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习言道 | 侗寨迎接习近平的这段表演,很不简单
    更新时间:2025/3/23 21:30:31    来源:WX

      中新网3月21日电题:侗寨迎接习近平的这段表演,很不简单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同乡亲们亲切交流。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唱起了世代相传的侗族大歌。

      习近平总书记说,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总书记听得认真,还夸赞侗族大歌保护得好、演唱得好,十分专业。”参与现场表演的肇兴侗寨村民陆昌龙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一刻,我的内心满是感动与自豪,这是莫大的鼓舞,我们定当将这些珍贵的曲目代代相传!”

      这些从山野间飘出的天籁之音,已经传唱了2500多年。

      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千百年来,侗族人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记事,通过以老带新、以大带小的口传亲授,将侗族大歌代代相传。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高音部像蝉翼划破晨雾,中音部如溪水漫过青石,低音部则是土地深处的共鸣。

      从历史故事到生活礼仪,侗族人不仅歌唱自然之美、爱情与友谊,还唱出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侗族大歌的声音飘出了深山,走向了世界。

      1986年,侗族大歌亮相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就技惊四座,被誉为“如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委员会评委们称它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他曾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起,侗族大歌开始被引进小学和中学课堂,部分高校还开办了侗歌、芦笙、少数民族歌舞等专业,让艺术在年轻人的心中萌芽、开花。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被观众频频点赞的“宝莲盛开”配乐,正是来自侗族大歌。目前,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侗族大歌舞台表演创作人才培训》正式开班,为侗族大歌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让2500多岁的天籁之音越传越远,愈发动听。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张曦 任思雨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习言道 | 侗寨迎接习近平的这段表演,很不简单
    2025/3/23 21:30:31    来源:WX

      中新网3月21日电题:侗寨迎接习近平的这段表演,很不简单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同乡亲们亲切交流。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唱起了世代相传的侗族大歌。

      习近平总书记说,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总书记听得认真,还夸赞侗族大歌保护得好、演唱得好,十分专业。”参与现场表演的肇兴侗寨村民陆昌龙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一刻,我的内心满是感动与自豪,这是莫大的鼓舞,我们定当将这些珍贵的曲目代代相传!”

      这些从山野间飘出的天籁之音,已经传唱了2500多年。

      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千百年来,侗族人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记事,通过以老带新、以大带小的口传亲授,将侗族大歌代代相传。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高音部像蝉翼划破晨雾,中音部如溪水漫过青石,低音部则是土地深处的共鸣。

      从历史故事到生活礼仪,侗族人不仅歌唱自然之美、爱情与友谊,还唱出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侗族大歌的声音飘出了深山,走向了世界。

      1986年,侗族大歌亮相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就技惊四座,被誉为“如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委员会评委们称它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他曾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起,侗族大歌开始被引进小学和中学课堂,部分高校还开办了侗歌、芦笙、少数民族歌舞等专业,让艺术在年轻人的心中萌芽、开花。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被观众频频点赞的“宝莲盛开”配乐,正是来自侗族大歌。目前,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侗族大歌舞台表演创作人才培训》正式开班,为侗族大歌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让2500多岁的天籁之音越传越远,愈发动听。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张曦 任思雨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