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 最新动态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学党史践初心 担使命开新局
市体育局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

更新时间:2021-8-25 8:58:53    来源:焦作日报
  持续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破解群众健身难题;加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基层体育服务能力;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今年年初以来,市体育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中之重,将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要求体现到办实事的重点任务中,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始终将解民忧办实事的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8月24日下午,市体育局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军对全市体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再部署再安排。他强调,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体育事业发展等工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破解群众健身难题。市体育局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共享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着力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该局科学制订了焦作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结合城市公园、游园、道路、河道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挖掘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废弃厂房等非体育用地空间资源80处,挖掘可利用文化娱乐、养老设施资源28处。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民生幸福工程建设,有效破解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健身场地等问题。

  完善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目前,我市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市区晨晚练点城乡全覆盖,中心城区所有的公园、游园均安装了健身器材设施,城市道路、河道两侧绿化带新建健身步道52公里,安装健身器材130多套;建成投用的大沙河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器材最多、档次最高的室外体育活动广场;焦作南太行国家登山步道全长60公里,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我市新建足球场85块,完成率达119%,位列全省第四。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2.26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联学联建,办好实事惠及民众。日前,市体育运动学校收到了帮扶社区——山阳区太行街道辉源社区送来的锦旗,锦旗上“结对共建办实事 真心帮扶暖民心”的话语是对该校工作的极大认可。去年,该校党支部和辉源社区党支部签订联建协议书,到辉源社区闺女楼实地考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解决帮扶楼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帮扶社区安装了大门和门禁,硬化了地面,修建了车棚,安装了充电设备,更换了玻璃,修建了草坪,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社区的好评。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大家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体育公共服务的诉求日益增多。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市体育局转变工作思路,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开展线上赛事活动,有序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体赛事活动。

  同时,提升大型体育场馆服务水平。以市太极体育中心和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和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为例,场馆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场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65周岁以上的老人享有免费政策,部分场馆对其免费开放;发动社会力量创新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赛事活动,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特别是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在场馆开展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提供场地服务,确保大型体育场馆社会效益的实现。

(记者 孙军)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学党史践初心 担使命开新局
    市体育局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

    2021-8-25 8:58:53    来源:焦作日报
      持续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破解群众健身难题;加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基层体育服务能力;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今年年初以来,市体育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中之重,将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要求体现到办实事的重点任务中,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始终将解民忧办实事的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8月24日下午,市体育局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军对全市体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再部署再安排。他强调,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体育事业发展等工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破解群众健身难题。市体育局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共享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着力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该局科学制订了焦作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结合城市公园、游园、道路、河道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挖掘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废弃厂房等非体育用地空间资源80处,挖掘可利用文化娱乐、养老设施资源28处。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民生幸福工程建设,有效破解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健身场地等问题。

      完善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目前,我市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市区晨晚练点城乡全覆盖,中心城区所有的公园、游园均安装了健身器材设施,城市道路、河道两侧绿化带新建健身步道52公里,安装健身器材130多套;建成投用的大沙河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器材最多、档次最高的室外体育活动广场;焦作南太行国家登山步道全长60公里,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我市新建足球场85块,完成率达119%,位列全省第四。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2.26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联学联建,办好实事惠及民众。日前,市体育运动学校收到了帮扶社区——山阳区太行街道辉源社区送来的锦旗,锦旗上“结对共建办实事 真心帮扶暖民心”的话语是对该校工作的极大认可。去年,该校党支部和辉源社区党支部签订联建协议书,到辉源社区闺女楼实地考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解决帮扶楼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帮扶社区安装了大门和门禁,硬化了地面,修建了车棚,安装了充电设备,更换了玻璃,修建了草坪,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社区的好评。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大家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体育公共服务的诉求日益增多。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市体育局转变工作思路,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开展线上赛事活动,有序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体赛事活动。

      同时,提升大型体育场馆服务水平。以市太极体育中心和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和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为例,场馆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场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65周岁以上的老人享有免费政策,部分场馆对其免费开放;发动社会力量创新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赛事活动,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特别是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在场馆开展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提供场地服务,确保大型体育场馆社会效益的实现。

    (记者 孙军)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