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开两会,记者和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了更多接触时间。于是,就民生热点话题,晚报记者见缝插针,组织起一个个小型“沙龙”——
“沙龙”主持人:晚报记者 杨景鹏
“沙龙”嘉宾:市人大代表 李小菊
市政协委员 崔凯杰
市人大代表 刘宗华
市政协委员 陈 康
当前,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就地过年”引爆乡村旅游,到孟州市老家莫沟、美丽源沟,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博爱县许湾村,中站区十二会村等美丽乡村体验浓郁年味年俗的游人络绎不绝。乡村处处有,如何最招客?今年我市两会召开期间,本报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我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进行探讨,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李小菊:
找准乡村旅游的“灵魂”
“要根据自然条件,制订适合每个乡村自身特色的旅游规划。”李小菊说,在靠近市区周边的乡村,可以多提供一些休闲放松类项目,比如轰趴、电竞等比较新潮的项目;靠近景点或者景点沿线的乡镇、乡村,可为景区提供多样化的配套服务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形成景区与乡村互为补充的良性发展局面;有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地标性特产的乡村,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开放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发展民宿集群等,创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李小菊说,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的意识要加强,挖掘乡村旅游亮点进行串联,品牌做大、做强,形成竞争力,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崔凯杰:
乡村旅游,贵在唤醒乡愁
作为博爱县竹艺协会会长,崔凯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守护竹艺文化,践行传承之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竹艺小镇”于庄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旅游。“从乡村旅游点要转向乡村旅游集聚区(带),联合周边景区、行政村、自然村,打造集考察研学、参观游览、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崔凯杰说,在乡村旅游中,单纯的乡土风貌已经不足以吸引游客。乡村旅游要发展,要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村人居环境,更要围绕乡土景观与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让游客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市人大代表刘宗华:
“农业+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要大力推行‘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刘宗华说,以修武县为例,近年来,该县用美学理念引领,催生出大批农业新业态和新产业,走出了一条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农产品绿色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刘宗华说,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教育农园、消费体验、农业科普、康养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乡村旅游,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陈康: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
乡村旅游电商是抓手,可以很好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陈康说,我市一些乡村旅游特色村、镇,可与国内大型旅游电商平台开展广泛合作,在各大平台上宣传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政府要大力扶持,建立专门的基金,免费培训当地的乡村旅游电商人才,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电商,应以旅游业为基础,带动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将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进行有机结合,采用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等方式,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要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带动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本报记者杨景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