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严防野生蘑菇中毒
    提醒市民不采、不买、不卖、不食野生蘑菇
    更新时间:2010-8-3 8:33:12    来源:焦作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原文钊)针对近日洛阳市先后发生的多起家庭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昨日,市食品安全办部署开展全面检查,并提醒广大市民不采、不买、不卖、不食野生蘑菇,慎防中毒。

      7月22日,栾川县狮子庙奥兴铁矿公司3人食用自采蘑菇后陆续发病。7月25日,洛宁县长水乡5人在工地集体就餐后出现中毒症状。之后,嵩县、汝阳也陆续报告毒蘑菇中毒病例。目前,食用野生蘑菇已造成14人中毒、2人死亡。

      对此,省卫生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卫生部门认真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市食品安全办对我市的全面检查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要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中毒事件,迅速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现场调查处置,积极救治中毒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于违反规定造成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入夏以来,我市气温较高,雨水充沛,这种环境适宜野生蘑菇大量生长。据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野生毒蘑菇在外观上与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不能以是否有虫蛀或花纹等外观进行鉴别,也不能用民间传说的“与大蒜、银器一起煮后是否变色”等不科学方法进行鉴别。同时,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毒素损害肝、肾等器官,死亡率极高。

      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办呼吁广大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一定做到不采、不买、不卖、不食野生蘑菇,慎防中毒。同时提醒市民,食用野生菌要把好采购关,采摘或选购野生菌时,应该注意既有菌托又有菌环的真菌很可能有剧毒;不熟悉的野生蘑菇不要采购;粪生真菌一般都有毒,不要采摘。

    文章编辑:张菊娇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严防野生蘑菇中毒
    提醒市民不采、不买、不卖、不食野生蘑菇
    2010-8-3 8:33:12    来源:焦作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原文钊)针对近日洛阳市先后发生的多起家庭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昨日,市食品安全办部署开展全面检查,并提醒广大市民不采、不买、不卖、不食野生蘑菇,慎防中毒。

      7月22日,栾川县狮子庙奥兴铁矿公司3人食用自采蘑菇后陆续发病。7月25日,洛宁县长水乡5人在工地集体就餐后出现中毒症状。之后,嵩县、汝阳也陆续报告毒蘑菇中毒病例。目前,食用野生蘑菇已造成14人中毒、2人死亡。

      对此,省卫生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卫生部门认真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市食品安全办对我市的全面检查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要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中毒事件,迅速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现场调查处置,积极救治中毒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于违反规定造成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入夏以来,我市气温较高,雨水充沛,这种环境适宜野生蘑菇大量生长。据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野生毒蘑菇在外观上与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不能以是否有虫蛀或花纹等外观进行鉴别,也不能用民间传说的“与大蒜、银器一起煮后是否变色”等不科学方法进行鉴别。同时,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毒素损害肝、肾等器官,死亡率极高。

      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办呼吁广大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一定做到不采、不买、不卖、不食野生蘑菇,慎防中毒。同时提醒市民,食用野生菌要把好采购关,采摘或选购野生菌时,应该注意既有菌托又有菌环的真菌很可能有剧毒;不熟悉的野生蘑菇不要采购;粪生真菌一般都有毒,不要采摘。

    文章编辑:张菊娇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