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 正文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走过迪庆,红军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更新时间:2019-7-25 9:38:5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7月24日电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午后的阳光洒在团结村开阔的草地上,一块纪念碑静静矗立,标记着80多年前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藏区的第一站。在这里,红军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1936年4月25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人率领下,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途经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7个乡镇,在境内行程405公里,发生了两次战斗,翻越了3座雪山,先后停留休整了19天。

  当时,噶丹·松赞林寺是迪庆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贺龙以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的名义给寺院八大老僧写了一封信,说明红军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对寺院和僧侣的生命财产绝不侵犯并负责保护,希望僧侣和民众照常生产生活,不要轻信谣言,帮助红军筹集粮秣,红军照价支付钱款。

  5月2日上午,贺龙应邀来到噶丹·松赞林寺,向松谋活佛及八大老僧说明了红军经过中甸北上的意义,阐释了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希望噶丹·松赞林寺帮助红军,并向寺院赠送了“兴盛番族”的锦幛,祝愿藏民族兴旺发达。噶丹·松赞林寺的僧人们感受到贺龙和红军的热忱,也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尊重宗教事务、毫不扰民,表示愿为红军在当地的活动提供方便。

  “当时不少群众因害怕躲到山里,我爷爷夏那古瓦作为噶丹·松赞林寺的代表见了贺龙,回来后告诉大家红军是好人。”身着藏族服饰的72岁的青玛述说她爷爷与红军的故事。“爷爷说红军从不杀群众一只鸡,也不欠群众一粒米。”

  赵阿印是贺龙接见的商界代表之一,在和红军接触后,他发现这支军队官兵平等,对待藏族群众很友好,与以往见过的军队完全不一样。在了解红军的需求后,他积极为红军筹办粮草、护理伤员。

  据迪庆州委党史研究室介绍,噶丹·松赞林寺打开粮仓卖给红军6万余斤粮食,赵阿印帮助红军筹集到2万余斤粮食,有力支持了红军北上。一位借住赵家的红军干部,为了表示感谢,离开时送给赵阿印一枚奖章。

  “这就是当年的那枚奖章,还有换药弯盘,给红军购买粮食用过的钱袋子和算盘等物品。”赵阿印的儿子赵嘉林今年79岁,他在2016年自掏腰包创办了红色民居文化陈列馆,展示父亲留下来的红色文物。“这是父亲的遗愿,我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迪庆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孙彬涛说,红军在中甸停留的日子里,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自己是人民的军队,是劳苦大众的“自己人”。针对当时中甸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藏族群众全民信教的客观环境,红军还在中甸会议上明确了“尊重藏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及风俗习惯”等7项政治纪律。

  中甸藏族群众从最初的“怕红军”逐渐变为“信红军”“爱红军”。红军在中甸地区成功地探索了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方法,为其继续通过广大藏区奠定了政策基础,并在藏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950年5月,解放军部队进入中甸地区。面对百姓们的误会和躲避,解放军官兵坦诚地告诉群众,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百姓们见到解放军确实像10多年前的红军一样令行禁止,于是积极支持拥护解放军。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陈祖英认为,红军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为后来党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如今,居住着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26个民族的迪庆州,继承和发扬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共荣的传统,保持着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的良好态势。

  “可以说,迪庆的民族团结进步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民族团结是红军播下的种子。”孙彬涛说。

(记者林碧锋、李䶮、薛笔犁)

文章编辑:陈东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