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天天学习|习近平和良渚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12-5 8:38:48    来源:新华社

    天天学习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时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心系良渚遗址,亲自推动良渚遗址的开发和申遗工作。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关注着良渚遗址申遗和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建设,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断深入。在此,《天天学习》带您一起重温总书记和良渚的故事。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然而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山石裸露,尘埃漫天,矿场的采石爆破声此起彼伏。长期的开山炸石严重破坏了良渚遗址群的生态环境,也严重影响了良渚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工作。

    转折出现在2003年。

    这一年的7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良渚调研。在良渚文化博物馆的一个小会议室里,习近平观看了良渚文化保护纪录片,并听取情况汇报。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习近平的这番话,重锤般敲在每个与会者的心里。

    “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关停有困难。”有与会者如实汇报。

    “明天,就去湖州。”习近平当机立断。

    次日,习近平便赶到湖州调研。很快,这几家石矿场彻底关停。这片“美丽的水中之洲”终于回归宁静。青山还绿,遗址重生。

    “从那时起,我们对良渚遗址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时任杭州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说,良渚遗址保护形成了立法、规划、建设、环境整治等全方位展开的工作格局。

    次年,良渚遗址管委会专门向习近平汇报了工作情况,习近平看后批示道,良渚文化作为长江下游史前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良渚文化遗址,对于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5月11日,习近平又给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我省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尚属空白。‘申遗’是有许多条件的,也要下决心,花代价。不知是否做好了各种准备。”

    根据此批示,浙江省文化厅、文物局特别报送了《关于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报告》,就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的现状及已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同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设想。习近平看过报告后于7月4日再次批示:“请杭州市委、市政府继续推进保护和申遗工作。”

    在习近平的关心和支持下,良渚遗址的考古和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9年6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宫殿区。

    2007年,格局完整、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

    2008年9月29日,良渚博物院向社会开放。同年10月31日,习近平再次视察良渚遗址。在良渚博物院,他嘱咐时任院长蒋卫东:“要把良渚博物院建设成为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此后几年,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坝遗址陆续出土,由11条水坝组成、控制范围100平方千米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显露真容;考古学家还发现,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2016年,著名考古学家宿白、谢辰生、黄景略、张忠培向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专门致信,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3年后,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这样总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意义。

    图为2021年7月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研究的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良渚论坛”的贺信中所说,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

    良渚文化照见古今。如今,良渚古城遗址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1︰1精准复原“宫殿巨型木构”。5G数智体验馆内,游客可以戴上VR眼镜,体验良渚先民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在访客中心,游客可以通过“5G+AR魔镜”设备“穿戴”服饰玉饰,通过“5G+MR”设备“接触”立体化的珍贵文物……

    一端连着中华五千多年的古老文明,另一端连着现代数字文化,良渚古城遗址历经数千年沧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人们在这里回望历史、触摸历史场景,感悟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智慧和文明之光。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天天学习|习近平和良渚的故事
    2023-12-5 8:38:48    来源:新华社

    天天学习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时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心系良渚遗址,亲自推动良渚遗址的开发和申遗工作。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关注着良渚遗址申遗和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建设,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断深入。在此,《天天学习》带您一起重温总书记和良渚的故事。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然而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山石裸露,尘埃漫天,矿场的采石爆破声此起彼伏。长期的开山炸石严重破坏了良渚遗址群的生态环境,也严重影响了良渚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工作。

    转折出现在2003年。

    这一年的7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良渚调研。在良渚文化博物馆的一个小会议室里,习近平观看了良渚文化保护纪录片,并听取情况汇报。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习近平的这番话,重锤般敲在每个与会者的心里。

    “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关停有困难。”有与会者如实汇报。

    “明天,就去湖州。”习近平当机立断。

    次日,习近平便赶到湖州调研。很快,这几家石矿场彻底关停。这片“美丽的水中之洲”终于回归宁静。青山还绿,遗址重生。

    “从那时起,我们对良渚遗址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时任杭州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说,良渚遗址保护形成了立法、规划、建设、环境整治等全方位展开的工作格局。

    次年,良渚遗址管委会专门向习近平汇报了工作情况,习近平看后批示道,良渚文化作为长江下游史前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良渚文化遗址,对于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5月11日,习近平又给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我省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尚属空白。‘申遗’是有许多条件的,也要下决心,花代价。不知是否做好了各种准备。”

    根据此批示,浙江省文化厅、文物局特别报送了《关于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报告》,就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的现状及已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同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设想。习近平看过报告后于7月4日再次批示:“请杭州市委、市政府继续推进保护和申遗工作。”

    在习近平的关心和支持下,良渚遗址的考古和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9年6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宫殿区。

    2007年,格局完整、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

    2008年9月29日,良渚博物院向社会开放。同年10月31日,习近平再次视察良渚遗址。在良渚博物院,他嘱咐时任院长蒋卫东:“要把良渚博物院建设成为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此后几年,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坝遗址陆续出土,由11条水坝组成、控制范围100平方千米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显露真容;考古学家还发现,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2016年,著名考古学家宿白、谢辰生、黄景略、张忠培向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专门致信,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3年后,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这样总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意义。

    图为2021年7月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研究的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良渚论坛”的贺信中所说,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

    良渚文化照见古今。如今,良渚古城遗址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1︰1精准复原“宫殿巨型木构”。5G数智体验馆内,游客可以戴上VR眼镜,体验良渚先民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在访客中心,游客可以通过“5G+AR魔镜”设备“穿戴”服饰玉饰,通过“5G+MR”设备“接触”立体化的珍贵文物……

    一端连着中华五千多年的古老文明,另一端连着现代数字文化,良渚古城遗址历经数千年沧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人们在这里回望历史、触摸历史场景,感悟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智慧和文明之光。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