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则繁华,入而幽静。毗邻温县城区的张羌街道,既有城市的沸腾,又有乡村的清冽;比城市更显婉约,比乡村更多诗韵。
这里富民产业百花齐放:凤凰制造享誉全国、设施农业大显身手、电商仓储穰穰满家、车皮餐厅火上抖音,增收产业生机勃勃。
这里生态家园赏心悦目:荒草芜地建成广场游园、空心院落化为书画展馆、沟壑街巷添置亭台楼榭、废弃窑洞变身红色驿站,美丽乡村熠熠生辉。
这里文明乡风凝聚合力:村规民约成风化人、身边榜样引领风尚、书记茶馆亲民贴心、协会社团纾困解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近年来,温县张羌街道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城东新区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社会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浓墨重彩绘就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产业开辟富民路
乡村振兴底气足
“我们基地年产值大约800万元,用工50多人,都是附近群众,平均每月工资3500元。”11月14日,张羌街道马庄村蔬菜大棚基地负责人许军凯说。
马庄村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多家企业星罗棋布,14座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制造业与建筑业是该村传统产业,温室大棚是去年新兴的生态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余万元。
把“生态”与“情怀”融入产业,张羌街道先试先行,成效显著。
毗邻环城水系,水波潋滟、花木娉婷的南渠河村依托地理优势,以“集体合作社+村民参股”运营模式,购置绿皮火车改造成能容纳600人的餐厅,让食客既可在列车上享受美餐、追忆时光,又可欣赏水系美景。
火车餐厅一开业就火上抖音,不仅解决了15名村民就业问题,还为集体创收数十万元。为将该餐厅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餐饮于一体的新坐标,今年7月份,该村进一步拓展露营项目,承接团建活动30余批次,再为集体经济增收数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常店村电商仓库、前上作村物业服务、徐沟村石磨面粉、张圪垱村仓储、南张羌村电商园……一批新近谋划、已见成效的集体经济项目,构建了张羌街道“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张羌街道1个社区和17个村拥有制鞋相关企业80余家、电商销售网点30余家、各类园区基地20余个,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77万元,增幅31%;今年前10个月,各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0万元。
生态拓宽惠农路 乡村振兴底色靓
“冉徐沟,小苏州。”这是近年当地流行的乡间俚语。“冉徐沟”,说的是张羌街道的冉沟和徐沟两个村。
“一到节假日,就有成群结队的游客来俺村照相、拍视频。”徐沟村村民陈兰兰说,“俺村党支部书记徐迎峰以前是墙画师,这两年带领大家一边修路铺管、一边栽树种花、一边绘制墙画,把俺村打扮成了网红村。”
冉沟村位于清风岭上,这里沟壑纵横、古木丰茂,其间不乏荒园与洼地。
崎岖艰险的羊肠小道,添上雕栏、砌成石阶,拾阶而上自成一景;杂草丛生的洼地空院,清除杂物、镂上花墙,摆上石、种下竹,即可闲赏墨韵与清风;老皂角树旁的冉氏祠堂,通过设立文化礼堂、添上家风家训、张贴喜报红榜等,让一个可在年节祭祀、平日交流学习的家风馆成为焦作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冉沟村化地势为胜势,蝶变成让群众游览观光、相邻村镇观摩学习的新据点。
冉沟村党支部书记杨联营介绍,该村用于环境整治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在外知名人士、企业家捐款,一部分来自村委会、村民自筹;环境整治的空地,一部分为荒地,一部分为村民捐赠。
徐沟村“垃圾堆”变成了“锦峰园”,冉沟村“空心院”改造成主题文化园,段沟村荒置土地建成凤凰嘴休憩园,南渠河村撂荒菜地成了西环路游园……为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张羌街道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同时,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示范引领”,在提升马庄村、南渠河村一批生态宜居典型村颜值的基础上,打造了徐沟、冉沟、常店、大渠河等一批亮点村。
在温县前三个季度的乡村建设观摩中,张羌街道连续获得第一名。
乡风文明和谐路 乡村振兴底蕴厚
“俺村有鲁班服务队,家里电线、水管、家具坏了,一个电话就来免费修理。如果需要什么工具的话,也可以去服务队借。村里还建了快递驿站,提供快递派送服务。”张羌街道段沟村村民任陆军说。
鲁班服务队的驻地在该村的窑洞党建阵地。这些窑洞原是废弃的粮仓,该村变废为宝,把几孔废弃窑洞以“洞晓、洞见、洞心、洞合、洞察、洞悉”为主题,打造成党总支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群众活动室、村史馆、功能室等阵地,用于党建学习、文化交流、村务管理、服务群众、调解纠纷等,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合力。
“红白喜事先申报,宴请十桌不要超;随礼最多二百元,花销五万是上限……”这是张羌街道卫沟村群众在乡村振兴会上讨论如何修订村规民约时提出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推行“红黑榜”等制度,该村树立乡风文明“风向标”,乡风民风加快向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张羌街道积极完善“法治、德治、自治”乡村治理体系,将乡村规划、建房管理、环境整治、红白理事会等纳入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持续打造“张羌好榜样”品牌,大力选树“乡村光荣榜”典型人物,积极开展优秀学子表彰活动,以示范带动倡树文明新风;积极探索“1+N”基层治理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大力发展群众性组织,形成“支部+各类社团协会”的基层创建模式,将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业兴、村美、人和”,让张羌街道成为外地人惊艳邂逅的“诗与远方”,成为本地人魂牵梦萦的“梦与故乡”。而这幅乡村振兴图的勾勒,源于该街道着力解决了“钱”“地”“人”这三个问题。
张羌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晓林说:“通过招财引税与招商引资两手抓、两手硬,我们解决了‘钱’的问题;通过提高耕地产出效益、盘活闲置用地资源,我们解决了‘地’的问题;通过发掘人才资源、发展群众组织,我们解决了‘人’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因地制宜、铆足干劲、创新活化,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记者 陈 彬 通讯员 崔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