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搜索出彩焦作人 > 正文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许军:用爱守护着每一朵“苔花”
更新时间:2019-7-29 15:57:47    来源:焦作晚报


      ①

     
       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就像是“苔花”,而特教老师就是让他们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的园丁。

       今年43岁的许军,是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25年特教岗位上,他将青春岁月奉献给这些特殊的孩子,用慈父般的爱倾情守护着每一朵“苔花”。

       “这群孩子虽然身体有不同的残疾,但他们的教育不能残缺,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和温暖照亮人生之路。”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他25年守护残障孩子的内心力量。

       投身特教

       让一个个“苔花”学会绽放

       3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时,许军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春日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正紧紧盯着讲台上那张写满温暖和慈爱的脸庞。

       “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好不好?”面对着听力障碍的儿童,许军打开一体化教学机,大声地读着、比画着,每发出一个字,他都要将嘴张到极致。

       愉快的互动过后,许军又开始教孩子们拼音“eng”的发音。为了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他走下讲台,把每个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鼻子旁、咽喉上,感觉发音和振动……

       许军所教的班级有9名学生,他们年龄不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然也不同。作为语文老师,许军一节课内不仅要教低年级孩子读拼音、写字,教高年级学生阅读,还要统一教学手语……一节课下来,许军的嗓子经常会疼痛难忍,但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他依然甘之如饴。

       当一名特教老师,是许军的梦想。1991年,年仅15岁的许军在中学毕业填报升学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师范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小时候,我的身边有不少残疾人,他们中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同学,他们都很善良,也很有爱心。他们最渴望的是社会的关怀,最缺的是受教育的机会……”许军说。

       从教之初,为了深切体会耳聋学生在无声世界的生活感受,许军用棉花堵住自己的耳朵,整整坚持了一个月。正是这种切身体验,使他的教育教学工作自然而然地赋予了爱的色彩。

       为帮助学生学发音,许军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其感受送气音、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他常常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子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许军所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聋人利用视觉信息感知语言的一种技法)进行口语交流……

       爱的坚守,为残障孩子点亮生命光彩

       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许军25年的特教时光,更是用爱将它写满。

       对于聋哑女静静(化名)来说,许军给予她爱的新生。2011年,10岁的静静不幸患了白血病,父母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也借遍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整日以泪洗面。作为静静的老师,许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静静获得更多的帮助,许军撰写了倡议书,亲手发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在学校门前过往的行人手中,并把倡议书发到网上。最终,静静得到社会捐款6万多元,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静静病情好转后,想听老师给她讲课文,许军多次上门给孩子讲课,并鼓励她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大爱之下有奇迹。静静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她再次回到自己最喜欢的许军老师的课堂上……

       不管是在校生还是离校生,许军同样倾注着爱的关怀。

       已经离校的学生冰冰是爷爷捡来的弃儿,爷爷去世后,养父母要卖掉爷爷留给冰冰的房子,他随时可能无家可归。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冰冰在姑姑的帮助下,与养父母对簿公堂。关键时刻,许军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在法庭上既替冰冰翻译和维权,又规劝他不要忌恨养父母。最终,在法庭的调解下,养父母答应不再卖房,让冰冰有了安身之所。

       25年来,许军将满腔热情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刻苦钻研特教理论,精心总结特教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次在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奖项,多次获市优质课一等奖,3次获市教育科研一等奖……2011年至2015年,他自编自导的《无声的心曲》《爱在身边》等小品,连续获得国家、省、市级辅导奖和创作奖。

       对于残障孩子来说,教育不只是智育,更重要的是德育。许军常常鼓励孩子们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学会自尊、自强、自信,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2018年,他的学生徐宇奇在省第七届残运会上获得乒乓球项目女单、女双、混双三枚银牌。

       爱的奉献,特教园丁心系社会责任

      二十五载风雨路,一片丹心献特教。许军除了繁忙的教学工作以外,还是学校的学籍管理员、电教教研员等。

       去年寒假期间,许军接到修武县教育局资助中心的通知,一名学生家长的名字有误,如果第二天无法把正确数据统计出来,将导致月底资助款无法发下。许军连忙赶到学校核查资料,然后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以最快速度把学生家长的信息上报到修武县教育局资助中心,最终孩子当月的资助款没有落下。

       “特教学校的孩子大多家庭贫困,是精准扶贫的对象,我一定要确保他们的资助落实到位,让孩子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许军说。

       在特殊教育行业工作多年,许军熟练掌握了手语交流技能,每当公检法或民政救助等部门有涉及聋哑人的案件或事件需要帮助翻译时,他从来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总是周到、及时地提供服务,心系社会责任。在帮忙问询案情的时候,他还以自己特教老师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劝说聋哑犯罪嫌疑人要洗心革面,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许军老师挚爱这个特别的岗位,他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真情,奉献了全部爱心,面对很多次调走的机会,他都选择留下,因为他跟这些孩子有感情,他离不开这些孩子,孩子们也离不开他……”该校校长葛新玲说。

       “我相信特教行业会迎来更美的春天,孩子们的未来也会更好!”许军说。

       记者手记

       初心坚定,只为一个特教老师的梦想。

       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面对这些残疾孩子,许军的爱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在别人眼中孩子的残缺,许军却小心呵护。读懂孩子,发掘“闪光”,开启特殊孩子的心锁,他无比幸福。

       教育不是作秀,是一个需要无止境把时间和精力投进去的过程。

       许军做到了,他用心与心的交流,给孩子们打开了感受世界的一扇窗。也许,与普通学校的老师相比,许军永远没有桃李满天下的一天,但特殊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是他的幸福源泉。也许是残障孩子一句“老师,你真帅”的夸奖,也许是下雨时学生们自发把老师的自行车抬到走廊的小小举动……

       当一名特教老师,有着不同寻常的付出,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幸福。 

(记者 杨景鹏)

       图① 许军在为孩子们上课。

       图② 许军的座右铭。

       记者 杨景鹏 摄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