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两会第一观察|一场界别联组会,一篇育才大文章
    更新时间:2025/3/7 12:28:10    来源:新华社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大家深入交流,就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重要论述。

    民盟,组成人员主要是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

    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教育界,涵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等。

    联组会上,总书记同这三个界别的委员们共商国是,传递出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着眼当前,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放眼长远,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还有十年,道不远、任更重。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划重点、明要求。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明确一个办学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到全国教育大会……总书记一次次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联组会上,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总书记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新的期望。

      部署三项改革任务——

    “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

    “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向改革要动力。

    三方面部署,瞄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个目标,扭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关键,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遵循。

      统筹一组关系——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

    那么,三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一段时间以来,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三者的关系作出深刻阐述:“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

    此次联组会,总书记进一步作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的论断,凸显了教育在三者关系中的关键地位。

    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的支撑作用如何体现?总书记讲了两个关键词——先导性、基础性。

    “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总书记为推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讲方法、明举措。

      着眼一个目标——

    “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才战略的根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打造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其创造力与活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推向前进。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

    “广大民盟、民进成员和教育界人士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两会第一观察|一场界别联组会,一篇育才大文章
    2025/3/7 12:28:10    来源:新华社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大家深入交流,就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重要论述。

    民盟,组成人员主要是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

    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教育界,涵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等。

    联组会上,总书记同这三个界别的委员们共商国是,传递出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着眼当前,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放眼长远,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还有十年,道不远、任更重。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划重点、明要求。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明确一个办学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到全国教育大会……总书记一次次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联组会上,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总书记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新的期望。

      部署三项改革任务——

    “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

    “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向改革要动力。

    三方面部署,瞄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个目标,扭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关键,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遵循。

      统筹一组关系——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

    那么,三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一段时间以来,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三者的关系作出深刻阐述:“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

    此次联组会,总书记进一步作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的论断,凸显了教育在三者关系中的关键地位。

    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的支撑作用如何体现?总书记讲了两个关键词——先导性、基础性。

    “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总书记为推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讲方法、明举措。

      着眼一个目标——

    “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才战略的根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打造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其创造力与活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推向前进。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

    “广大民盟、民进成员和教育界人士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