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设计师妙笔丹青绘新区 看一看,哪个模样更靓丽
    更新时间:2011-1-8 9:57:01    来源:本站原创

      本报记者 冯新瑞 王爱红

      部分效果图展示

      一号方案

      城中有田,田中有城

      二号方案

      塔南路轴线透视图

      三号方案

      迎宾大道轴线鸟瞰图

      核心提示

      1月7日上午,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会在市迎宾馆召开。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的设计师们在会上描绘了他们眼里的焦作新区。如今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焦作新区将该如何巧“梳妆”?城中有田,田中有城;诗意栖息,太极新城;活力开放,五彩焦作……未来的焦作新区,到底啥模样?我们期待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一号方案

      建设意境新区 城中有田,田中有城

      在伟信(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规划师李海娇的眼里,焦作未来的新区是充满诗意的。她不仅要完成从一个太行脚下的小山城到中原大城市的转型,还会拥有四通八达的环形立体交通,还会建设一个代表焦作未来形象,集行政办公、消费娱乐、旅游服务与中心商务区于一体的“南城新都心”。

      郊野河湖湿地

      意境:城中有田,田中有城

      一座北方的城市,是否也“敢”有南方水城的梦想呢?设计师就为我们描画了这样的梦想——

      平时的疏洪道区域,将经过改造成为市民所共享的郊野公园。而在目前我市新河、蒋沟、大沙河的交汇处,一处宜居低密度的生态岛若隐若现,不仅“离尘不离城”,还尽显城中有田,田中有城的意境。

      创新南城

      意境:水意盎然

      按照设计师的概念性城市设计,以现有的高新区管委会为核心,将出现一座“创新南城”,她不仅将成为焦作商务的核心区,还会拥有大沙河两岸蜿蜒2.7公里长的河滨公园。

      太极文化主题街区

      意境:动静互补

      按照设计师的设计,在新区将建设一个占地30公顷的太极文化主题街区。而这个能体现焦作人文底蕴并综合运用娱乐设备、建筑与文化景观及声、光、电、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和数字化手段打造的街区,将成为与云台山动静互补的城市新旅游点。


      二号方案

      用太极理念打造和谐新城

      在住建部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泛华集团董事和副总裁罗云兵的眼里,焦作新区将来的发展应该坚持“战略为势、产业为本、规划为纲、金融为器、创新为魂”的发展思路,秉承和谐、复合、创新的太极理念,最终出落为“休闲养生之地、铝材装备之都、两型社会标杆、太极文化新城”。

      复合新城

      意境:刚柔相济

      太极精神衍生出城市发展的脉络,我市的新城和旧城将由交通、水系、绿化等网络融会贯通,使新旧城的空间形态形成倒S型。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两型社会发展模式理念后,焦作新区将被打造成一个承载郑州大都市圈生态、宜居、旅游、养生功能于一身的复合新城。

      城市交通

      意境:经济高效

      未来的焦作新区交通规划将一改目前众多的城市弊病,缓解交通成本过高的不利现状,承接旧城及周边城市,建立合理化交通模式。按照规划,将来市民出行将以经济高效的地面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及步行交通系统为主题,大大缩减交通生活的成本。在对外交通方面,加强新城与博爱、修武间的联系,而新城东南侧规划道路也会打通南北,连接武陟。

      生态绿地

      意境:和谐共生

      泛华集团设计院副院长张峰说,市民在未来焦作新城的城市绿地休息,很有可能会碰到活蹦乱跳的兔子。因为他们利用城市南部的水系,打造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之肺,也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在具体的规划中,未来焦作新区规划区域内水系、高速公路、地震带合理设置保护隔离绿化廊道将形成生态绿化系统主线骨架。而城市中心绿地公园、核心区中央轴景观带及其他城市组团内点状绿化空间宛如分布在主线上的数颗珍珠,相对独立而又高度统一,与生态骨架共同编织出一副生态绿地系统网络,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生活。

      三号方案

      “五彩焦作”绽放缤纷光芒

      城市发展

      意境:“拳头”变“手掌”

      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耀武看来,焦作新区的规划应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从粗放式的抱团发展到集约化的指状拓展,从紧握的“拳头”变为张开的“手掌”。

      该方案规划了五条城市发展带,犹如五根手指。这五条城市发展带包括:联系博爱—济源,形成焦西—博爱产业发展带;联系温县—洛阳,在空间上形成文化旅游发展带,将温县的太极文化及洛阳的古都文明与焦作的山水文化形成对接;联系郑州高新区—登封,将主城区、焦作新区与郑州在空间上衔接,延续城市向南发展的脉络,形成现代服务发展带;联系武陟—郑州新区,形成生态创意发展带;联系修武—新乡,形成焦东—修武产业发展带。

      该方案还提出,在功能布局上,结合城市发展带,以“复合集聚”理念划分若干功能片区。西部工业集聚区及新区产业集聚区分别位于新区东西两端,展示朝气蓬勃的产业新貌;文化旅游度假区位于郑焦济高速公路以南,以旅促农,打造地域特色的郊野田园风光;中央商务区及中央活力区是新区公共活动中心,集中了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如行政办公、金融贸易、商业购物等;创意研发区位于大沙河以南,集“工作、休闲、游憩、社交”多功能于一体,是新区乃至整个焦作的创意原发地;生态宜居区强调功能用地的紧凑布局,配备了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中心,营造“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又林泉之致”的居住意境。 

      焦作新十景

      意境:贯穿时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焦作新区如何体现焦作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方案浓墨重彩予以体现,而“焦作新十景”也呼之欲出。

      该方案提出以古传神,打造多彩文化走廊,即蓝色的传统工业文化走廊、青色的新兴产业文化走廊、绿色的农耕文化走廊、红色的名人文化走廊、紫色的起源文化走廊。

      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以焦作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为名,规划若干文化旅游项目,如正史玄风广场、中央水公园、魏晋公园、七贤公园、古代名人苑等10个景观,保留城市历史的记忆,形成贯穿时空的历史人文轴,打造文化高地。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设计师妙笔丹青绘新区 看一看,哪个模样更靓丽
    2011-1-8 9:57:01    来源:本站原创

      本报记者 冯新瑞 王爱红

      部分效果图展示

      一号方案

      城中有田,田中有城

      二号方案

      塔南路轴线透视图

      三号方案

      迎宾大道轴线鸟瞰图

      核心提示

      1月7日上午,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会在市迎宾馆召开。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的设计师们在会上描绘了他们眼里的焦作新区。如今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焦作新区将该如何巧“梳妆”?城中有田,田中有城;诗意栖息,太极新城;活力开放,五彩焦作……未来的焦作新区,到底啥模样?我们期待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一号方案

      建设意境新区 城中有田,田中有城

      在伟信(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规划师李海娇的眼里,焦作未来的新区是充满诗意的。她不仅要完成从一个太行脚下的小山城到中原大城市的转型,还会拥有四通八达的环形立体交通,还会建设一个代表焦作未来形象,集行政办公、消费娱乐、旅游服务与中心商务区于一体的“南城新都心”。

      郊野河湖湿地

      意境:城中有田,田中有城

      一座北方的城市,是否也“敢”有南方水城的梦想呢?设计师就为我们描画了这样的梦想——

      平时的疏洪道区域,将经过改造成为市民所共享的郊野公园。而在目前我市新河、蒋沟、大沙河的交汇处,一处宜居低密度的生态岛若隐若现,不仅“离尘不离城”,还尽显城中有田,田中有城的意境。

      创新南城

      意境:水意盎然

      按照设计师的概念性城市设计,以现有的高新区管委会为核心,将出现一座“创新南城”,她不仅将成为焦作商务的核心区,还会拥有大沙河两岸蜿蜒2.7公里长的河滨公园。

      太极文化主题街区

      意境:动静互补

      按照设计师的设计,在新区将建设一个占地30公顷的太极文化主题街区。而这个能体现焦作人文底蕴并综合运用娱乐设备、建筑与文化景观及声、光、电、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和数字化手段打造的街区,将成为与云台山动静互补的城市新旅游点。


      二号方案

      用太极理念打造和谐新城

      在住建部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泛华集团董事和副总裁罗云兵的眼里,焦作新区将来的发展应该坚持“战略为势、产业为本、规划为纲、金融为器、创新为魂”的发展思路,秉承和谐、复合、创新的太极理念,最终出落为“休闲养生之地、铝材装备之都、两型社会标杆、太极文化新城”。

      复合新城

      意境:刚柔相济

      太极精神衍生出城市发展的脉络,我市的新城和旧城将由交通、水系、绿化等网络融会贯通,使新旧城的空间形态形成倒S型。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两型社会发展模式理念后,焦作新区将被打造成一个承载郑州大都市圈生态、宜居、旅游、养生功能于一身的复合新城。

      城市交通

      意境:经济高效

      未来的焦作新区交通规划将一改目前众多的城市弊病,缓解交通成本过高的不利现状,承接旧城及周边城市,建立合理化交通模式。按照规划,将来市民出行将以经济高效的地面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及步行交通系统为主题,大大缩减交通生活的成本。在对外交通方面,加强新城与博爱、修武间的联系,而新城东南侧规划道路也会打通南北,连接武陟。

      生态绿地

      意境:和谐共生

      泛华集团设计院副院长张峰说,市民在未来焦作新城的城市绿地休息,很有可能会碰到活蹦乱跳的兔子。因为他们利用城市南部的水系,打造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之肺,也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在具体的规划中,未来焦作新区规划区域内水系、高速公路、地震带合理设置保护隔离绿化廊道将形成生态绿化系统主线骨架。而城市中心绿地公园、核心区中央轴景观带及其他城市组团内点状绿化空间宛如分布在主线上的数颗珍珠,相对独立而又高度统一,与生态骨架共同编织出一副生态绿地系统网络,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生活。

      三号方案

      “五彩焦作”绽放缤纷光芒

      城市发展

      意境:“拳头”变“手掌”

      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耀武看来,焦作新区的规划应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从粗放式的抱团发展到集约化的指状拓展,从紧握的“拳头”变为张开的“手掌”。

      该方案规划了五条城市发展带,犹如五根手指。这五条城市发展带包括:联系博爱—济源,形成焦西—博爱产业发展带;联系温县—洛阳,在空间上形成文化旅游发展带,将温县的太极文化及洛阳的古都文明与焦作的山水文化形成对接;联系郑州高新区—登封,将主城区、焦作新区与郑州在空间上衔接,延续城市向南发展的脉络,形成现代服务发展带;联系武陟—郑州新区,形成生态创意发展带;联系修武—新乡,形成焦东—修武产业发展带。

      该方案还提出,在功能布局上,结合城市发展带,以“复合集聚”理念划分若干功能片区。西部工业集聚区及新区产业集聚区分别位于新区东西两端,展示朝气蓬勃的产业新貌;文化旅游度假区位于郑焦济高速公路以南,以旅促农,打造地域特色的郊野田园风光;中央商务区及中央活力区是新区公共活动中心,集中了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如行政办公、金融贸易、商业购物等;创意研发区位于大沙河以南,集“工作、休闲、游憩、社交”多功能于一体,是新区乃至整个焦作的创意原发地;生态宜居区强调功能用地的紧凑布局,配备了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中心,营造“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又林泉之致”的居住意境。 

      焦作新十景

      意境:贯穿时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焦作新区如何体现焦作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方案浓墨重彩予以体现,而“焦作新十景”也呼之欲出。

      该方案提出以古传神,打造多彩文化走廊,即蓝色的传统工业文化走廊、青色的新兴产业文化走廊、绿色的农耕文化走廊、红色的名人文化走廊、紫色的起源文化走廊。

      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以焦作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为名,规划若干文化旅游项目,如正史玄风广场、中央水公园、魏晋公园、七贤公园、古代名人苑等10个景观,保留城市历史的记忆,形成贯穿时空的历史人文轴,打造文化高地。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