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高温津贴要有刚性约束力
    更新时间:2010-7-9 8:20:25    来源:贵州日报

      盛夏刚抬头,高温胜似火,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遭遇热浪袭击,北京创下50年来42.9℃最热纪录(见7月6日《东方早报》)。

      年年战高温、斗酷暑,高温津贴总是深藏不露,与汗流浃背的一线工人擦肩而过,缘由何在?

      最终要的原因是,高温津贴发放缺乏明确法律支撑。据法律专家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曾于2007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在35℃以上高温天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但这个通知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同时对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未做具体规定,留给企业“自由裁量权”太大,非公企业为减少成本支出普遍不愿遵从,或者在三伏天给员工发一盒清凉油,替代高温津贴。

      其次,高温津贴制度执行软弱,监察不力。因缺少刚性法律约束,一些地方执行底气不足,每年只是善意的提醒企业关注员工防暑降温,至于发不发高温费?发多少?似乎完全取决于用工单位“自觉自愿”,加之许多员工并不知情,工人的高温福利自然就成水中月、镜中花。

      四季轮回,高温天气每年都与我们如期而约,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时间在延长,强度在增加,极端高温天气发生概率在加大,关心高温气候中公民生活、工作与健康,是政府不可缺失的民生关怀。据了解,目前高温津贴主要在垄断国企内执行,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高温津贴应成为所有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农民工高温条件下必不可少的劳动保护,人人享有,这首先需要立法对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及时间等进行规范,作出刚性规定。当然不必单独立法,可在《劳动法》或《气象法》中增加高温津贴的条款。

      立法不等于万事大吉,政府部门还应厘清职责,强化监管,把高温津贴纳入职工合法权益加以保护,对少发、漏发或不发放高温补贴的企业,要严格依法查处。

    文章编辑:张菊娇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高温津贴要有刚性约束力
    2010-7-9 8:20:25    来源:贵州日报

      盛夏刚抬头,高温胜似火,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遭遇热浪袭击,北京创下50年来42.9℃最热纪录(见7月6日《东方早报》)。

      年年战高温、斗酷暑,高温津贴总是深藏不露,与汗流浃背的一线工人擦肩而过,缘由何在?

      最终要的原因是,高温津贴发放缺乏明确法律支撑。据法律专家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曾于2007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在35℃以上高温天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但这个通知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同时对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未做具体规定,留给企业“自由裁量权”太大,非公企业为减少成本支出普遍不愿遵从,或者在三伏天给员工发一盒清凉油,替代高温津贴。

      其次,高温津贴制度执行软弱,监察不力。因缺少刚性法律约束,一些地方执行底气不足,每年只是善意的提醒企业关注员工防暑降温,至于发不发高温费?发多少?似乎完全取决于用工单位“自觉自愿”,加之许多员工并不知情,工人的高温福利自然就成水中月、镜中花。

      四季轮回,高温天气每年都与我们如期而约,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时间在延长,强度在增加,极端高温天气发生概率在加大,关心高温气候中公民生活、工作与健康,是政府不可缺失的民生关怀。据了解,目前高温津贴主要在垄断国企内执行,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高温津贴应成为所有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农民工高温条件下必不可少的劳动保护,人人享有,这首先需要立法对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及时间等进行规范,作出刚性规定。当然不必单独立法,可在《劳动法》或《气象法》中增加高温津贴的条款。

      立法不等于万事大吉,政府部门还应厘清职责,强化监管,把高温津贴纳入职工合法权益加以保护,对少发、漏发或不发放高温补贴的企业,要严格依法查处。

    文章编辑:张菊娇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