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疾控中心流调组
2020年专题区
焦作疾控系统驰援吉林流调队出征仪式现场。
(本报资料照片)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肩负疫情防控的重任,专门负责寻找病毒的“来龙去脉”;他们直接面对感染病例,通过调查病例活动轨迹,摸排出密切接触者,从而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尽早、尽快控制传染源,阻止疫情扩散蔓延,守护全城百姓健康。他们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调组成员,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就是冲锋在抗疫一线的“侦察兵”。
快速反应————
与病毒“抢时间”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即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研究,找到传染源,追踪排查可能感染的人员,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采样实验室检测等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流调工作就是细致地对病例在发病前后的暴露情况、接触情况以及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进行调查和询问,并形成一个清晰的传播链,为快速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重要依据。市疾控中心把这个过程称为“与病毒赛跑”,坚持以快制快,抢抓疫情处置“黄金24小时”,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3月18日,修武县发现确诊病例,其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在这场竞速中,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跑在了最前面。
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感染者居住场所、工作场所、行动轨迹、家庭成员关系等具体情况调查。
这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必须豁得出来;疫情防控面前,必须“快”字当头。
流调溯源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的关键环节。为此,该中心抓住应急处置黄金24小时,高效精准开展流调,做深做细做实流调工作,以最快速度找到风险点。
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出去,说得口干舌燥,来不及喝一口水;一个又一个的监控调出来,看得头晕眼花,不放过一处蛛丝马迹;面对错综复杂的人员轨迹,哪些是密接,哪些是次密接,哪些可能有风险,他们反复推演、研判……疫情发生后,所有流调队员24小时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接到命令后迅速对确诊患者进行现场流调,准确分析感染来源及危险人群,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危险人群居家隔离等待进一步安排。
流调溯源工作快一分,疫情扩散风险就减一分;流调溯源工作准一分,疫情防控效果就好一分。不漏掉一个风险人员,排查清每一个风险场所,是流调队员坚持的流调排查准则。
对于疫情传播,很多人只看到确诊病例,看到密接、次密接数字,但每次看似习以为常的流调排查,背后都是流调人员和病毒进行的赛跑。
“此轮疫情在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为了更加准确研判疫情,分析员工感染风险,流调队员多次前往发生疫情的单位进行现场流调。为了了解确诊病例的工作方式及范围,流调队员经常是身穿防护服在场地内停留超过6个小时,返回指挥部时已错过吃饭时间,甚至有时会工作到次日凌晨。”该中心主任徐书立说,“在这些人中,有即将退休的高级职称女专家,有孩子尚小的两个孩子的妈妈,所有人为了流调报告经常忙到半夜,甚至通宵,令我十分感动。”
异常事件精准快速处置是流调组的日常工作,流调队员严格值班值守,发生混采核酸检测异常事件、高风险密接协查任务后,流调组组长任东立即发出指令,带领流调骨干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和参与调查处置,经常是半夜才完成调查处置和核酸复核检测。
创新突破————
流调新模式全省推广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是否精准、高效、深入,直接关系到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而疾控部门现有的流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适应高强度、快速度的防控要求。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疾控中心把脉弱项和短板,2020年年初就创新提出“一四四五”流调工作法,探索出一条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化、现代化之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该中心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四五六”流调法。
流行病学调查新模式的运用,使流调组能够一次次地挖雷、一次次地排爆,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筑起第一道屏障。一个个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流调工作的全流程覆盖、各环节参与,为防控疫情蔓延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中心创新开展的流调模式在全省进行交流和推广,并被国家、省疫情防控方案吸收借鉴。
异地驰援————
尽显焦作疾控硬核担当
“我宣布,焦作疾控系统驰援驻马店流调队出发。”7月12日11时,随着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庆中的一声令下,我市疾控系统30名整装待发的流调队员在蒙蒙细雨中踏上了驰援驻马店的征程。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焦作疾控系统以“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抗疫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劲,组织多批流调队员驰援多地抗疫。
5月5日15时,该中心紧急抽调20名流调队员驰援郑州。16时30分抵达郑州后,流调队员随即下沉至金水区、惠济区开展流调处置工作。
3月15日晚上,市疾控中心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省疾控中心的命令后,仅用15个小时就选派30名流调队员紧急驰援吉林。
1月3日,按照疫情防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市疾控中心接到省疾控中心的通知后,不到5小时就组建了一支由赵立峰担任队长的25人流调队出发驰援禹州。
当好流调“侦察兵”,是一件危险的事。隔离区、留观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这些看似充满危险的词语,是流调队员的“老熟人”,进入隔离区必然存在风险,但必须得去。当好流调“侦察兵”,是一件严谨的事。流调队员必须负责对每一名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如曾经到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等情况,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一次流调,往往数小时才能完成。此后,流调人员还要通过掌握的密切接触者的线索和范围,第一时间找到与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如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的人、同乘一个交通工具的人、一起旅游的人等,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吉林,面对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焦作疾控系统驰援吉林流调队每次工作结束后,经过层层消毒、脱下防护服,都是打着寒战回到驻地。每天,他们都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困了,板凳当床衣服当枕;饿了,一碗泡面一杯清水。24小时随时待命,不分昼夜流调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判定密接者,寻找风险点,让新冠病毒无机可乘。驰援吉林期间,队员司长虹突发肾结石,当时的长春就医环境困难,他选择一个人与病痛作斗争。结石带来的疼痛让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直冒冷汗。为了缓解疼痛,他只能用矿泉水瓶灌满热水强顶后腰,一杯接一杯大量饮水,这个过程是何等漫长而艰难。韩睿是流调队中年龄最小的,1998年出生的他参加工作仅5个月,在吉林流调期间瘦了8.5公斤,充分展现了奋勇当先、不畏艰苦、勇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本色。
30个昼夜,他们累计完成52例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共排查密接、次密接1439人,撰写流调报告50份,完成现场面对面流调1次;分批次对集中隔离点、封控区、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杀,对20余名消防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完成协查函2份,排查管控密接人员3人;参加指挥部确诊病例感染来源分析研判会3次,提出合理管控建议20余条。
在郑州,为了彰显焦作疾控系统援郑流调队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5月11日22时,援郑流调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召开会议,大家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庄严承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辱使命,保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5月5日至15日,流调队员累计完成16例阳性病例的全过程流调工作(包括7例病人的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撰写初步及进展流调报告73份;排查密接1335人,撰写密接流调报告370份;排查次密接1213人,转接协查函等相关数据213条;现场排查涉疫场所54处,以优异的成绩和实际行动树立了焦作疾控形象。
在禹州,焦作疾控系统援禹流调队16天时间里与病毒赛跑,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密接者及次密接者,共完成1437份流调报告,流调工作量在全省各援禹流调队中首屈一指,流调质量多次受到国家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的表扬。
在驰援外地市期间,焦作疾控系统流调队员牢记使命重托,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勇往直前,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忠于职守,无怨无悔,用人间大爱筑起了一道最坚实的公共卫生屏障。
(记者 朱传胜)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焦作疾控系统驰援吉林流调队出征仪式现场。
(本报资料照片)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肩负疫情防控的重任,专门负责寻找病毒的“来龙去脉”;他们直接面对感染病例,通过调查病例活动轨迹,摸排出密切接触者,从而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尽早、尽快控制传染源,阻止疫情扩散蔓延,守护全城百姓健康。他们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调组成员,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就是冲锋在抗疫一线的“侦察兵”。
快速反应————
与病毒“抢时间”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即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研究,找到传染源,追踪排查可能感染的人员,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采样实验室检测等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流调工作就是细致地对病例在发病前后的暴露情况、接触情况以及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进行调查和询问,并形成一个清晰的传播链,为快速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重要依据。市疾控中心把这个过程称为“与病毒赛跑”,坚持以快制快,抢抓疫情处置“黄金24小时”,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3月18日,修武县发现确诊病例,其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在这场竞速中,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跑在了最前面。
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感染者居住场所、工作场所、行动轨迹、家庭成员关系等具体情况调查。
这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必须豁得出来;疫情防控面前,必须“快”字当头。
流调溯源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的关键环节。为此,该中心抓住应急处置黄金24小时,高效精准开展流调,做深做细做实流调工作,以最快速度找到风险点。
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出去,说得口干舌燥,来不及喝一口水;一个又一个的监控调出来,看得头晕眼花,不放过一处蛛丝马迹;面对错综复杂的人员轨迹,哪些是密接,哪些是次密接,哪些可能有风险,他们反复推演、研判……疫情发生后,所有流调队员24小时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接到命令后迅速对确诊患者进行现场流调,准确分析感染来源及危险人群,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危险人群居家隔离等待进一步安排。
流调溯源工作快一分,疫情扩散风险就减一分;流调溯源工作准一分,疫情防控效果就好一分。不漏掉一个风险人员,排查清每一个风险场所,是流调队员坚持的流调排查准则。
对于疫情传播,很多人只看到确诊病例,看到密接、次密接数字,但每次看似习以为常的流调排查,背后都是流调人员和病毒进行的赛跑。
“此轮疫情在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为了更加准确研判疫情,分析员工感染风险,流调队员多次前往发生疫情的单位进行现场流调。为了了解确诊病例的工作方式及范围,流调队员经常是身穿防护服在场地内停留超过6个小时,返回指挥部时已错过吃饭时间,甚至有时会工作到次日凌晨。”该中心主任徐书立说,“在这些人中,有即将退休的高级职称女专家,有孩子尚小的两个孩子的妈妈,所有人为了流调报告经常忙到半夜,甚至通宵,令我十分感动。”
异常事件精准快速处置是流调组的日常工作,流调队员严格值班值守,发生混采核酸检测异常事件、高风险密接协查任务后,流调组组长任东立即发出指令,带领流调骨干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和参与调查处置,经常是半夜才完成调查处置和核酸复核检测。
创新突破————
流调新模式全省推广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是否精准、高效、深入,直接关系到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而疾控部门现有的流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适应高强度、快速度的防控要求。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疾控中心把脉弱项和短板,2020年年初就创新提出“一四四五”流调工作法,探索出一条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化、现代化之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该中心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四五六”流调法。
流行病学调查新模式的运用,使流调组能够一次次地挖雷、一次次地排爆,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筑起第一道屏障。一个个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流调工作的全流程覆盖、各环节参与,为防控疫情蔓延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中心创新开展的流调模式在全省进行交流和推广,并被国家、省疫情防控方案吸收借鉴。
异地驰援————
尽显焦作疾控硬核担当
“我宣布,焦作疾控系统驰援驻马店流调队出发。”7月12日11时,随着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庆中的一声令下,我市疾控系统30名整装待发的流调队员在蒙蒙细雨中踏上了驰援驻马店的征程。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焦作疾控系统以“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抗疫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劲,组织多批流调队员驰援多地抗疫。
5月5日15时,该中心紧急抽调20名流调队员驰援郑州。16时30分抵达郑州后,流调队员随即下沉至金水区、惠济区开展流调处置工作。
3月15日晚上,市疾控中心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省疾控中心的命令后,仅用15个小时就选派30名流调队员紧急驰援吉林。
1月3日,按照疫情防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市疾控中心接到省疾控中心的通知后,不到5小时就组建了一支由赵立峰担任队长的25人流调队出发驰援禹州。
当好流调“侦察兵”,是一件危险的事。隔离区、留观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这些看似充满危险的词语,是流调队员的“老熟人”,进入隔离区必然存在风险,但必须得去。当好流调“侦察兵”,是一件严谨的事。流调队员必须负责对每一名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如曾经到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等情况,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一次流调,往往数小时才能完成。此后,流调人员还要通过掌握的密切接触者的线索和范围,第一时间找到与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如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的人、同乘一个交通工具的人、一起旅游的人等,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吉林,面对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焦作疾控系统驰援吉林流调队每次工作结束后,经过层层消毒、脱下防护服,都是打着寒战回到驻地。每天,他们都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困了,板凳当床衣服当枕;饿了,一碗泡面一杯清水。24小时随时待命,不分昼夜流调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判定密接者,寻找风险点,让新冠病毒无机可乘。驰援吉林期间,队员司长虹突发肾结石,当时的长春就医环境困难,他选择一个人与病痛作斗争。结石带来的疼痛让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直冒冷汗。为了缓解疼痛,他只能用矿泉水瓶灌满热水强顶后腰,一杯接一杯大量饮水,这个过程是何等漫长而艰难。韩睿是流调队中年龄最小的,1998年出生的他参加工作仅5个月,在吉林流调期间瘦了8.5公斤,充分展现了奋勇当先、不畏艰苦、勇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本色。
30个昼夜,他们累计完成52例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共排查密接、次密接1439人,撰写流调报告50份,完成现场面对面流调1次;分批次对集中隔离点、封控区、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杀,对20余名消防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完成协查函2份,排查管控密接人员3人;参加指挥部确诊病例感染来源分析研判会3次,提出合理管控建议20余条。
在郑州,为了彰显焦作疾控系统援郑流调队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5月11日22时,援郑流调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召开会议,大家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庄严承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辱使命,保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5月5日至15日,流调队员累计完成16例阳性病例的全过程流调工作(包括7例病人的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撰写初步及进展流调报告73份;排查密接1335人,撰写密接流调报告370份;排查次密接1213人,转接协查函等相关数据213条;现场排查涉疫场所54处,以优异的成绩和实际行动树立了焦作疾控形象。
在禹州,焦作疾控系统援禹流调队16天时间里与病毒赛跑,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密接者及次密接者,共完成1437份流调报告,流调工作量在全省各援禹流调队中首屈一指,流调质量多次受到国家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的表扬。
在驰援外地市期间,焦作疾控系统流调队员牢记使命重托,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勇往直前,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忠于职守,无怨无悔,用人间大爱筑起了一道最坚实的公共卫生屏障。
(记者 朱传胜)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