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从“以和为贵”到“和合共生”
更新时间:2024/10/28 8:19:41    来源: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前不久在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

  近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

  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要求“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宣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强调“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今天,“和”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深深熔铸成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博大而深厚,源远而流芳。

  赓续中华文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必将重焕荣光。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和”之道,在文化铸魂。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从《国语》“和实生物”、《易经》“保合太和”、《论语》“和为贵”,到现实社会倡导家风家教“和睦和美”、人际交往“心平气和”、解决矛盾“以和为贵”、办企经商“和气生财”……一个“和”字,堪称最具中华文化意蕴的汉字。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今天的六尺巷,正是“和”之道的精神延续与文化书写。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春晚歌曲《六尺巷》的曼妙旋律,广为流传;“莫道谦让无所获,送人玫瑰留余香。让他三尺成佳话,和气致祥日月长……”黄梅戏《六尺巷》的婉转唱腔,打动人心。

  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在时代大潮中不断激荡新的浪花。

  浙江台州天台山和合小镇,动画电视连续剧《和合二仙》、音舞诗画剧《天下和合》等600多项主题文创产品,“和合”文化照耀古今;山东东营“五好文明家庭”推荐,“明礼守纪”“和谐包容”“家庭和睦”,既是传统文化要义,也是现代文明精神……

  “以和为贵”的朴素观念,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和”之道,在治理治世。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筑的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将六尺巷包含的文化内涵与和谐司法理念融合、与社会治理实际结合,桐城市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调解群众矛盾、推进社会治理。2023年,“六尺巷调解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六尺巷六步走”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辽宁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新疆福海县“冬不拉”调解法……将“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调解制度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成为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的生动注脚。

  “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从“和谐礼让”,到“和衷共济”,再到“万物并育”;从平安中国,到法治中国,再到美丽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是重要的价值考量。

  “和”之道,在胸怀天下。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00多年前,拿破仑把落后的中国比喻为沉睡的雄狮。2014年春天,塞纳河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中华民族崇尚和平,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一贯的处世之道。

  中国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正来自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从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到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从和平共处到和合共生,“和”的精神既一脉相承又实现历史跨越。

  新时代以来,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越来越多。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

  “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超越金砖,面向更广阔的世界,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和合共生”,是人文基础,是人文追求;是求大同,是行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必将推动人类共同乘坐的这艘大船驶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从“以和为贵”到“和合共生”
    2024/10/28 8:19:41    来源: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前不久在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

      近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

      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要求“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宣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强调“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今天,“和”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深深熔铸成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博大而深厚,源远而流芳。

      赓续中华文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必将重焕荣光。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和”之道,在文化铸魂。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从《国语》“和实生物”、《易经》“保合太和”、《论语》“和为贵”,到现实社会倡导家风家教“和睦和美”、人际交往“心平气和”、解决矛盾“以和为贵”、办企经商“和气生财”……一个“和”字,堪称最具中华文化意蕴的汉字。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今天的六尺巷,正是“和”之道的精神延续与文化书写。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春晚歌曲《六尺巷》的曼妙旋律,广为流传;“莫道谦让无所获,送人玫瑰留余香。让他三尺成佳话,和气致祥日月长……”黄梅戏《六尺巷》的婉转唱腔,打动人心。

      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在时代大潮中不断激荡新的浪花。

      浙江台州天台山和合小镇,动画电视连续剧《和合二仙》、音舞诗画剧《天下和合》等600多项主题文创产品,“和合”文化照耀古今;山东东营“五好文明家庭”推荐,“明礼守纪”“和谐包容”“家庭和睦”,既是传统文化要义,也是现代文明精神……

      “以和为贵”的朴素观念,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和”之道,在治理治世。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筑的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将六尺巷包含的文化内涵与和谐司法理念融合、与社会治理实际结合,桐城市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调解群众矛盾、推进社会治理。2023年,“六尺巷调解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六尺巷六步走”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辽宁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新疆福海县“冬不拉”调解法……将“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调解制度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成为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的生动注脚。

      “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从“和谐礼让”,到“和衷共济”,再到“万物并育”;从平安中国,到法治中国,再到美丽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是重要的价值考量。

      “和”之道,在胸怀天下。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00多年前,拿破仑把落后的中国比喻为沉睡的雄狮。2014年春天,塞纳河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中华民族崇尚和平,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一贯的处世之道。

      中国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正来自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从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到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从和平共处到和合共生,“和”的精神既一脉相承又实现历史跨越。

      新时代以来,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越来越多。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

      “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超越金砖,面向更广阔的世界,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和合共生”,是人文基础,是人文追求;是求大同,是行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必将推动人类共同乘坐的这艘大船驶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