与《金石考》记载的基本吻合,而且从中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看法:

        该碑正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辛丑年)三月七日由李安民盟威法师立的,由道士常中一书写的碑文,毁坏还未找到的碑额是由道士和布惠用篆字书写的,由石匠璩彦通刻的。这通残碑对刘自然的研究很有价值,也将成为即将修建一新的刘自然庵遗址的一个历史景物,希望有关部门能加以保护。

        □ 许保金

     

    文章编辑:wxj 
     
    相关信息:
    小村庄耍起美学变“网红”
    抗疫文创产品受欢迎
    西陶武狮申报焦作“非遗”
    看看家乡的 文物“宝贝”
    弘扬焦作黄河文化正当时
    书海之中“灵魂冲浪”
    一个向阳而生的农民豫剧团
    市图书馆大力推进“书香焦作”建设
    去年我市争取4306万元文物保护资金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