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出彩焦作·看扶贫 > 正文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线
——“医养中心”助推脱贫攻坚的焦作实践
更新时间:2020-6-2 8:50:54    来源:焦作日报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骨头是因老因病因残致贫人员托养问题。近年来,我市把医养中心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程,达到了“医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成效,实现了公共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扶贫政策效应最大化、兜底保障成效最大化。

  兜底保障 编织贫困人口健康网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医养中心64家,其中重点服务脱贫攻坚的45家,构建起了从城到乡到村的贫困人口集中医养健康网。

  (一)资源整合,扩大要素供给。集中优势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激活社会资源,以较少投入快速增加医养中心建设供给,形成批量化、规模化效应。多主体设置。依托乡镇卫生院、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原计划生育指导站等,充分利用现有病房床位、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发挥积累的护理经验,盘活因机构改革等形成的闲置资源。多模式运营。公办、公办民营、民营、民办公助多种模式并举,激发了运营活力。

   (二)医养融合,提升服务质量。针对医院医疗水平高但费用也高、养老机构生活服务周到但护理不够规范的状况,医养中心有效融合“医疗”和“养老”,构建起“有病治病、无病颐养、全程托护”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医方面,实现健康管理全周期。入住时进行健康评估,定制健康档案;平常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个性化康养服务;生病时开通住院转诊“绿色通道”,就医治疗更及时,医患了解更全面。养方面,做到生活护理全方位。从吃、穿、住、娱着手,突出适老化改造、标准化保洁、个性化护理、居家化体验四大服务元素,由营养专家制定健康食谱,衣服随脏随洗,每周换洗床单被褥,安装一键呼叫系统,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三)功能复合,拓展发展空间。按照“兜底保障、就近入住、预留空间、服务社会”的原则,拓展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推动医养中心可持续运营。在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上,大力拓展社会医养市场。将医养中心按三个等级制定面向社会的收费标准,吸纳社会人员入住,降低人均成本,提高运营效益。在对内医养服务基础上,对外提供医疗服务。如各医养中心的国医堂,对外提供门诊服务;中站爱仁居医养中心,同时挂牌焦作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在服务现有对象基础上,延伸至活力老人。如博爱金城医养中心,规划建立老年大学,向非入住老人开放文化娱乐设施。在做好医养中心基础上,为康养产业作铺垫。如沁阳西向医养中心,改造后院闲置的老旧楼院,可为老年旅游团提供住宿、康养服务。

  精准发力 为特困群众“照亮未来”

  我市将医养中心建设纳入重大民生实事,高起点谋划,精准定位,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一)把握趋势性,无缝对接老龄化社会。针对机构养老需求不断增多、养老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推动养老从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向满足心身健康需求转变,从提高生活质量向提高生命质量转变。硬件上,严格五统一标准,遵循美学理念。全市统一标牌、规章制度、房间风格、设施配备和人员服装,并利用美学理念,打造“园林式”医养中心,扭转了群众对传统医院、养老中心的印象。软件上,砥砺“养老”医术,锤炼“孝老”仁心。实行专业规范的服务流程,时刻掌握老人身体变化和心理状态,让老年人医得放心、养得舒心、住得安心,对护理人员开展多层次培训,加强孝道文化教育,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服务质量。

   (二)体现探索性,开创医养结合助力脱贫攻坚新范式。融各种优势,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挥医共体作用,全市组建了15个医共体,工作人员一体调配、服务对象一体流动、收支结算一体开展,可为医养中心提供专家支撑和资金支持。发挥签约服务作用,医疗机构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签订服务协议,居家养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养老健康服务全覆盖。发挥中医药作用,开展中医调养、针灸理疗、“四大怀药”药膳调理等康养服务。发挥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功效,把太极拳演习引入医养中心。想多种办法,增加贫困家庭收入。为入住人员家属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市医养中心在岗护工318人中有128人来自贫困家庭,实现了“招聘一人,全家脱贫”。引入饰品加工等手工项目,入住者不仅可以赚取零花钱,还提升了价值感和自信心。

   (三)增强协同性,汇聚脱贫兜底的强大合力。以制度规范医养中心。根据《加强全市贫困兜底线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扶贫、卫健等9个职能部门分别制定了配套政策,形成“1+9”政策体系;编写《焦作市医养中心建设及管理指导手册》,明确“五项流程”“五项机制”和“十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和德国蕾娜范国际养老机构,开设了三年制医养护理专业班;依托澍青医专等实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培训。坚持共建共享。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卫健部门提供一站式备案审批及运营指导,人社部门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和技能培训支持,民政部门利用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给予支持,医保部门将养老机构的医疗纳入基本医保定点范围……各部门通力合作构建起了脱贫攻坚医养结合的大格局。

   画龙点睛 医养中心建设一招多效

  实践表明,医养中心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的难题,还通过医养融合形成了新产业,更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了实处。

  (一)“兜住一人、全家受益”,医养中心建设找准了扶贫兜底的支撑点。解决了仅靠政策和资金解决不了的问题。兜底贫困对象虽然享受各项政策和资金,但生活起居仍无法自理,集中医养在保障吃、住、行等基础上,叠加医疗服务、康复训练等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该群体的生活保障难题。解放了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失智失能人员集中医养后,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能够出去工作,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发展,有助于建立脱贫防贫长效机制。

  (二)“催生新产业、形成新动能”,医养中心建设找准了医养融合的突破点。“有养缺医、有医无养、医养分离”导致一方面养老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利用不充分。医养中心建设从供给侧对医疗、养老资源进行整合,成为推动康养产业发展的破题之作。转变了群众观念。兜底贫困对象入住医养中心后的生活让大家看到了机构养老的好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到医养中心安度晚年。激发了机构动力。承担医养中心建设任务的乡镇卫生院、专科医院、养老机构等不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养服务模式。这些先期试水的机构,纷纷扩大规模,社会资本也更多关注和参与医养产业,各类医养机构快速成长。打通了政策壁垒。医养中心启动之初,就着力突破利益藩篱,运行过程中更是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完善和调整政策,使得医养融合的通道越来越畅通,医养融合事业、产业“一体两翼”快速发展,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

   (三)“生活无忧、社会有爱”,医养中心建设找准了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着力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年轻人才有可期的未来;对贫困兜底对象的医养服务是否到位,是体现社会大家庭温暖与否的晴雨表。入住群众生活更有尊严,不仅享有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还能享受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服务,身子骨日渐硬朗,重新燃起了生活热情。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各界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有了满满的踏实感,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关爱困难群体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医养中心成为奉献爱心的平台,各级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经常提供志愿服务,媒体也给予高度关注,在全社会形成了孝老敬老和尊重关心困难群体的良好风尚。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