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板凳座谈会”
    更新时间:2025/3/20 9:27:43    来源:新华社

    【学习进行时】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在黎平县肇兴侗寨,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关于“板凳座谈会”的故事,一起来看。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在信团鼓楼,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村全面振兴。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引人注目。

    “板凳座谈会”在正定就有了

    早在地方工作时期,习近平就曾召开过“板凳座谈会”。

    上世纪80年代的河北正定,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大街上摆开方桌,和老百姓围坐在一起,当场询问意见、解答问题。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经常到基层调研。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大家一起坐小板凳,和群众亲切交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常常召开“板凳座谈会”。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个矮凳就是一个临时会场。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同村民们坐在一起亲切交谈。

    当时,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大家高兴地诉说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开心。

    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那句温暖人心的名言:“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同乡亲们坐在一起拉家常,听乡亲们说脱贫措施。他详细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出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

    2019年5月,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

    当地村民从土坯房住进小楼,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通了自来水,村里鸟语花香,大家都说“城里人也羡慕我们哩”。

    “是啊,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互促共生,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促进农村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就能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细细数来,这样的“板凳座谈会”还开在很多地方:黑龙江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职工家,云南腾冲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

    可以说,基层群众哪里需要,“板凳座谈会”就开到哪里。

    面对面谈、心贴心聊,板凳坐着硬,大家心里暖。

    “板凳座谈会”不简单

    “板凳座谈会”不简单,载着“国之大者”,孕育着创新理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新华社播发的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结》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时的回忆:全村乡亲都来了,我一看,人不多,全是“996138”部队,也就是老人、孩子、妇女,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这个地方这么偏僻,又是一些老人和儿童,搞什么大事业啊?根本搞不起来。我说,还是给你们搞“几条腿”来吧——一户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这总能办得成。老太太、老大爷听了很高兴,说我就要这个。

    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同村民们围坐一起,促膝交谈。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后来,村民们奔着“美丽经济”目标加油干,生活迎来了好光景。

    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同参加一场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的中外居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

    “板凳座谈会”是听民意、汇民智的一种方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

    “板凳座谈会”,背后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到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大家争相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近年来的村寨变化和幸福生活。他高兴地说,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

    来到人民群众中,总书记总是能从细微处体察群众的生活状态,思考政策的制定。

    “板凳座谈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一句话“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2022年10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话。

    一次次“板凳座谈会”,体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本色。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长途跋涉,来到大山深处的重庆石柱县华溪村。

    院子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都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来细细聊。回到重庆市里,已是夜深。

    那时候,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倒计时。“看了这么一个村,我心里是有底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从各方面情况看,我们对完成任务是很有信心的!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村寨凉亭里,和习近平总书记围坐共话的,有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返乡创业大学生、护林员等。

    “有没有发现长臂猿呢?”“护林收入怎么样?”“这钱谁出?”从濒危动物到村财政支出,习近平总书记一步步细问。

    “在党和政府帮扶下,我种起了水满大叶茶……”迎着习近平总书记目光,话题一开,致富带头人王琼香越说越来劲,“去年买到一辆小车。”

    “过去身在宝山空手而归,现在身在宝山硕果累累。”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板凳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放心不下“一老一小”。

    2024年11月,湖北潘家湾镇四邑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养老服务驿站食堂,了解便民惠民情况,叮嘱老人们“把身体照顾好,活个大岁数,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来到村民家,两岁的孩童脆生生地喊着“习爷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摸摸他的小脸蛋,话题从孩子聊起。

    得知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父母在家里操持得好,儿女在外面打拼得好,下一步就是把孩子培养好。”

    聊的是家长里短,问的是民生冷暖,听的是群众心声。一次次“板凳座谈会”,是“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的诠释,也是“上下同欲者胜”的写照。

    策划:储学军

    统筹:车玉明 李志晖

    执行:万方 王子晖 翁伟庆 杨昱

    主笔:金佳绪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板凳座谈会”
    2025/3/20 9:27:43    来源:新华社

    【学习进行时】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在黎平县肇兴侗寨,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关于“板凳座谈会”的故事,一起来看。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在信团鼓楼,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村全面振兴。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引人注目。

    “板凳座谈会”在正定就有了

    早在地方工作时期,习近平就曾召开过“板凳座谈会”。

    上世纪80年代的河北正定,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大街上摆开方桌,和老百姓围坐在一起,当场询问意见、解答问题。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经常到基层调研。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大家一起坐小板凳,和群众亲切交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常常召开“板凳座谈会”。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个矮凳就是一个临时会场。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同村民们坐在一起亲切交谈。

    当时,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大家高兴地诉说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开心。

    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那句温暖人心的名言:“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同乡亲们坐在一起拉家常,听乡亲们说脱贫措施。他详细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出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

    2019年5月,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

    当地村民从土坯房住进小楼,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通了自来水,村里鸟语花香,大家都说“城里人也羡慕我们哩”。

    “是啊,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互促共生,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促进农村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就能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细细数来,这样的“板凳座谈会”还开在很多地方:黑龙江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职工家,云南腾冲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

    可以说,基层群众哪里需要,“板凳座谈会”就开到哪里。

    面对面谈、心贴心聊,板凳坐着硬,大家心里暖。

    “板凳座谈会”不简单

    “板凳座谈会”不简单,载着“国之大者”,孕育着创新理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新华社播发的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结》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时的回忆:全村乡亲都来了,我一看,人不多,全是“996138”部队,也就是老人、孩子、妇女,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这个地方这么偏僻,又是一些老人和儿童,搞什么大事业啊?根本搞不起来。我说,还是给你们搞“几条腿”来吧——一户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这总能办得成。老太太、老大爷听了很高兴,说我就要这个。

    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同村民们围坐一起,促膝交谈。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后来,村民们奔着“美丽经济”目标加油干,生活迎来了好光景。

    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同参加一场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的中外居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

    “板凳座谈会”是听民意、汇民智的一种方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

    “板凳座谈会”,背后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到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大家争相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近年来的村寨变化和幸福生活。他高兴地说,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

    来到人民群众中,总书记总是能从细微处体察群众的生活状态,思考政策的制定。

    “板凳座谈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一句话“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2022年10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话。

    一次次“板凳座谈会”,体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本色。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长途跋涉,来到大山深处的重庆石柱县华溪村。

    院子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都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来细细聊。回到重庆市里,已是夜深。

    那时候,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倒计时。“看了这么一个村,我心里是有底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从各方面情况看,我们对完成任务是很有信心的!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村寨凉亭里,和习近平总书记围坐共话的,有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返乡创业大学生、护林员等。

    “有没有发现长臂猿呢?”“护林收入怎么样?”“这钱谁出?”从濒危动物到村财政支出,习近平总书记一步步细问。

    “在党和政府帮扶下,我种起了水满大叶茶……”迎着习近平总书记目光,话题一开,致富带头人王琼香越说越来劲,“去年买到一辆小车。”

    “过去身在宝山空手而归,现在身在宝山硕果累累。”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板凳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放心不下“一老一小”。

    2024年11月,湖北潘家湾镇四邑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养老服务驿站食堂,了解便民惠民情况,叮嘱老人们“把身体照顾好,活个大岁数,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来到村民家,两岁的孩童脆生生地喊着“习爷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摸摸他的小脸蛋,话题从孩子聊起。

    得知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父母在家里操持得好,儿女在外面打拼得好,下一步就是把孩子培养好。”

    聊的是家长里短,问的是民生冷暖,听的是群众心声。一次次“板凳座谈会”,是“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的诠释,也是“上下同欲者胜”的写照。

    策划:储学军

    统筹:车玉明 李志晖

    执行:万方 王子晖 翁伟庆 杨昱

    主笔:金佳绪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