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焦作新区规划选定“五彩焦作”
    更新时间:2011-1-10 8:09:09    来源:焦作网综合

      本报讯 (记者王爱红、冯新瑞)经过27位专家、学者一天紧张而认真的评审,1月8日上午,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尘埃落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3号方案“从‘黑色煤城’走向‘五彩焦作’”成为优胜方案。

      评审结果反馈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主任赵宝江,在代表评审委员会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专家组评审意见中指出,焦作市组织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国际征集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梳理焦作新区空间结构、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研究产业发展定位的重要举措。

      评审意见还给出了专家们的建议,作为优胜方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吸取其他两个方案的优点进一步深化,并在区域关系、规划衔接、规模论证、刚性约束、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等方面对规划作进一步完善。

      据介绍,本次评审活动采用综合计分评议,参与评审的专家以实名制进行打分投票。

    未来新焦作
    “绿色主题”绽放五彩光芒

      本报记者 冯新瑞 王爱红 实习生 李 哲

      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尘埃落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3号方案被专家组评为优胜方案。在经历“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之后,美丽的焦作新区有望张开发展的翅膀,建设成为一座五彩的缤纷之城。那么,优胜方案中都有哪些亮点?设计师描绘的“五彩焦作”包含哪些靓丽的色彩意象?“五彩焦作”又将如何从纸上跃然而出,落地成为现实呢?

      2003年,素有“煤城”之称的焦作,积极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果断实施战略转移,把发展经济的目光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变。

      新千年的第二个10年,“绿色主题”显然已不再是这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单一追求。

      “从文化和现状上来看,焦作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从山水和工业上来看,焦作则是一个既美丽又脆弱的城市。未来的焦作新区该如何规划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耀武说,“我们的设计方案致力于打破城市发展的桎梏,提出城市发展新思路,构建城市发展新模式,开创城市发展新格局。从空间上打造纵横捭阖的联络之城,从功能上打造弹性生长的复合之城,从产业上打造凝聚财富的发展之城,从环境上打造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从文化上打造宜居宜游的人文之城,最终从这五个层面打造一座绽放缤纷光芒的五彩之城。”

      设计师谋划的“五彩焦作”引人入胜,那么,她究竟是怎样一副俏模样呢?

      关键词:解读“五彩”

      复合城市才有色彩意象

      设计师总体规划中屡屡提到的“五彩”是否有具体指向呢?

      王耀武说,“五”代表着焦作新区未来重要发展的五大方面:空间、产业、功能、环境及文化;“彩”则寓意焦作新区以“复合型”城市为理念在城市意象中的升华,同时也象征着不同功能的色彩组团。而整体的“五彩焦作”则指未来空间有机、产业发达、功能复合、环境生态、文化繁荣的以焦作新区为代表的新焦作。

      在设计师眼里,由“绿色主题”升级的“五彩焦作”,将象征着焦作从功能单一的资源依赖型城市走向功能复合多元发展的新焦作。那么,“五彩焦作”都由哪些色彩元素组成呢?

      关键词:空间

      色彩意象:红色

      发展战略:区域融合,郑焦一体

      规划方案认为,中国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分割,迈向区域合作,正在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浪潮。再加上“郑汴一体化”的榜样力量,让处于中原城市群规划中的其他城市对下一个“一体化”充满期待。而对于焦作来说,这样的期待并不是遥远的梦想。

      王耀武说,郑焦城际列车、桃花峪黄河大桥、焦作黄河大桥、孟州黄河大桥的逐步开工建设,密切了焦作与郑州在空间上的联系,郑焦晋、济焦新、焦温三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则增强了焦作与周边城市晋城、洛阳、新乡、济源的联系。所以,未来的焦作应在区域中确立发展角色,与郑州功能对接、错位经营、互惠互利、融合一体;与新乡各为一翼,资源共享、良性竞争、局部超越;与济源双赢联动、有扬有放、巩固中心。而焦作新区恰恰是焦作迈向区域融合的载体,是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和郑焦一体化的战略支撑点。

      按照这样的发展战略,将来的焦作新区将形成“双核三辅、一轴五带、辐射组群”的空间格局。“双核”即焦作主城区和南部的焦作新区;三辅即博爱县城、修武县城、武陟县城;一轴即横贯东西的大沙河自然生态轴;五带即五条产业发展带;辐射组群则是指在核心区周围培育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组群,建立与城市核心区快速联系的辐射型交通网络。

      关键词:功能

      色彩意象:黄色

      发展战略:指状辐射,复合集聚

      王耀武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总结焦作中心城区从设立矿区至今的城市发展格局:焦作以前的发展是抱团式向外扩张发展,犹如紧握的拳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而焦作新区的规划则应该突破这样的状态,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从粗放式的抱团发展到集约化的指状拓展,让“拳头”张开成为“手掌”。

      而新焦作张开的“手掌”,恰恰是五条城市发展带:一是联系博爱、济源,依托现有的西部工业集聚区,向博爱延伸,形成“机械—汽配”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机械、汽配相关产业;二是联系温县、洛阳,让温县的太极文化及洛阳的古都文明与焦作的山水文化形成对接;三是联系郑州高新区、登封,将主城区、焦作新区与郑州在空间上衔接,延续城市向南发展的脉络,形成现代服务发展带;四是联系武陟县区、郑州市区,依托高新区科技研发优势及武陟的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优势,形成“食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围绕焦作的“四大怀药”进行产业研发生产,提升焦作食品、生物医药的整体开发水平;五是联系修武、新乡,充分利用焦作新区的研发基础,以及焦东组团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修武的工程装备及机械制造的良好发展态势,发展“电气”产业集群。

      王耀武说,焦作张开的手掌,其实就是向周边的城市、县域发出了合作的信号,未来的新焦作必然是更加开放的。

      关键词:产业

      色彩意象:蓝色

      发展战略:创新产业,成就财富

      王耀武认为,焦作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应强调以高端服务为标准,高新技术为核心,高效农业为根本,实现“繁华看中心,实力看双翼,特色看两肋”的空间大布局。

      具体来说,就是新区中心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贸易、信息服务、中介咨询、创意研发、会展销售等,建设强大的带动极核;新区西部以西部工业聚集区为基础,布局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轻工等产业组团;东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布局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组团;新区中心两肋则以生态农业用地为主,重点培育“农业+观光”特色产业,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

      关键词:环境

      色彩意象:绿色

      发展战略:滴水织绿,城野共生

      以水传韵,以绿传美,未来的焦作新区将构筑一个绿色生态网架。

      在设计规划中,设计师通过对我市新区水系、绿化的梳理,形成了“水中有城,城中有绿”的地域空间结构。具体的规划则依托大沙河、南水北调工程两大主干水系,连通现状沟渠形成水网,建立山水对话、城林水影的城市意象。

      在规划中,未来的焦作新区将构建“三水五带、城野交融”的生态格局。“三水”即大沙河绿带缠腰、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中央水公园画龙点睛。“五带”则是指五条生态通廊——西南角的生态通廊结合防护绿带及自然耕地形成西部工业集聚区与文化旅游度假区之间的天然绿色屏障;文化旅游区之间的生态通廊为农业生态观光园;南部的生态通廊指新月铁路双线及郑焦晋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绿带,是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中央水公园东侧的生态通廊,结合蒋沟布局绿化,成为新区主要的生态公共休闲区;东南部的生态通廊为新区工业集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关键词:文化

      色彩意象:紫色

      发展战略:古承今扬,覃怀标杆

      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中,充分挖掘我市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是一大亮点。规划结合新区五大城市发展带,分别注入覃怀文化精髓,打造新区的个性风貌,体现出了我市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按照这个规划打造的文化走廊同样是五彩缤纷的:蓝色的传统工业文化走廊、青色的新兴产业文化走廊、绿色的农耕文化走廊、红色的名人文化走廊、紫色的起源文化走廊。

      在五条文化走廊之外,设计师们还以我市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为名,规划了若干文化旅游项目,如正史玄风广场、中央水公园、魏晋公园、七贤公园、古代名人苑等,保留城市历史的记忆,形成贯穿时空的历史人文轴,打造文化高地,构建我市新景观。

      在规划方案被评审为优胜方案后,王耀武用一首诗给未来的五彩焦作描绘了靓丽的倩影:“朝晖城影入玉池,阡陌炊烟隐青山,五彩霞光映焦作,覃怀大地换新颜。”

      但王耀武同时认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山水旅游城市是一项艰巨的战略工程,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在通过初审后,设计院将参考其他两套方案的优点,结合焦作新区的实际,力争在今后的时间里为焦作的发展拿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未来距离我们很远,未来距离我们也很近。一场充满创新、创造和创意的剧目,正在焦作新区上演,而覃怀大地上也必将再次响彻雄壮的历史最强音。

    “纸上”新焦作如何变真实
    不妨听听他们的声音

    (未来焦作新区效果图)

      本报记者 王爱红 冯新瑞 实习生 李 哲

      【专家解读】

      3号方案缘何胜出

      经过27位专家学者的深入讨论和认真评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3号方案《从“黑色煤城”走向“五彩焦作”》最终胜出。

      “3个竞标方案各有特点,各有特色,思路各不相同,为什么3号方案胜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董黎明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3号方案的基础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按照招标要求基本上都做到了,对焦作新区的分析比较深入。二是该方案继续了焦作整个城市向南发展的思路,重点构筑了城市向南发展的轴线,因为未来焦作新区向西、向东发展的潜力都没有向南大,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趋势。三是该方案在西南部与博爱接合的地方,预留了较开阔的空间,具有一定弹性,有利于生态环境,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处理也做了充分体现,成为其亮点之一。

      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主任赵宝江介绍,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活动采用综合计分评议,评审委员会的专家都是以实名制进行打分,3号方案的得分最高。

      【专家声音】

      四点建议助推新区建设

      3号方案尽管胜出,但在董黎明看来仍有不少需要深化完善之处。这位头发斑白的知名专家,以自己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畅谈了他对焦作新区规划建设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突出焦作新区的特色,是他开门见山强调的第一点。“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多个城市新区规划,由于地位、作用不同,焦作新区就应与其他城市新区不同,应从每个城市的实际出发,结合历史、地理等规划建设,不要雷同。”董黎明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加强区域分析,比较郑州、洛阳、开封、新乡新区的特色,才能显现出焦作新区的特色。在这方面3号方案体现得较平淡,下一步需要突出这一点。

      虽然3个方案都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理念、思想,不过董黎明认为最重要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资源。他提出的第二个建议是焦作新区以产业为主,如何贯彻这些思想,不能只停留在规划口号上,要把国策落实到空间上,如土地利用如何集约,水资源如何重复多次利用、如何降低能源能耗等。

      布局上不要标新立异,要充分与原有的城市规划相协调,与老城区发展相呼应,同时还要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相衔接,这是董黎明提出的第三个建议。

      创新是董黎明提出的第四个建议。他说,焦作新区现在是一个复合体,范围涵盖了部分县和部分城区,有了好的规划,真正实施起来还要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制度创新。

      【全力打造】

      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揭开神秘的面纱,焦作新区的美丽模样已经呈现。大沙河绿带缠腰、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中央水公园画龙点睛,一座“五彩之城”令焦作市民万分期待。那么,如何让这幅美丽的画卷成真?如何打造焦作新区?

      “规划建设焦作新区,是焦作走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建设前列的战略举措,是遵循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是焦作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新区管委会主任杜宇认为,规划建设焦作新区,必须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即把焦作新区建成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还需要明确发展的总体目标,那就是把焦作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点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争取到2015年,焦作新区GDP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0%以上,容纳人口达到50万;全区范围内骨干联络系统和生态系统基本形成,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核心区复合型城市功能完善,新中心城区形象闪亮显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为豫西北、晋东南地区服务的区域服务中心。全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完善,“三化”协调发展、产城融合、要素集聚、开放发展、布局科学、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焦作新区成为新的复合型中心城区,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新区党工委书记郜小方说,焦作新区的规划建设轮廓和愿景已经比较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下一步将广泛征求意见,会同设计单位对初步方案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改、论证,制订出更为成熟完善的方案。“规划经法定程序确定之后,我们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集聚各方力量和各种要素,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使蓝图变成现实,力争用十年时间把焦作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发展之城、开放之城、复合之城、生态之城和人文之城。”郜小方说。

    文章编辑:张菊娇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焦作新区规划选定“五彩焦作”
    2011-1-10 8:09:09    来源:焦作网综合

      本报讯 (记者王爱红、冯新瑞)经过27位专家、学者一天紧张而认真的评审,1月8日上午,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尘埃落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3号方案“从‘黑色煤城’走向‘五彩焦作’”成为优胜方案。

      评审结果反馈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主任赵宝江,在代表评审委员会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专家组评审意见中指出,焦作市组织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国际征集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梳理焦作新区空间结构、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研究产业发展定位的重要举措。

      评审意见还给出了专家们的建议,作为优胜方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吸取其他两个方案的优点进一步深化,并在区域关系、规划衔接、规模论证、刚性约束、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等方面对规划作进一步完善。

      据介绍,本次评审活动采用综合计分评议,参与评审的专家以实名制进行打分投票。

    未来新焦作
    “绿色主题”绽放五彩光芒

      本报记者 冯新瑞 王爱红 实习生 李 哲

      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尘埃落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3号方案被专家组评为优胜方案。在经历“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之后,美丽的焦作新区有望张开发展的翅膀,建设成为一座五彩的缤纷之城。那么,优胜方案中都有哪些亮点?设计师描绘的“五彩焦作”包含哪些靓丽的色彩意象?“五彩焦作”又将如何从纸上跃然而出,落地成为现实呢?

      2003年,素有“煤城”之称的焦作,积极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果断实施战略转移,把发展经济的目光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变。

      新千年的第二个10年,“绿色主题”显然已不再是这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单一追求。

      “从文化和现状上来看,焦作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从山水和工业上来看,焦作则是一个既美丽又脆弱的城市。未来的焦作新区该如何规划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耀武说,“我们的设计方案致力于打破城市发展的桎梏,提出城市发展新思路,构建城市发展新模式,开创城市发展新格局。从空间上打造纵横捭阖的联络之城,从功能上打造弹性生长的复合之城,从产业上打造凝聚财富的发展之城,从环境上打造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从文化上打造宜居宜游的人文之城,最终从这五个层面打造一座绽放缤纷光芒的五彩之城。”

      设计师谋划的“五彩焦作”引人入胜,那么,她究竟是怎样一副俏模样呢?

      关键词:解读“五彩”

      复合城市才有色彩意象

      设计师总体规划中屡屡提到的“五彩”是否有具体指向呢?

      王耀武说,“五”代表着焦作新区未来重要发展的五大方面:空间、产业、功能、环境及文化;“彩”则寓意焦作新区以“复合型”城市为理念在城市意象中的升华,同时也象征着不同功能的色彩组团。而整体的“五彩焦作”则指未来空间有机、产业发达、功能复合、环境生态、文化繁荣的以焦作新区为代表的新焦作。

      在设计师眼里,由“绿色主题”升级的“五彩焦作”,将象征着焦作从功能单一的资源依赖型城市走向功能复合多元发展的新焦作。那么,“五彩焦作”都由哪些色彩元素组成呢?

      关键词:空间

      色彩意象:红色

      发展战略:区域融合,郑焦一体

      规划方案认为,中国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分割,迈向区域合作,正在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浪潮。再加上“郑汴一体化”的榜样力量,让处于中原城市群规划中的其他城市对下一个“一体化”充满期待。而对于焦作来说,这样的期待并不是遥远的梦想。

      王耀武说,郑焦城际列车、桃花峪黄河大桥、焦作黄河大桥、孟州黄河大桥的逐步开工建设,密切了焦作与郑州在空间上的联系,郑焦晋、济焦新、焦温三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则增强了焦作与周边城市晋城、洛阳、新乡、济源的联系。所以,未来的焦作应在区域中确立发展角色,与郑州功能对接、错位经营、互惠互利、融合一体;与新乡各为一翼,资源共享、良性竞争、局部超越;与济源双赢联动、有扬有放、巩固中心。而焦作新区恰恰是焦作迈向区域融合的载体,是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和郑焦一体化的战略支撑点。

      按照这样的发展战略,将来的焦作新区将形成“双核三辅、一轴五带、辐射组群”的空间格局。“双核”即焦作主城区和南部的焦作新区;三辅即博爱县城、修武县城、武陟县城;一轴即横贯东西的大沙河自然生态轴;五带即五条产业发展带;辐射组群则是指在核心区周围培育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组群,建立与城市核心区快速联系的辐射型交通网络。

      关键词:功能

      色彩意象:黄色

      发展战略:指状辐射,复合集聚

      王耀武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总结焦作中心城区从设立矿区至今的城市发展格局:焦作以前的发展是抱团式向外扩张发展,犹如紧握的拳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而焦作新区的规划则应该突破这样的状态,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从粗放式的抱团发展到集约化的指状拓展,让“拳头”张开成为“手掌”。

      而新焦作张开的“手掌”,恰恰是五条城市发展带:一是联系博爱、济源,依托现有的西部工业集聚区,向博爱延伸,形成“机械—汽配”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机械、汽配相关产业;二是联系温县、洛阳,让温县的太极文化及洛阳的古都文明与焦作的山水文化形成对接;三是联系郑州高新区、登封,将主城区、焦作新区与郑州在空间上衔接,延续城市向南发展的脉络,形成现代服务发展带;四是联系武陟县区、郑州市区,依托高新区科技研发优势及武陟的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优势,形成“食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围绕焦作的“四大怀药”进行产业研发生产,提升焦作食品、生物医药的整体开发水平;五是联系修武、新乡,充分利用焦作新区的研发基础,以及焦东组团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修武的工程装备及机械制造的良好发展态势,发展“电气”产业集群。

      王耀武说,焦作张开的手掌,其实就是向周边的城市、县域发出了合作的信号,未来的新焦作必然是更加开放的。

      关键词:产业

      色彩意象:蓝色

      发展战略:创新产业,成就财富

      王耀武认为,焦作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应强调以高端服务为标准,高新技术为核心,高效农业为根本,实现“繁华看中心,实力看双翼,特色看两肋”的空间大布局。

      具体来说,就是新区中心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贸易、信息服务、中介咨询、创意研发、会展销售等,建设强大的带动极核;新区西部以西部工业聚集区为基础,布局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轻工等产业组团;东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布局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组团;新区中心两肋则以生态农业用地为主,重点培育“农业+观光”特色产业,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

      关键词:环境

      色彩意象:绿色

      发展战略:滴水织绿,城野共生

      以水传韵,以绿传美,未来的焦作新区将构筑一个绿色生态网架。

      在设计规划中,设计师通过对我市新区水系、绿化的梳理,形成了“水中有城,城中有绿”的地域空间结构。具体的规划则依托大沙河、南水北调工程两大主干水系,连通现状沟渠形成水网,建立山水对话、城林水影的城市意象。

      在规划中,未来的焦作新区将构建“三水五带、城野交融”的生态格局。“三水”即大沙河绿带缠腰、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中央水公园画龙点睛。“五带”则是指五条生态通廊——西南角的生态通廊结合防护绿带及自然耕地形成西部工业集聚区与文化旅游度假区之间的天然绿色屏障;文化旅游区之间的生态通廊为农业生态观光园;南部的生态通廊指新月铁路双线及郑焦晋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绿带,是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中央水公园东侧的生态通廊,结合蒋沟布局绿化,成为新区主要的生态公共休闲区;东南部的生态通廊为新区工业集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关键词:文化

      色彩意象:紫色

      发展战略:古承今扬,覃怀标杆

      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中,充分挖掘我市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是一大亮点。规划结合新区五大城市发展带,分别注入覃怀文化精髓,打造新区的个性风貌,体现出了我市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按照这个规划打造的文化走廊同样是五彩缤纷的:蓝色的传统工业文化走廊、青色的新兴产业文化走廊、绿色的农耕文化走廊、红色的名人文化走廊、紫色的起源文化走廊。

      在五条文化走廊之外,设计师们还以我市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为名,规划了若干文化旅游项目,如正史玄风广场、中央水公园、魏晋公园、七贤公园、古代名人苑等,保留城市历史的记忆,形成贯穿时空的历史人文轴,打造文化高地,构建我市新景观。

      在规划方案被评审为优胜方案后,王耀武用一首诗给未来的五彩焦作描绘了靓丽的倩影:“朝晖城影入玉池,阡陌炊烟隐青山,五彩霞光映焦作,覃怀大地换新颜。”

      但王耀武同时认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山水旅游城市是一项艰巨的战略工程,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在通过初审后,设计院将参考其他两套方案的优点,结合焦作新区的实际,力争在今后的时间里为焦作的发展拿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未来距离我们很远,未来距离我们也很近。一场充满创新、创造和创意的剧目,正在焦作新区上演,而覃怀大地上也必将再次响彻雄壮的历史最强音。

    “纸上”新焦作如何变真实
    不妨听听他们的声音

    (未来焦作新区效果图)

      本报记者 王爱红 冯新瑞 实习生 李 哲

      【专家解读】

      3号方案缘何胜出

      经过27位专家学者的深入讨论和认真评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3号方案《从“黑色煤城”走向“五彩焦作”》最终胜出。

      “3个竞标方案各有特点,各有特色,思路各不相同,为什么3号方案胜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董黎明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3号方案的基础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按照招标要求基本上都做到了,对焦作新区的分析比较深入。二是该方案继续了焦作整个城市向南发展的思路,重点构筑了城市向南发展的轴线,因为未来焦作新区向西、向东发展的潜力都没有向南大,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趋势。三是该方案在西南部与博爱接合的地方,预留了较开阔的空间,具有一定弹性,有利于生态环境,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处理也做了充分体现,成为其亮点之一。

      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主任赵宝江介绍,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活动采用综合计分评议,评审委员会的专家都是以实名制进行打分,3号方案的得分最高。

      【专家声音】

      四点建议助推新区建设

      3号方案尽管胜出,但在董黎明看来仍有不少需要深化完善之处。这位头发斑白的知名专家,以自己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畅谈了他对焦作新区规划建设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突出焦作新区的特色,是他开门见山强调的第一点。“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多个城市新区规划,由于地位、作用不同,焦作新区就应与其他城市新区不同,应从每个城市的实际出发,结合历史、地理等规划建设,不要雷同。”董黎明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加强区域分析,比较郑州、洛阳、开封、新乡新区的特色,才能显现出焦作新区的特色。在这方面3号方案体现得较平淡,下一步需要突出这一点。

      虽然3个方案都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理念、思想,不过董黎明认为最重要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资源。他提出的第二个建议是焦作新区以产业为主,如何贯彻这些思想,不能只停留在规划口号上,要把国策落实到空间上,如土地利用如何集约,水资源如何重复多次利用、如何降低能源能耗等。

      布局上不要标新立异,要充分与原有的城市规划相协调,与老城区发展相呼应,同时还要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相衔接,这是董黎明提出的第三个建议。

      创新是董黎明提出的第四个建议。他说,焦作新区现在是一个复合体,范围涵盖了部分县和部分城区,有了好的规划,真正实施起来还要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制度创新。

      【全力打造】

      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揭开神秘的面纱,焦作新区的美丽模样已经呈现。大沙河绿带缠腰、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中央水公园画龙点睛,一座“五彩之城”令焦作市民万分期待。那么,如何让这幅美丽的画卷成真?如何打造焦作新区?

      “规划建设焦作新区,是焦作走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建设前列的战略举措,是遵循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是焦作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新区管委会主任杜宇认为,规划建设焦作新区,必须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即把焦作新区建成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还需要明确发展的总体目标,那就是把焦作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点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争取到2015年,焦作新区GDP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0%以上,容纳人口达到50万;全区范围内骨干联络系统和生态系统基本形成,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核心区复合型城市功能完善,新中心城区形象闪亮显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为豫西北、晋东南地区服务的区域服务中心。全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完善,“三化”协调发展、产城融合、要素集聚、开放发展、布局科学、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焦作新区成为新的复合型中心城区,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新区党工委书记郜小方说,焦作新区的规划建设轮廓和愿景已经比较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下一步将广泛征求意见,会同设计单位对初步方案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改、论证,制订出更为成熟完善的方案。“规划经法定程序确定之后,我们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集聚各方力量和各种要素,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使蓝图变成现实,力争用十年时间把焦作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发展之城、开放之城、复合之城、生态之城和人文之城。”郜小方说。

    文章编辑:张菊娇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