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入领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更新时间:2024/12/16 8:37:32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深入领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五对重要关系,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这五个“必须统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既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概括,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这是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这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这是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由之路;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这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越要尊重发展规律、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工作主动。我们要深刻把握和运用五个“必须统筹”,把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切实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这里以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为例进行分析、深化理解。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强大的供给能力,不仅支撑我国外贸稳步增长,货物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也不断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供给创造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就能够创造和引发新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年产过万辆,到年产首次突破百万辆,用了6年。同样只用了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实现了从年产百万辆到千万辆的跨越。7月份以来,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开始超过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青睐、实现换道超车,一方面在于凭借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质量,另一方面也在于顺应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面向未来,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消费新需求、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定能实现良性循环、协同发力。

需求牵引供给。近年来,党中央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内外市场联通更加高效。特别是今年以来,“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1至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前9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3%,比前9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重点任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体现的正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高效统筹,是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运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这些政策举措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必将有效激发内需潜能,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地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需求不足,外部需求面临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不利影响。必须深刻认识到,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在这样的背景下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实践告诉我们,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要聚焦需求侧,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入领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2024/12/16 8:37:32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深入领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五对重要关系,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这五个“必须统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既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概括,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这是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这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这是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由之路;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这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越要尊重发展规律、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工作主动。我们要深刻把握和运用五个“必须统筹”,把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切实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这里以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为例进行分析、深化理解。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强大的供给能力,不仅支撑我国外贸稳步增长,货物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也不断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供给创造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就能够创造和引发新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年产过万辆,到年产首次突破百万辆,用了6年。同样只用了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实现了从年产百万辆到千万辆的跨越。7月份以来,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开始超过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青睐、实现换道超车,一方面在于凭借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质量,另一方面也在于顺应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面向未来,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消费新需求、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定能实现良性循环、协同发力。

需求牵引供给。近年来,党中央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内外市场联通更加高效。特别是今年以来,“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1至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前9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3%,比前9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重点任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体现的正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高效统筹,是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运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这些政策举措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必将有效激发内需潜能,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地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需求不足,外部需求面临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不利影响。必须深刻认识到,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在这样的背景下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实践告诉我们,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要聚焦需求侧,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