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
更新时间:2024/10/4 15:58:17    来源:央视

编者按: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看中国》特别策划,让我们跟着人民领袖一起致敬可亲可敬的人民,礼赞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2021年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踏上陕北大地,在黄土高原上一路辗转奔波。

在陕西榆林,农田丰收在望。他临时叫停了车,走进田间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长势,并和地里干活的乡亲们拉起了家常。听到乡亲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总书记笑着说:“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

感慨背后,是从5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吃得好”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仅为209公斤,只有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的一半,“吃饱饭”对于当时不少人来说是一件难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体验到了“吃不饱”的滋味。

他后来回忆:“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

乡亲们当时给了他三个答案,从不再去要饭,到能吃上高粱米、玉米面等纯粮食,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

习近平将乡亲们的愿望记在心上。他说自己当时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担任总书记后,他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跟大家一起交流庄稼的长势和收成。

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走进大棚同菜农亲切交流。

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他走进大棚同菜农亲切交流。

一日三餐,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反复叮嘱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苏湖熟,天下足”,“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北粮南调,吃大米靠东北。但是南方自己的责任田,自己还是要保。我们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现在的面积和产量,你不能再减少,不能出了问题就让国家给调粮调菜”。

说到这里,总书记谈及往事: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看吃菜的问题。福建人说“三天不见绿,两眼冒金光”,吃不上菜那就是政治,这种意识是很强的。现在一些干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忽视这些是不行的。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总书记要求转变观念,他强调“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

在202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强调,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在广东东海岛上察看海水养殖,总书记谈到要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把水产搞上去,把蛋白质搞上去很重要。

在广西来宾察看制糖工艺,他对企业员工们说,食糖是重要的副食品,大家为此辛勤劳动,为千家万户送去了“甜蜜”。

…………

在我国,除19亿亩耕地之外,还有30多亿亩森林、60亿亩草原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向森林草原、向江河湖海、向丰富的生物资源要食物,不仅能解决“吃饱”问题,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2024年9月10日拍摄的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海域的现代化“海上粮仓”。

2024年9月10日拍摄的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海域的现代化“海上粮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二十连丰”。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个个现代化蔬菜大棚内,蔬菜检测、蔬菜冷链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蔬菜种植实现从“靠天吃饭”向控水控肥的精细管理跨越。反季蔬菜、特色果蔬丰富了百姓餐桌。一座座“海上粮仓”内,无人驾驶智能投喂船、深海智能网箱等设备让水产品供给持续升级……

“米袋子”越来越鼓,“菜篮子”里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截至2024年7月,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到7.8万个,人们从“吃不饱”走向了“吃得好”。

一组组数据照见国人餐桌上的变化——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15.6公斤,比1956年下降33.4%,人均猪肉、牛羊肉和蛋类消费量分别比1956年增长3.9倍、2.6倍和3.3倍。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59.8公斤,比1956年下降35.2%,人均猪肉、牛羊肉和蛋类消费量分别比1956年增长9.6倍、2.4倍和21.6倍……百姓餐桌上米面粮食不再是“主角”,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原本的副食“闪亮登场”。

以咫尺餐桌看今日中国,“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也有了最响亮的答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王卓婕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孟利铮 宋春燕 娄郝 李英卓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
    2024/10/4 15:58:17    来源:央视

    编者按: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看中国》特别策划,让我们跟着人民领袖一起致敬可亲可敬的人民,礼赞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2021年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踏上陕北大地,在黄土高原上一路辗转奔波。

    在陕西榆林,农田丰收在望。他临时叫停了车,走进田间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长势,并和地里干活的乡亲们拉起了家常。听到乡亲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总书记笑着说:“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

    感慨背后,是从5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吃得好”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仅为209公斤,只有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的一半,“吃饱饭”对于当时不少人来说是一件难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体验到了“吃不饱”的滋味。

    他后来回忆:“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

    乡亲们当时给了他三个答案,从不再去要饭,到能吃上高粱米、玉米面等纯粮食,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

    习近平将乡亲们的愿望记在心上。他说自己当时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担任总书记后,他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跟大家一起交流庄稼的长势和收成。

    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走进大棚同菜农亲切交流。

    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他走进大棚同菜农亲切交流。

    一日三餐,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反复叮嘱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苏湖熟,天下足”,“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北粮南调,吃大米靠东北。但是南方自己的责任田,自己还是要保。我们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现在的面积和产量,你不能再减少,不能出了问题就让国家给调粮调菜”。

    说到这里,总书记谈及往事: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看吃菜的问题。福建人说“三天不见绿,两眼冒金光”,吃不上菜那就是政治,这种意识是很强的。现在一些干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忽视这些是不行的。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总书记要求转变观念,他强调“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

    在202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强调,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在广东东海岛上察看海水养殖,总书记谈到要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把水产搞上去,把蛋白质搞上去很重要。

    在广西来宾察看制糖工艺,他对企业员工们说,食糖是重要的副食品,大家为此辛勤劳动,为千家万户送去了“甜蜜”。

    …………

    在我国,除19亿亩耕地之外,还有30多亿亩森林、60亿亩草原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向森林草原、向江河湖海、向丰富的生物资源要食物,不仅能解决“吃饱”问题,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2024年9月10日拍摄的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海域的现代化“海上粮仓”。

    2024年9月10日拍摄的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海域的现代化“海上粮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二十连丰”。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个个现代化蔬菜大棚内,蔬菜检测、蔬菜冷链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蔬菜种植实现从“靠天吃饭”向控水控肥的精细管理跨越。反季蔬菜、特色果蔬丰富了百姓餐桌。一座座“海上粮仓”内,无人驾驶智能投喂船、深海智能网箱等设备让水产品供给持续升级……

    “米袋子”越来越鼓,“菜篮子”里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截至2024年7月,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到7.8万个,人们从“吃不饱”走向了“吃得好”。

    一组组数据照见国人餐桌上的变化——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15.6公斤,比1956年下降33.4%,人均猪肉、牛羊肉和蛋类消费量分别比1956年增长3.9倍、2.6倍和3.3倍。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59.8公斤,比1956年下降35.2%,人均猪肉、牛羊肉和蛋类消费量分别比1956年增长9.6倍、2.4倍和21.6倍……百姓餐桌上米面粮食不再是“主角”,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原本的副食“闪亮登场”。

    以咫尺餐桌看今日中国,“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也有了最响亮的答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王卓婕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孟利铮 宋春燕 娄郝 李英卓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