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责。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原则,主动对接乡村发展工作,积极履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一是地缘优势。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布局来看,大多数地方高校分布于地级市靠近农村的地区,对周边农村地区接触更广、感触更深,在服务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鲜明的地缘优势,更能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诸多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二是人缘优势。地方高校具有专业的现代化人才,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要把人力资本放在首要位置。地方高校所具有的人才优势正好能够满足当前农村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应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乡村发展输出大量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也可帮助乡村培训现代化优秀农民,为乡村经济发展培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更加有效地服务乡村发展。三是资源优势。地方高校在建立之初就以服务社会为基本职能,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一是强化高校责任意识。地方高校的地方性本质属性,决定了应当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作为办学宗旨和目的。要强化服务乡村发展的责任意识,将服务乡村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中,体现于教学发展全过程,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健全高校服务机制。当前,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仍是农村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较低,导致发展效率较低、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应当完善科研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其需求同科研项目提供的科技服务无缝对接,推动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完善管理机制,成立服务乡村发展的专门管理部门,建立相关的组织架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工作效率,有序推进服务乡村发展的工作。例如,设立专项资金,对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教师、学生给予资金补贴;将服务乡村振兴纳入对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师生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和给予相应奖励;允许教师通过兼职的形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三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乡村发展不仅要加强乡村经济建设,更要加强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地方高校应当承担起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责任,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大学生乡村实践、巡回演讲等活动,向农民讲解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护乡村优秀农耕文化,为乡村传统文化注入勃勃生机,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四是加强人才建设。地方高校要根据乡村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人才。要着力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可选拔优秀教师定期到乡村教学,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队,为农民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指导。要深入挖掘农村传统优秀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较高的乡土文化的现代农民,增强农民对乡村发展的信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三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地方高校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乡村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更好发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智力支持和科技引擎等优势作用。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张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