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李克强向缅甸青少年讲述青年时代经历
    更新时间:2014-11-15 16:5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在高中毕业以后,没能够上大学,而是去农村当了农民,自己养活自己。”14日,在到访缅甸内比都第十四中学时,中国总理李克强应学生要求向大家讲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1974年,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李克强高中一毕业便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一直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李克强考入北京大学,入读法律系。

      李克强到访的这所学校的高年级同学们明年也即将面临当地的高考。了解到这一情况,李克强问他们是否当想进入大学学习。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克强说,你们脸上充满了朝气而且体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你们都想上大学,并不是说上了大学就比别人高一等。但是,这表明你们作为一个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将来回报社会。”

      李克强说,在我像你们这样年纪的时候,那时的中国还相对贫穷。我没有你们这样的条件,在这样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甚至还要去做一些工作。“学习知识的条件比你们要差。”

      他还回忆起高中毕业准备到农村插队时的情形,“走的时候就背了两样东西”。

      “一件是行李卷,一件是一箱书。”李克强说。

      对于当时自己的这种选择,李克强引用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做了解释:知识就是力量!

      “那你们愿不愿意到中国去留学呢?”李克强又问。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达了想到中国留学的意愿。看到此景,李克强现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说,我这次访问缅甸将要宣布增加中国政府对缅甸赴华留学生的奖学金名额,“明年将有一百名,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希望在场的同学们将来有一些能够成为到中国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以后再回到缅甸,为缅甸社会发展服务,传承中缅友谊。”李克强说。

      说到这,李克强还特别通过翻译对学校的校长说,既然学生有这个愿望,那么学校将来在汉语教学方面也要做一些努力,希望我们能够在中国看到他们。

      “还有什么要问的问题么?”李克强笑着问道。

      一位女生手里拿着刊有李克强署名文章的当地报纸说,看到这篇文章很受感动。缅甸是东盟成员国,中国也是亚洲地区国家,您对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未来有什么展望?

      她所说的这篇文章是指,李克强在访缅之前在当地媒体发表的《携手开创中国—东盟关系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李克强回顾了双方这些年在各领域合作进展,认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亚合作的旗帜,并指出双方未来发展的方向。

      “你的演讲水平很高,边说边用手势,很有感染力。”李克强对这位小姑娘流利的提问予以赞扬。

      李克强说,中国是东盟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东盟有着战略伙伴关系十年了,这十年是黄金般的十年。展望下一个十年,双方要在“黄金十年”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合作与深化与升级的“钻石十年”。“因为钻石比黄金更坚固,更珍贵。”

      “时间关系,我只能给你这样简单地说。”因为,接下来马上要参加登盛总统为他的访问举行的欢迎仪式等系列活动,李克强能在学校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为此,他特意向同学们表示了歉意。

      的确,因为国内日程安排的原因,李克强此次缅甸之行前后只有一天半时间,除去参加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正式访缅的时间只有14日上午半天。赶在访问的正式活动之前,到访这所学校,可真是利用挤出来的时间。据知,这个安排也是在李克强的亲自提议下增加。

      对于这项安排,李克强说:“因为中缅的胞波友谊,需要传承,应当永续!”(完)

    文章编辑:李洋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李克强向缅甸青少年讲述青年时代经历
    2014-11-15 16:5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在高中毕业以后,没能够上大学,而是去农村当了农民,自己养活自己。”14日,在到访缅甸内比都第十四中学时,中国总理李克强应学生要求向大家讲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1974年,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李克强高中一毕业便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一直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李克强考入北京大学,入读法律系。

      李克强到访的这所学校的高年级同学们明年也即将面临当地的高考。了解到这一情况,李克强问他们是否当想进入大学学习。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克强说,你们脸上充满了朝气而且体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你们都想上大学,并不是说上了大学就比别人高一等。但是,这表明你们作为一个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将来回报社会。”

      李克强说,在我像你们这样年纪的时候,那时的中国还相对贫穷。我没有你们这样的条件,在这样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甚至还要去做一些工作。“学习知识的条件比你们要差。”

      他还回忆起高中毕业准备到农村插队时的情形,“走的时候就背了两样东西”。

      “一件是行李卷,一件是一箱书。”李克强说。

      对于当时自己的这种选择,李克强引用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做了解释:知识就是力量!

      “那你们愿不愿意到中国去留学呢?”李克强又问。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达了想到中国留学的意愿。看到此景,李克强现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说,我这次访问缅甸将要宣布增加中国政府对缅甸赴华留学生的奖学金名额,“明年将有一百名,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希望在场的同学们将来有一些能够成为到中国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以后再回到缅甸,为缅甸社会发展服务,传承中缅友谊。”李克强说。

      说到这,李克强还特别通过翻译对学校的校长说,既然学生有这个愿望,那么学校将来在汉语教学方面也要做一些努力,希望我们能够在中国看到他们。

      “还有什么要问的问题么?”李克强笑着问道。

      一位女生手里拿着刊有李克强署名文章的当地报纸说,看到这篇文章很受感动。缅甸是东盟成员国,中国也是亚洲地区国家,您对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未来有什么展望?

      她所说的这篇文章是指,李克强在访缅之前在当地媒体发表的《携手开创中国—东盟关系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李克强回顾了双方这些年在各领域合作进展,认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亚合作的旗帜,并指出双方未来发展的方向。

      “你的演讲水平很高,边说边用手势,很有感染力。”李克强对这位小姑娘流利的提问予以赞扬。

      李克强说,中国是东盟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东盟有着战略伙伴关系十年了,这十年是黄金般的十年。展望下一个十年,双方要在“黄金十年”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合作与深化与升级的“钻石十年”。“因为钻石比黄金更坚固,更珍贵。”

      “时间关系,我只能给你这样简单地说。”因为,接下来马上要参加登盛总统为他的访问举行的欢迎仪式等系列活动,李克强能在学校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为此,他特意向同学们表示了歉意。

      的确,因为国内日程安排的原因,李克强此次缅甸之行前后只有一天半时间,除去参加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正式访缅的时间只有14日上午半天。赶在访问的正式活动之前,到访这所学校,可真是利用挤出来的时间。据知,这个安排也是在李克强的亲自提议下增加。

      对于这项安排,李克强说:“因为中缅的胞波友谊,需要传承,应当永续!”(完)

    文章编辑:李洋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