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辟谣平台 > 权威发布 > 正文
 
     

    辟谣平台

    京津冀三地下调应急响应等级 这些“干货”你得知道
    更新时间:2020-6-15 9:43:28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6月6日0时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京津冀三地的防控机制、工作管理、社会防控等方面将呈现出“常态化”。如何做好风险防控不松劲?怎样让保障措施更有力?来看这里……

      北京

      入境进京

      继续实行14天集中观察,观察期满核酸检测后,坚持自测体温。

      中高风险地区来京

      入住社区(村)的进行14天居家或集中观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高风险人员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症状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一律不得进京。

      本市治愈出院患者

      继续实行14天集中观察。

      宾馆酒店

      不接受14天内从中高风险地区进(返)京人员入住;

      武汉市进京人员须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低风险地区(除武汉市以外),持北京健康宝显示“未见异常”可入住。

      出入小区

      不再要求体温检测,但仍实行查证、验码、登记措施;

      生活服务业及其他外来人员,持北京健康宝显示“未见异常”并登记后进入。

      商务楼宇、超市等

      坚持凭码通行,持北京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进入。

      天津

      入境进津

      继续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

      中高风险地区来津

      继续坚持14天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

      持天津健康码“绿码”的离汉进津人员,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这些情况不用戴口罩

      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保持1米社交距离且无外来人员的室内会议及活动场所,以及户外活动在保持社交距离的;

      学生参加校内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注:学校室内应佩戴口罩,教师授课时可不戴口罩。

      有序恢复生活秩序

      撤除社区(村)增设阻断道路的物理隔离;

      出入社区不再进行体温检测;

      适当开放小区卡口。

      公共场所逐步开放

      持“健康码”绿码进入商务楼宇、商超等生活场所;

      公园、景区等户外场所常态化开放,控制人员密度;

      采取预约、限流等,有序开放室内场馆和公园、景区等室内场所;

      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等。

      注:要尽量缩短活动时长,减少人员聚集。

      旅游业务

      适时开放境内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业务(中、高风险地区除外);

      暂不开放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

      河北

      入境进冀

      严格防疫和管理,确保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无缝对接形成闭环;

      加强省外口岸入境来冀人员集中隔离期满后管控工作。

      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冀

      继续做好人员管控和健康服务管理工作。

      这些情况要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有序开放

      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超、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

      采取预约、限流等,开放公园、景点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室内场馆;

      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

      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校园防控不放松

      实行日报零报制度,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等;

      落实入学入托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

      维护正常诊疗秩序

      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一患一陪护、病区全封闭管理等制度;

      开展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分时段就诊,减少人群聚集。

      开展日常化筛查检测

      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

      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

      综合北京日报、津云新闻、河北日报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京津冀三地下调应急响应等级 这些“干货”你得知道
    2020-6-15 9:43:28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6月6日0时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京津冀三地的防控机制、工作管理、社会防控等方面将呈现出“常态化”。如何做好风险防控不松劲?怎样让保障措施更有力?来看这里……

      北京

      入境进京

      继续实行14天集中观察,观察期满核酸检测后,坚持自测体温。

      中高风险地区来京

      入住社区(村)的进行14天居家或集中观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高风险人员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症状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一律不得进京。

      本市治愈出院患者

      继续实行14天集中观察。

      宾馆酒店

      不接受14天内从中高风险地区进(返)京人员入住;

      武汉市进京人员须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低风险地区(除武汉市以外),持北京健康宝显示“未见异常”可入住。

      出入小区

      不再要求体温检测,但仍实行查证、验码、登记措施;

      生活服务业及其他外来人员,持北京健康宝显示“未见异常”并登记后进入。

      商务楼宇、超市等

      坚持凭码通行,持北京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进入。

      天津

      入境进津

      继续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

      中高风险地区来津

      继续坚持14天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

      持天津健康码“绿码”的离汉进津人员,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这些情况不用戴口罩

      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保持1米社交距离且无外来人员的室内会议及活动场所,以及户外活动在保持社交距离的;

      学生参加校内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注:学校室内应佩戴口罩,教师授课时可不戴口罩。

      有序恢复生活秩序

      撤除社区(村)增设阻断道路的物理隔离;

      出入社区不再进行体温检测;

      适当开放小区卡口。

      公共场所逐步开放

      持“健康码”绿码进入商务楼宇、商超等生活场所;

      公园、景区等户外场所常态化开放,控制人员密度;

      采取预约、限流等,有序开放室内场馆和公园、景区等室内场所;

      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等。

      注:要尽量缩短活动时长,减少人员聚集。

      旅游业务

      适时开放境内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业务(中、高风险地区除外);

      暂不开放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

      河北

      入境进冀

      严格防疫和管理,确保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无缝对接形成闭环;

      加强省外口岸入境来冀人员集中隔离期满后管控工作。

      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冀

      继续做好人员管控和健康服务管理工作。

      这些情况要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有序开放

      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超、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

      采取预约、限流等,开放公园、景点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室内场馆;

      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

      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校园防控不放松

      实行日报零报制度,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等;

      落实入学入托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

      维护正常诊疗秩序

      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一患一陪护、病区全封闭管理等制度;

      开展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分时段就诊,减少人群聚集。

      开展日常化筛查检测

      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

      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

      综合北京日报、津云新闻、河北日报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