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莫忽视心理健康
2020年专题区
为此,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解释为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个体心理的负面偏好
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人们在经历重大事件时,会更多地关注和传播负面信息和事件。神经学研究表明,大脑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更强烈,而且留下的痕迹更深。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信息多,静不下心,让人会不自觉、忍不住地一直刷手机,特别注意负面消息。
群体心理的影响
群体心理的主要特征:遇事群体智力会整体下降,群体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取决于这个群体当中智力最低的那个人,群体总是被情绪所驱使,倾向于尽快采取行动。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很多谣言会被疯传、蛊惑人心,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
灾难化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把事情想到最坏的结果。疫情防控期间,负面消息可能会容易让人们这样想:如果疫情失控了怎么办?如果病毒变异了怎么办?如果我感染上病毒怎么办?这种灾难化思维会造成过度的焦虑感,让人们失去对于局势的合理认知。
该中心专家表示,面对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如何做好心理调适,解除心理危机,以正常的认知、情绪、行为来应对疫情,大家可以尝试以下5种方式:
接纳心理反应
扭转不良思维
正确认识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坦然面对焦虑与压力,用更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逐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理性认知
避免过分关注
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要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不要轻信网上谣言,更不要将网上的一些帖子或不实视频乱发,避免以讹传讹。积极投入工作中,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传递正能量。
积极参与防控
做好个人防护
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遵从各项防控指令,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尽早完成疫苗接种,有效切断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
生活规律如常
保持社会联络
通过微信、网络、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看到生活的美好,转移注意力。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即使宅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难以缓解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持续心情不好、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拿不起、放不下,始终难以自我缓解,可以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通过网络咨询等方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通讯员 王林清)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为此,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解释为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个体心理的负面偏好
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人们在经历重大事件时,会更多地关注和传播负面信息和事件。神经学研究表明,大脑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更强烈,而且留下的痕迹更深。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信息多,静不下心,让人会不自觉、忍不住地一直刷手机,特别注意负面消息。
群体心理的影响
群体心理的主要特征:遇事群体智力会整体下降,群体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取决于这个群体当中智力最低的那个人,群体总是被情绪所驱使,倾向于尽快采取行动。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很多谣言会被疯传、蛊惑人心,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
灾难化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把事情想到最坏的结果。疫情防控期间,负面消息可能会容易让人们这样想:如果疫情失控了怎么办?如果病毒变异了怎么办?如果我感染上病毒怎么办?这种灾难化思维会造成过度的焦虑感,让人们失去对于局势的合理认知。
该中心专家表示,面对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如何做好心理调适,解除心理危机,以正常的认知、情绪、行为来应对疫情,大家可以尝试以下5种方式:
接纳心理反应
扭转不良思维
正确认识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坦然面对焦虑与压力,用更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逐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理性认知
避免过分关注
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要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不要轻信网上谣言,更不要将网上的一些帖子或不实视频乱发,避免以讹传讹。积极投入工作中,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传递正能量。
积极参与防控
做好个人防护
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遵从各项防控指令,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尽早完成疫苗接种,有效切断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
生活规律如常
保持社会联络
通过微信、网络、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看到生活的美好,转移注意力。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即使宅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难以缓解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持续心情不好、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拿不起、放不下,始终难以自我缓解,可以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通过网络咨询等方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通讯员 王林清)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