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一则被隔离人员日常记录隔离点生活的视频迅速在网上“蹿红”。
视频开头设问:“你们想象中的隔离点每天吃什么?”
伴随着一个个饭菜镜头回答:“红烧肉炖土豆,都是红烧肉,没有土豆,差评!西红柿炒鸡蛋,都是鸡蛋,没有西红柿,差评!豆腐炒青菜,都是豆腐,差评!宫保鸡丁,都是鸡丁,差评!”
一连四个“差评”之后是这位被隔离人员的感慨:“感谢国家,让我们每天吃得这么好。后天就要出去了,好不舍得这个隔离点的饭菜呀!”
该视频还展示了隔离点工作人员打扫卫生、配送中药、日常管理的镜头,并打出“示范区集中隔离点,暖心又暖胃”的字样。
网友看后纷纷留言:“感谢这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这是我见过最暖心的‘差评’”“没说一个好,字里行间全部是暖暖的”……
11月22日,记者走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3个医学集中隔离观察点(以下简称隔离点),一探究竟。
据介绍,示范区隔离点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遵照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按照“三区两通道”功能区设计的,到今年夏天我省出行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已拥有9个隔离场所共600余个房间,平时启用3个隔离点79个房间,一次可隔离人员79人。隔离点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目前累计隔离人员597人。
示范区(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长、党工委书记吕沛多次到隔离点督导检查,看望慰问隔离点工作人员,并现场提出整改意见。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人员调度,区卫健、公安等部门及乡镇(街道)抽调精兵强将,目前共有27名工作人员(每个隔离点9人),成立3个临时党支部。
记者走进位于市车管所附近的一个隔离点,张贴在墙上的一封大红感谢信首先映入眼帘。“这是11月20日,一位署名‘一位不想透露姓名的隔离人员’送来的感谢信。”该隔离点负责人、示范区卫健委副主任房永彬说。
“亲爱的‘大白’们:你们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们,因为每次你们出现的时候,都身着一身白色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我看不清你们的样子,更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在这次集中隔离期间,你们的身影让我觉得很温暖,我觉得这样称呼你们再贴切不过了……”记者仔细阅读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日夜守护的隔离点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采访下来,记者深切感受到——
这是一个严守纪律雷厉风行的集体。
为了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强化人员保障,隔离点建立了严密管理制度。“集中隔离点设立临时办公室,下设综合组、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人员转运组等,各司其职,各有专人。”房永彬说。
每一位被隔离人员送到隔离点后,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身份登记,询问出行轨迹,做好记录,安排入住。被隔离人员入住后,医务人员进行测温和询问,严格落实医学观察要求。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这是工作人员相互提醒最多的一句话。防护不仅仅是外在的“防护甲”,更要有心中的“防护甲”。由于隔离点存在疫情传播扩散的极大风险,个人防护、场地消杀、人员管控、垃圾处理和健康监测等方面要求极为严格,每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每个人都要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防控知识,杜绝和防范疫情发生与扩散。
这是一个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每天,隔离点工作人员要对每个隔离房间所需物品进行统计,将物品送入隔离区;对被隔离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反复核查;将一日三餐送到房间门口;对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和分类处理。
他们从穿上防护服到汗如雨下,仅需几分钟;手套里的汗水流进防护服,他们能感受到汗水在防护服里流动;N95口罩密不透风,让人呼吸困难,他们每吸一口气,口罩里的汗水都会顺着鼻腔吸入肺中……即便如此,大家相互鼓励,不敢有一丝懈怠。
“疫情来了,你们变成了特殊的家人;疫情散去,我们将是患难与共的朋友……”这是一封感谢信中的话语。隔离点工作人员还会根据被隔离人员的需要,免费发放中药汤剂,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实时关注被隔离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
这是一个和谐幸福其乐融融的家庭。
“疫”无情、爱有声。隔离点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都被隔离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隔离期满,他们总会在微信群内、房间内留下一封封“特殊”的感谢信。目前,隔离点收到被隔离人员送来的锦旗3面、感谢信3封,微信群里留言无数。
白衣执甲逆风行,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直面疫情的日子里,示范区隔离点的27名工作人员虽然来自多个单位、多家医院,却能很快从一开始的‘物理融合’‘化学融合’发展到‘融为一家’。他们没有怨言,没有退缩,用责任和担当为人民群众筑起‘生命安全墙’,我们也要真诚感谢他们。”示范区卫健委主任王小燕说。
记者 郭树勋 通讯员 李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