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大山深处的牵挂
    更新时间:2025/2/28 7:53:4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0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系列报道《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今天播出《大山深处的牵挂》。

    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苗绣基地的绣娘们正在忙着赶制一批苗绣胸针。这是当地和故宫博物院共同设计推出的文创产品,十分受欢迎。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 石春英:胸针上面还有一只蝴蝶,在我们苗绣文化里代表着吉祥、福气。我们的苗绣已经有50款文创产品,申请苗绣设计版权500多项。

    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脉深处,曾经是深度贫困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拉家常、话发展。石顺莲是当时十八洞村的党支部书记,她向总书记汇报,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600多元。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负责人 石顺莲:看到我们穿的苗族服饰,总书记说绣花是你们的强项,将来发展起来,这些手工艺品很有价值的。

    总书记和大家说,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十八洞村抓住“精准”二字,立足资源禀赋,做好特色文章:对接高校和设计公司开发苗绣产品,流转邻村土地建设猕猴桃基地,依托自然风光办起农家乐,逐步形成特色种植、苗绣、旅游等支柱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实现脱贫。2024年,十八洞村集体经济突破6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8000元。村里还新建了综合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农村居家养老。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 施金通:我们把总书记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紧紧结合我们的实际,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未来还要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市场,让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地增加,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地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都是总书记最深的牵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总书记念兹在兹,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引领神州大地山乡巨变。今天的中国,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四川昭觉县火普村连片的蔬菜大棚里,乡亲们忙着翻地施肥,为新一年的生产做准备。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

    牢记总书记嘱托,凉山持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业养殖业,形成县县有品牌、乡乡有产业、村村有产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今,大凉山农产品年产值达到190亿元。农忙之余,火普村村民还担任公益讲解员,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四川凉山昭觉县火普村村民 吉地尔子:总书记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嘱托我们要把村里优质的产品卖到外面去,增加收入。我现在家里一年收入有7万块左右,我要宣传好火普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故事,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眼下,火普村的村史馆、民族特色餐厅已经完成建设,下一步重点打造采摘体验园、种植展示区和传统农产品加工体验点。

    四川凉山昭觉县火普村党支部书记 吉色次哈:巩固以蓝莓为主的支柱特色产业,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相信,在总书记的带领下,未来我们的乡村更美,产业会更强,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万水千山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4年,我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82个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全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大家满怀信心、接续奋斗,大山深处,不断绘就幸福生活的新图景。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大山深处的牵挂
    2025/2/28 7:53:4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0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系列报道《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今天播出《大山深处的牵挂》。

    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苗绣基地的绣娘们正在忙着赶制一批苗绣胸针。这是当地和故宫博物院共同设计推出的文创产品,十分受欢迎。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 石春英:胸针上面还有一只蝴蝶,在我们苗绣文化里代表着吉祥、福气。我们的苗绣已经有50款文创产品,申请苗绣设计版权500多项。

    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脉深处,曾经是深度贫困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拉家常、话发展。石顺莲是当时十八洞村的党支部书记,她向总书记汇报,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600多元。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负责人 石顺莲:看到我们穿的苗族服饰,总书记说绣花是你们的强项,将来发展起来,这些手工艺品很有价值的。

    总书记和大家说,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十八洞村抓住“精准”二字,立足资源禀赋,做好特色文章:对接高校和设计公司开发苗绣产品,流转邻村土地建设猕猴桃基地,依托自然风光办起农家乐,逐步形成特色种植、苗绣、旅游等支柱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实现脱贫。2024年,十八洞村集体经济突破6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8000元。村里还新建了综合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农村居家养老。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 施金通:我们把总书记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紧紧结合我们的实际,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未来还要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市场,让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地增加,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地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都是总书记最深的牵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总书记念兹在兹,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引领神州大地山乡巨变。今天的中国,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四川昭觉县火普村连片的蔬菜大棚里,乡亲们忙着翻地施肥,为新一年的生产做准备。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

    牢记总书记嘱托,凉山持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业养殖业,形成县县有品牌、乡乡有产业、村村有产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今,大凉山农产品年产值达到190亿元。农忙之余,火普村村民还担任公益讲解员,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四川凉山昭觉县火普村村民 吉地尔子:总书记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嘱托我们要把村里优质的产品卖到外面去,增加收入。我现在家里一年收入有7万块左右,我要宣传好火普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故事,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眼下,火普村的村史馆、民族特色餐厅已经完成建设,下一步重点打造采摘体验园、种植展示区和传统农产品加工体验点。

    四川凉山昭觉县火普村党支部书记 吉色次哈:巩固以蓝莓为主的支柱特色产业,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相信,在总书记的带领下,未来我们的乡村更美,产业会更强,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万水千山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4年,我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82个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全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大家满怀信心、接续奋斗,大山深处,不断绘就幸福生活的新图景。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