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 最新动态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加速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为疫情防控贡献体育力量
更新时间:2020-3-18 9:11:23    来源:焦作日报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为疫情期间顽强抗争的人们带来了活力与希望。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开始陆续走出家门,在社区内的体育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感受春日的温暖。

  在山阳区太行街道水厂家属院,有不少居民在利用健身设施运动。小区工作人员每天都用酒精对这些健身器材消毒,人们戴着口罩分散着进行体育锻炼。

  据市体育局群体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区的健身设施是去年老旧小区改造时新装的,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其他一些健身设施。

  去年,市体育局在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中,为我市180个行政村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了更新安装,并对中心城区公园、游园、绿地、广场、社区、改造的老旧小区等30多个场地配建安装健身器材,为南水北调公园、大沙河体育公园配建健身器材100余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如今,全市基层体育健身工程已经实现全覆盖,市体育局在中心城区的公园、游园、广场全部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国人减少了一切不必要的户外活动,但要想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适当的运动又必不可少。因此,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就成了市民眼中的健身打卡地。

  “防控疫情是个全方位的工作,人人都在前线,体育工作应当调准角度,我们需要下个‘先手棋’。”分管群众体育工作的市体育局副局长宋国宪说。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群体科的工作人员深入我市各社区,摸底排查,了解情况,最终确定了30多个需要安装健身器材的老旧小区,还对将要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的游园、绿地进行了考察。“等到今年的民生幸福工程任务下来以后,我们就可以马上实施建设了。”宋国宪说。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先行。市体育局积极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市体育局共筹措经费1500多万元,新建和完善了300多处健身场地设施,安装维护各类健身器材2000多件;形成了以三个大型全民健身中心为核心,由内到外,辐射城乡的群众健身设施格局。据统计,我市各县(市)区共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8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06个、健身路径2000条;借助六纵六横主干道游园建设,在51个公园、游园安装健身器材1400余件,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市区晨晚锻炼点城乡全覆盖。

  为保障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的安全性,市体育局将维修健身器材的费用列入专项资金,用于健身器材的日常维修维护。截至目前,仅我市中心城区累计拆除存在安全隐患器材70余件,每年维修、维护器材1200多件(次),保障了健身群众的安全。

   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是市体育局目前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市体育局充分发挥体育资源优势,把体育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大局,与我市的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对接,积极助力大沙河体育公园建设,规划设计了21个体育项目、151个健身场地;积极参与南水北调体育健身游园建设,安装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100余件,让更多的市民共享生态福利和体育红利。

  “此次疫情,更多的人会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免疫力才是抵抗病毒的根本所在。”宋国宪说,相信很多人会把体育锻炼的习惯保持下去,更多的人会加入健身的行列。所以,“10分钟体育健身圈”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市体育局将继续加大推进“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力度,让广大市民拥有强健的身体,为疫情防控贡献体育力量。

记者 孙 军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