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它“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视如铜、敲如磬”。它,就是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黑陶。
拥有千年黑陶生产历史的盆窑村,如何抱着“中国黑陶之乡”这只“金饭碗”,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近日,记者走进盆窑村,感受黑陶给这个山村带来的变化。
昨天:活色生香,传承千年
盆窑,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产黑陶著名的村子。可见,黑陶对该村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黑陶生产技艺在这里已传承千年。从这里走出来的我市著名作家韩达在《盆窑黑陶传千载》一文中写道:“我的故乡河南省沁阳市盆窑村,大概是中国少有的以产品命名,又以产品建村、兴村的村庄了。如今,很少有以古老的手工技艺而活色生香千余年的古村,也许,从我的祖先们决定将他们的梦想置于太行山下这片沃土开始,便与黑陶签下了千年的契约。”
“家家有陶窑,户户冒青烟”曾是盆窑村一景。据该村党支部原书记吴小宝介绍,盆窑黑陶的声誉高,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视如铜、敲如磬”的特点,产品远销山西、河北、陕西等地。
据山王庄镇工作人员郭淑娟介绍,盆窑以产黑陶而著称,生产黑陶的历史极为久远。据记载,盆窑黑陶兴盛于隋末唐初,曾被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列为皇家贡品,定为"御制黑陶"。明末清初,盆窑黑陶达到鼎盛时期,产品通过太行古道和万善驿畅销黄河两岸、晋陕大地,窑主们把黑陶店铺和货栈开到了北京、湖北、山东、陕西等地。清代,这里生产的莲花纹大鱼缸、牡丹花盆、寿缸、鼓瓶、青狮等陶品备受宫廷喜爱,被摆放在皇宫和颐和园各处供观赏。至今,北京故宫仍保留着盆窑村生产的虎头大鱼缸。河南沁阳一度成为与山东日照、陕西秦源、河北馆陶并称的中国四大黑陶生产中心之一,被誉为“中国黑陶之乡”。
上世纪初,盆窑黑陶先后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及菲律宾马尼拉世界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奖。当时的童谣是这样唱的:“洛阳牡丹河内陶,不施粉黛亦妖娆。”
今天:守正创新,焕发生机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黑陶制品被更便宜、更实用的塑料、金属器具取代,盆窑黑陶逐步走向衰落。
近年来,我市加快发展盆窑黑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产业。2008年,黑陶制作技艺被列为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黑陶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陶制品不再只是生活必需品,而拥有了更多工艺品的属性。古拙的鱼缸、精致的茶具、朴素的笔筒以及砚台、香熏炉、美女瓶等,黑陶制品品种非常丰富。
难能可贵的是,盆窑黑陶的生产工艺并没有进行工业化变革,几乎所有环节仍是纯手工制作。因此,盆窑村的每一件黑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目前,鱼缸、鱼盆是盆窑村销量最大的黑陶工艺品。这些黑陶鱼缸不仅外形精美独特,而且胎体紧密、透气性强,长时间不换水,水也不会变质,养鱼极易存活。黑陶为双气孔、海绵气孔结构,透气不透水,非常适宜泡茶,有久用滋生茶茸的特性。凡滋生茶茸的黑陶茶具,即使不放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也能泡出具有淡雅茶香的茶水来。黑陶茶叶罐分为内外两层,透气性能好,能使茶叶长久保持新鲜口感,色泽如新。
怪不得,盆窑黑陶被不少人称为“陶中贵族、绿色工艺”。正因为盆窑黑陶有这么多优良特性,所以不仅在北上广热销,还远销韩国、缅甸等国。
日前,盆窑村陶艺师王金波专门从湖北武汉请来一位具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陶艺师,正共同为北京客户精心制作3只黑陶鱼缸。
明天:黑陶乐园,传承基因
如果说,水是黑陶的血脉,土是黑陶的骨肉,那么人才是让它在历史中闪光的关键。
为了让黑陶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近年来,山王庄镇在推动黑陶产业发展上作出不少努力,以“文化黑陶”为抓手,以“黑陶记忆、留住乡愁”为乡村旅游发展主线,从山水、人文、产业、设施、空间、环境六方面综合谋划,全力建设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黑陶小镇项目。
穿过焦枝线铁路涵洞,记者进入建设中的黑陶小镇,只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砖砌的窑洞,灰砖土墙,青石铺地,古树映衬,窑洞外墙上隔出的一个个空间内,放置着不同款式的黑陶产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一种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黑陶小镇是焦作师专的教学实践基地,建有体验工坊。下一步,黑陶小镇将打造黑陶文创园,通过建设黑陶创客中心、黑陶博物馆、创意会展中心、陶艺体验馆、品牌艺术馆等标志性建筑,推出黑陶文化游,吸引国内外游客,提高盆窑黑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记者感言
如何挖潜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今年沁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沁阳市打造文化强市过程中彰显盆窑力量。黑陶淘金,文化生金。盆窑黑陶这一无价之宝,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无限可能。
记者 赵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