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平台
睡不着、睡不醒、失眠、多梦、打鼾……很多人误以为这些是常见的睡眠状态,是睡眠的自然反应,殊不知这些都是睡眠障碍的症状,换句话说,都是一种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疾病高达89种。而在中国,根据我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调查显示,高达5成的网友承认有睡眠问题。可以说,睡眠障碍问题不容忽视。在第18个世界睡眠日到来前夕,千龙网记者采访睡眠科专家,盘点常见的睡眠认识误区。
误区一:睡不着、睡不醒是正常的?
年纪大了睡不着、睡觉轻,上了年纪的人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可人们常常不以为然,认为这都是年龄大了会产生的自然状态。今年36岁的王先生是一名IT行业工作者,虽人在北京,过得却是“美国时间”。“年轻时熬夜熬习惯了,如今想早睡也睡不着,白天喝点咖啡喝点茶,熬一熬就过去了。” 算一算王先生的睡眠时间,一天不到5个小时。晚上睡不着,白天靠熬,这样的睡眠方式可行吗?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说,这是错误的,如果总是睡不着那就是一种病。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所需的平均睡眠时间也在逐渐缩短,但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以上,最关键的是要注意睡眠质量。相反,睡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睡眠时间过长同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后半夜容易醒、醒得过早、醒后感觉不解乏等。很多年轻人晚上睡不好,早上赖床或者白天补觉,这一觉是否就补上了呢?郭兮恒说,很多人觉得补觉之后反而更没精神,因为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处于整体的抑制状态,大脑和全身的肌肉不能得到及时唤醒,整个人就会没有精神,疲乏无力。“建议大家每天保持规律作息,白天适度运动,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误区二:打呼噜代表睡得香?
一沾枕头就睡着,一睡着就打呼噜。郭大妈一提到自己的老伴,就以“呼噜王”称呼。“呼噜震天响,叫都叫不醒,睡得可香了!” 打呼噜可不是睡得香的标志,这也是一种病。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为打鼾,是上气道存在狭窄的重要标志,而上气道狭窄严重的打鼾者往往会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据郭兮恒介绍,此类人群往往会因为打鼾导致睡眠频繁中断,深睡眠时间显著减少。因此,睡觉打呼噜的人往往醒后感觉疲惫,有的人白天还昏昏欲睡。“当发现亲朋好友出现上述症状时,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睡眠监测、诊断和治疗。”
误区三:吃安眠药和喝点酒可治失眠?
“实在睡不着就吃片安眠药吧!或者喝点酒也行!”每当睡不着时,身边的人总是这样支招。可随意吃药和喝酒是对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这样的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安眠药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从而能够拥有更好的睡眠质量。不过,安眠药存在一定的成瘾风险,吃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私自使用。其次,引起失眠的原因和疾病有近百种,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如果不听医嘱乱吃药,很有可能药不对症,不但不能缓解失眠,还可能出现其他副作用。此外,正常情况下,人喝酒后会感觉到疲倦和昏昏欲睡,于是很多人推测喝酒有助于睡眠。专家郭兮恒说,不可否认,喝酒对于最初入睡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酒精代谢,它往往会在后半夜导致人频繁觉醒,睡眠断断续续,造成睡眠整体时间的缩短,甚至引起多梦。因此,经常在睡前喝酒虽可短暂产生昏沉想睡觉的作用,表面上看对睡眠有帮助,但其实是影响了睡眠深度,久而久之会加重失眠。
释疑:睡眠不好有何危害?
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学习、记忆、情感等,导致心理疾病的增加,而长期睡眠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使中风危险增加4倍,肥胖症、癌症危险陡增。每年因睡眠相关疾病和治疗不当导致的医疗费用、人身伤亡及操作失误等,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后果和高昂的经济负担。睡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睡眠几乎占据着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是生命所必须的过程,也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更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睡眠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各种障碍性疾患,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郭兮恒表示,过去人们往往对睡眠问题有许多认识误区,更缺乏健康睡眠的科学认识。对于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不仅需要通过规律作息获得高效率睡眠,也应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问题要科学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等等。同时,睡眠问题的诊断和治疗不仅是单学科,其涉及到呼吸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神经、内分泌、口腔科、儿科、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小贴士:如何获得高效率睡眠
1.白天适当户外活动,晒太阳有助于夜间睡眠。人体体温有节律性,体温下降有助于产生睡意;
2.黑暗环境有助于释放褪黑素,促进睡眠;
3.晚餐少吃,睡前不吃,晚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助于睡眠,睡前不宜饮用咖啡、茶和酒;
4.早睡早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更合理,如果你每一天在不同的时间起床,这相当于你每天早晨在倒时差;
5.养成规律的起床和睡觉时间,规律作息,睡眠效率更高。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睡不着、睡不醒、失眠、多梦、打鼾……很多人误以为这些是常见的睡眠状态,是睡眠的自然反应,殊不知这些都是睡眠障碍的症状,换句话说,都是一种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疾病高达89种。而在中国,根据我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调查显示,高达5成的网友承认有睡眠问题。可以说,睡眠障碍问题不容忽视。在第18个世界睡眠日到来前夕,千龙网记者采访睡眠科专家,盘点常见的睡眠认识误区。
误区一:睡不着、睡不醒是正常的?
年纪大了睡不着、睡觉轻,上了年纪的人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可人们常常不以为然,认为这都是年龄大了会产生的自然状态。今年36岁的王先生是一名IT行业工作者,虽人在北京,过得却是“美国时间”。“年轻时熬夜熬习惯了,如今想早睡也睡不着,白天喝点咖啡喝点茶,熬一熬就过去了。” 算一算王先生的睡眠时间,一天不到5个小时。晚上睡不着,白天靠熬,这样的睡眠方式可行吗?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说,这是错误的,如果总是睡不着那就是一种病。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所需的平均睡眠时间也在逐渐缩短,但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以上,最关键的是要注意睡眠质量。相反,睡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睡眠时间过长同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后半夜容易醒、醒得过早、醒后感觉不解乏等。很多年轻人晚上睡不好,早上赖床或者白天补觉,这一觉是否就补上了呢?郭兮恒说,很多人觉得补觉之后反而更没精神,因为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处于整体的抑制状态,大脑和全身的肌肉不能得到及时唤醒,整个人就会没有精神,疲乏无力。“建议大家每天保持规律作息,白天适度运动,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误区二:打呼噜代表睡得香?
一沾枕头就睡着,一睡着就打呼噜。郭大妈一提到自己的老伴,就以“呼噜王”称呼。“呼噜震天响,叫都叫不醒,睡得可香了!” 打呼噜可不是睡得香的标志,这也是一种病。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为打鼾,是上气道存在狭窄的重要标志,而上气道狭窄严重的打鼾者往往会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据郭兮恒介绍,此类人群往往会因为打鼾导致睡眠频繁中断,深睡眠时间显著减少。因此,睡觉打呼噜的人往往醒后感觉疲惫,有的人白天还昏昏欲睡。“当发现亲朋好友出现上述症状时,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睡眠监测、诊断和治疗。”
误区三:吃安眠药和喝点酒可治失眠?
“实在睡不着就吃片安眠药吧!或者喝点酒也行!”每当睡不着时,身边的人总是这样支招。可随意吃药和喝酒是对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这样的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安眠药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从而能够拥有更好的睡眠质量。不过,安眠药存在一定的成瘾风险,吃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私自使用。其次,引起失眠的原因和疾病有近百种,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如果不听医嘱乱吃药,很有可能药不对症,不但不能缓解失眠,还可能出现其他副作用。此外,正常情况下,人喝酒后会感觉到疲倦和昏昏欲睡,于是很多人推测喝酒有助于睡眠。专家郭兮恒说,不可否认,喝酒对于最初入睡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酒精代谢,它往往会在后半夜导致人频繁觉醒,睡眠断断续续,造成睡眠整体时间的缩短,甚至引起多梦。因此,经常在睡前喝酒虽可短暂产生昏沉想睡觉的作用,表面上看对睡眠有帮助,但其实是影响了睡眠深度,久而久之会加重失眠。
释疑:睡眠不好有何危害?
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学习、记忆、情感等,导致心理疾病的增加,而长期睡眠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使中风危险增加4倍,肥胖症、癌症危险陡增。每年因睡眠相关疾病和治疗不当导致的医疗费用、人身伤亡及操作失误等,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后果和高昂的经济负担。睡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睡眠几乎占据着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是生命所必须的过程,也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更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睡眠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各种障碍性疾患,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郭兮恒表示,过去人们往往对睡眠问题有许多认识误区,更缺乏健康睡眠的科学认识。对于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不仅需要通过规律作息获得高效率睡眠,也应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问题要科学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等等。同时,睡眠问题的诊断和治疗不仅是单学科,其涉及到呼吸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神经、内分泌、口腔科、儿科、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小贴士:如何获得高效率睡眠
1.白天适当户外活动,晒太阳有助于夜间睡眠。人体体温有节律性,体温下降有助于产生睡意;
2.黑暗环境有助于释放褪黑素,促进睡眠;
3.晚餐少吃,睡前不吃,晚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助于睡眠,睡前不宜饮用咖啡、茶和酒;
4.早睡早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更合理,如果你每一天在不同的时间起床,这相当于你每天早晨在倒时差;
5.养成规律的起床和睡觉时间,规律作息,睡眠效率更高。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