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次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第一观察|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更新时间:2025/4/18 21:31:22    来源:新华社

    4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这是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了“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三个事关”,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审视考量,赋予文化强国建设更重要的职责使命。

    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第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中强调:“这条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信心和决心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空间可谓时代发展变化最显著的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到位,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二,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将这方面部署进一步细化、深化、实化,提出“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进一步打通“部署”与“落实”。

    从“提高文化原创能力”到“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再到“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总书记既强调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又要求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围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这一中心环节,指明了一条重点分明、治标治本的破局之道。

    第三,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文化强国“强”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

    文博场馆门庭若市,热门演出一票难求,“民俗游”“非遗游”充实假期……近年来,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释放,文化供给正在从“缺不缺”“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升级转变。

    因此,总书记要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第四,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守正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喻为魂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喻为根脉。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便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又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中汲取智慧,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才会更加鲜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文化根基才会更加深厚、更加牢固。

    第五,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既考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增强文化影响力提供了宝贵契机。

    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站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上,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加有效发出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最后强调:“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距离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还有10年时间,锚定这一战略目标,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我们一定能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

    主笔:徐壮、邢拓、杨湛菲

    视觉:张惠慧、徐菁、高松龄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第一观察|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2025/4/18 21:31:22    来源:新华社

    4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这是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了“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三个事关”,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审视考量,赋予文化强国建设更重要的职责使命。

    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第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中强调:“这条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信心和决心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空间可谓时代发展变化最显著的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到位,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二,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将这方面部署进一步细化、深化、实化,提出“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进一步打通“部署”与“落实”。

    从“提高文化原创能力”到“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再到“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总书记既强调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又要求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围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这一中心环节,指明了一条重点分明、治标治本的破局之道。

    第三,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文化强国“强”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

    文博场馆门庭若市,热门演出一票难求,“民俗游”“非遗游”充实假期……近年来,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释放,文化供给正在从“缺不缺”“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升级转变。

    因此,总书记要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第四,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守正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喻为魂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喻为根脉。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便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又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中汲取智慧,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才会更加鲜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文化根基才会更加深厚、更加牢固。

    第五,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既考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增强文化影响力提供了宝贵契机。

    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站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上,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加有效发出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最后强调:“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距离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还有10年时间,锚定这一战略目标,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我们一定能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

    主笔:徐壮、邢拓、杨湛菲

    视觉:张惠慧、徐菁、高松龄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