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借南水北调工程一泓清波 让城市旅游扮靓新焦作
    更新时间:2010-10-30 8:24:38    来源:焦作日报

      核心提示

      对于焦作人而言 ,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 工程不仅仅是向京津等地输水的一条渠道,更像是一条绚丽多姿的彩带,串联起焦作本土文化和未来发展的诸多元素,放飞焦作人关于未来的美好梦想。

      那么,焦作人该如何依托南水北调工程,把握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规划崭新的城市蓝图时,如何有效地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所提供的有限资源呢?在昨日召开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旅游概念规划评审会上,焦作城市旅游未来的美好画卷相信会让焦作人满怀期待。

      ▲  ▲ 依托南水北调工程

      焦作能否发展“城市旅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我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途经河南、河北到达北京、天津,全长1267公里。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过中心城区的城市,城区段总干渠全长8.82公里,宽100米,市政府在总干渠两侧各规划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及35米宽的道路。因此,两侧绿化带工程既是总干渠保护工程,又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景观生态工程,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地理标志。

      在昨日召开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旅游概念规划评审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有4处可造之景:一是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位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出水口,该处自然具有相当的意义;二是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从长江水与黄河水完成交汇的那一刻起,穿黄工程本身将创造一个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三是南阳方城垭口,作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的秦岭——淮河一线上自然形成的隘口,因南水北调工程,这里将形成独特的风貌;四是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南水北调工程穿焦作城区而过,将有助于焦作更加深入地挖掘人文、经济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一座城市的面貌。与会专家认为,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形成的城市景观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神来之笔,将是体现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国家工程与地方发展和谐促进的全国性典范。在所有4处景观中,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两侧绿化带的旅游概念规划最具价值、最有意义。

      当然,焦作人的思路与专家们不谋而合。2010年9月,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建设办公室便根据相关会议精神,通过政府采购,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由杭州国大钱王旅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制《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旅游概念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如今,这份承载了焦作人诸多美好愿望的《规划》已经出炉,它能否合理地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提供给焦作人的有限资源,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论证的问题。然而,它的出炉也向焦作人展示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方向,那就是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发展焦作的“城市旅游业”。

      ▲  ▲ 从“山水游”到“城市游”

      焦作旅游这样华丽转身

      从上世纪末起,焦作人经过10年创业,成功实现了由“黑色主题”到“绿色印象”的华丽转身,并形成了“焦作山水”、“焦作现象”、“云台山”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84.59万人次,门票收入2.68亿元。

      焦作城市建设在实现华丽转身时也引发了一连串问题:如何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将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从而实现由“单日游”向“多日游”的转变,解决仅靠“门票经济”带来的后劲不足问题?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焦作市区,如何创造新的旅游概念?

      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工程,给焦作人创新旅游概念打开了新的一扇窗口。

      《规划》中,提出了“依托南水北调工程,打造一条具有国际水准、全国一流、河南第一的滨河风景带、生态绿化带、观光旅游带、产业发展带,形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地理标志和焦作新地标”的战略目标,其核心是通过绿化带城市休闲旅游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焦作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形成继云台山国际旅游品牌之后,能够体现焦作旅游创新发展的又一典范工程,促进焦作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旅游形象快速提升,并为焦作最终成为目的地型旅游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由“山水游”到“城市游”,与其说这是专家们提出的旅游新思路,不如说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带给焦作旅游的长远福祉。

      ▲  ▲ 探究“城市游”

      未来看什么、玩什么

      随着两岸绿化带的建设,干渠两岸将各形成一条宽100米、长达8.82公里的绿化景观带。市民希望,将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的文物资源进行整合,其间穿插河流、湿地、草地、花卉园、果园等景观,使整个绿化带内自然类旅游资源种类和品位大幅提升,成为整个旅游休闲区的自然景观的大背景。

      按照《规划》,干渠两侧的绿化带将被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城市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旅游休闲区。那么,未来的“城市游”,市民又将看什么、玩什么?

      记者注意到,该《规划》已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湿地公园——湿地走廊——城市之心——太极广场——焦作印象街区——怀山药大观园。围绕这条精品旅游线路,规划者在其间点缀了多个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从而形成了民俗风情园、名人文化区、休闲时尚区、市民广场、生态游憩区及古城遗韵、引水思源、怀川清歌、古庄淡竹、太极雄风、霞芦飞鸿等主题景观点,向游客呈现的是“生态焦作”、“现代焦作”、“时尚焦作”、“人文焦作”、“健康焦作”的整体形象。不仅如此,环保理念也在这些景观中得到充分体现。按照《规划》,这些景观内将引入电瓶车、公交车、自行车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并积极倡导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尽量控制机动车辆出入。

      记者获悉,该《规划》将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实施,近期规划至2013年,远期规划至2021年,并最终实现“目的地型国际城市旅游精品社区”。

      ▲  ▲ 生态和文化

      将来一个都不能少

      昨日,当该《规划》放在专家们的面前接受评审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该《规划》提出了不少宝贵的修改建议。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原正局级巡视员,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主席李克夫说,由于保护南水北调水资源的特殊性,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的规划应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他建议,为了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规划中的“城市游”景观要限制客流量,在整个规划设计中,要注意景区节能与减排设施的建设,使这个区域成为节能减排的示范区。

      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原旅游文化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张三称,该《规划》要以游客步行为主,增加夜间旅游观景项目。省社科院研究员单远慕说,将来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的规划设计要强调文化概念,可以将焦作城市文化与怀庆府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焦作城区本土文化元素体现不足的状况。

      在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的建设问题上,焦作人心中有两种规划,一种规划写在厚厚的本子上,另一种规划写在每个焦作人的心里,这些规划内容各异,却都代表了焦作人一个又一个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借南水北调工程一泓清波 让城市旅游扮靓新焦作
    2010-10-30 8:24:38    来源:焦作日报

      核心提示

      对于焦作人而言 ,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 工程不仅仅是向京津等地输水的一条渠道,更像是一条绚丽多姿的彩带,串联起焦作本土文化和未来发展的诸多元素,放飞焦作人关于未来的美好梦想。

      那么,焦作人该如何依托南水北调工程,把握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规划崭新的城市蓝图时,如何有效地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所提供的有限资源呢?在昨日召开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旅游概念规划评审会上,焦作城市旅游未来的美好画卷相信会让焦作人满怀期待。

      ▲  ▲ 依托南水北调工程

      焦作能否发展“城市旅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我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途经河南、河北到达北京、天津,全长1267公里。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过中心城区的城市,城区段总干渠全长8.82公里,宽100米,市政府在总干渠两侧各规划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及35米宽的道路。因此,两侧绿化带工程既是总干渠保护工程,又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景观生态工程,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地理标志。

      在昨日召开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旅游概念规划评审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有4处可造之景:一是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位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出水口,该处自然具有相当的意义;二是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从长江水与黄河水完成交汇的那一刻起,穿黄工程本身将创造一个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三是南阳方城垭口,作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的秦岭——淮河一线上自然形成的隘口,因南水北调工程,这里将形成独特的风貌;四是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南水北调工程穿焦作城区而过,将有助于焦作更加深入地挖掘人文、经济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一座城市的面貌。与会专家认为,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形成的城市景观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神来之笔,将是体现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国家工程与地方发展和谐促进的全国性典范。在所有4处景观中,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两侧绿化带的旅游概念规划最具价值、最有意义。

      当然,焦作人的思路与专家们不谋而合。2010年9月,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建设办公室便根据相关会议精神,通过政府采购,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由杭州国大钱王旅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制《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旅游概念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如今,这份承载了焦作人诸多美好愿望的《规划》已经出炉,它能否合理地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提供给焦作人的有限资源,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论证的问题。然而,它的出炉也向焦作人展示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方向,那就是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发展焦作的“城市旅游业”。

      ▲  ▲ 从“山水游”到“城市游”

      焦作旅游这样华丽转身

      从上世纪末起,焦作人经过10年创业,成功实现了由“黑色主题”到“绿色印象”的华丽转身,并形成了“焦作山水”、“焦作现象”、“云台山”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84.59万人次,门票收入2.68亿元。

      焦作城市建设在实现华丽转身时也引发了一连串问题:如何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将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从而实现由“单日游”向“多日游”的转变,解决仅靠“门票经济”带来的后劲不足问题?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焦作市区,如何创造新的旅游概念?

      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工程,给焦作人创新旅游概念打开了新的一扇窗口。

      《规划》中,提出了“依托南水北调工程,打造一条具有国际水准、全国一流、河南第一的滨河风景带、生态绿化带、观光旅游带、产业发展带,形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地理标志和焦作新地标”的战略目标,其核心是通过绿化带城市休闲旅游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焦作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形成继云台山国际旅游品牌之后,能够体现焦作旅游创新发展的又一典范工程,促进焦作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旅游形象快速提升,并为焦作最终成为目的地型旅游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由“山水游”到“城市游”,与其说这是专家们提出的旅游新思路,不如说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带给焦作旅游的长远福祉。

      ▲  ▲ 探究“城市游”

      未来看什么、玩什么

      随着两岸绿化带的建设,干渠两岸将各形成一条宽100米、长达8.82公里的绿化景观带。市民希望,将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的文物资源进行整合,其间穿插河流、湿地、草地、花卉园、果园等景观,使整个绿化带内自然类旅游资源种类和品位大幅提升,成为整个旅游休闲区的自然景观的大背景。

      按照《规划》,干渠两侧的绿化带将被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城市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旅游休闲区。那么,未来的“城市游”,市民又将看什么、玩什么?

      记者注意到,该《规划》已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湿地公园——湿地走廊——城市之心——太极广场——焦作印象街区——怀山药大观园。围绕这条精品旅游线路,规划者在其间点缀了多个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从而形成了民俗风情园、名人文化区、休闲时尚区、市民广场、生态游憩区及古城遗韵、引水思源、怀川清歌、古庄淡竹、太极雄风、霞芦飞鸿等主题景观点,向游客呈现的是“生态焦作”、“现代焦作”、“时尚焦作”、“人文焦作”、“健康焦作”的整体形象。不仅如此,环保理念也在这些景观中得到充分体现。按照《规划》,这些景观内将引入电瓶车、公交车、自行车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并积极倡导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尽量控制机动车辆出入。

      记者获悉,该《规划》将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实施,近期规划至2013年,远期规划至2021年,并最终实现“目的地型国际城市旅游精品社区”。

      ▲  ▲ 生态和文化

      将来一个都不能少

      昨日,当该《规划》放在专家们的面前接受评审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该《规划》提出了不少宝贵的修改建议。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原正局级巡视员,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主席李克夫说,由于保护南水北调水资源的特殊性,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的规划应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他建议,为了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规划中的“城市游”景观要限制客流量,在整个规划设计中,要注意景区节能与减排设施的建设,使这个区域成为节能减排的示范区。

      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原旅游文化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张三称,该《规划》要以游客步行为主,增加夜间旅游观景项目。省社科院研究员单远慕说,将来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的规划设计要强调文化概念,可以将焦作城市文化与怀庆府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焦作城区本土文化元素体现不足的状况。

      在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的建设问题上,焦作人心中有两种规划,一种规划写在厚厚的本子上,另一种规划写在每个焦作人的心里,这些规划内容各异,却都代表了焦作人一个又一个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