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讲述|“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更新时间:2023-10-1 20:03:54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这些年,总书记亲身示范的爱国‘公开课’”之一

    讲述|“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WechatIMG58794.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19年4月3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给广大党员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公开课”。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四五岁时,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讲述着爱国“公开课”,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化作为国为民的生动实践。

    “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WechatIMG58795.jpg?x-oss-process=style/w10

    今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考察结束返京途中,来到山东省枣庄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位于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植园了解石榴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爱国报国的种子埋在心里,在合适的时机破土发芽。

    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到陕北农村生活劳作7年。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梁家河的岁月,这位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什么活儿都干过,啥苦都吃过。担任梁家河村支书,他带领村民修了陕西第一座沼气池,打了灌溉井,办了铁业社、缝纫社……

    这位“黄土地的儿子”将对人民的赤子之情铭刻心间。22岁离开黄土地时,习近平同志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袒露心声:“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在福建福州担任市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写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词句直抒胸臆……

    200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同志的母亲给他打电话,得知他春节忙于公务无法回家团聚,母亲说:“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

    从黄土地中走来,从陕北一个小村庄的村支书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亿万人民衷心爱戴的领袖,兢兢业业、夙夜在公,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常态。

    在好家风中成长,从人民中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何为精忠报国,何为家国情怀,总书记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愿得此身长报国。爱国,是一种无悔奉献,是一种无畏担当,是一种倾情付出。

    讲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

    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看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称为“人民的勤务员”,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庄严承诺“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WechatIMG58796.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赣南老区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来到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亲切看望老区群众。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春节到来之际都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去边境小镇看望困难职工;也为乡亲们送上他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和群众一起打糍粑;为老街坊的房门贴“福”字;关心农民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能不能上学……“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当年在美国艾奥瓦州考察时,习近平同志曾在一个普通家庭借宿过。那位房东的儿子盖瑞·德沃切克感慨道:“他是一个爱国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个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真实可感的。

    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多次在不同场合教导大家从历史和文化中了解热爱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设立烈士纪念日、关注文化传承发展……桩桩件件,凝聚着总书记的爱党爱国之情。

    WechatIMG58797.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将爱国理想付诸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方向:“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字字句句,殷殷嘱托,俱是赤子之心。圆梦路上,报国之心永不褪色。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讲述|“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2023-10-1 20:03:54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这些年,总书记亲身示范的爱国‘公开课’”之一

    讲述|“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WechatIMG58794.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19年4月3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给广大党员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公开课”。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四五岁时,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讲述着爱国“公开课”,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化作为国为民的生动实践。

    “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WechatIMG58795.jpg?x-oss-process=style/w10

    今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考察结束返京途中,来到山东省枣庄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位于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植园了解石榴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爱国报国的种子埋在心里,在合适的时机破土发芽。

    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到陕北农村生活劳作7年。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梁家河的岁月,这位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什么活儿都干过,啥苦都吃过。担任梁家河村支书,他带领村民修了陕西第一座沼气池,打了灌溉井,办了铁业社、缝纫社……

    这位“黄土地的儿子”将对人民的赤子之情铭刻心间。22岁离开黄土地时,习近平同志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袒露心声:“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在福建福州担任市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写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词句直抒胸臆……

    200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同志的母亲给他打电话,得知他春节忙于公务无法回家团聚,母亲说:“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

    从黄土地中走来,从陕北一个小村庄的村支书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亿万人民衷心爱戴的领袖,兢兢业业、夙夜在公,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常态。

    在好家风中成长,从人民中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何为精忠报国,何为家国情怀,总书记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愿得此身长报国。爱国,是一种无悔奉献,是一种无畏担当,是一种倾情付出。

    讲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

    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看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称为“人民的勤务员”,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庄严承诺“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WechatIMG58796.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赣南老区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来到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亲切看望老区群众。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春节到来之际都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去边境小镇看望困难职工;也为乡亲们送上他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和群众一起打糍粑;为老街坊的房门贴“福”字;关心农民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能不能上学……“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当年在美国艾奥瓦州考察时,习近平同志曾在一个普通家庭借宿过。那位房东的儿子盖瑞·德沃切克感慨道:“他是一个爱国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个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真实可感的。

    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多次在不同场合教导大家从历史和文化中了解热爱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设立烈士纪念日、关注文化传承发展……桩桩件件,凝聚着总书记的爱党爱国之情。

    WechatIMG58797.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将爱国理想付诸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方向:“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字字句句,殷殷嘱托,俱是赤子之心。圆梦路上,报国之心永不褪色。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