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率先筑起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免疫屏障的焦作答卷
2020年专题区
全省新冠肺炎疫情反扑,省委要求不仅要比原计划9月底提前一个月完成18岁以上常住人口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并新增15岁至17岁、12岁至14岁人群以及12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三项任务。
截至8月31日8时58分(全省截至统计时间为8月31日24时),我市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494.3597万剂次。其中,接种第1剂次276.8028万人。
提前完成省定18岁以上常住人口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接种252.03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0.01%;
提前完成省定15岁至17岁人群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接种11.34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4.75%;
提前完成省定12岁至14岁人群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接种11.5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11.49%;
提前完成12岁以上人群(12岁至14岁、15岁至17岁、18岁以上常住人口)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覆盖率92%的接种目标,达277.9038万次。
四项任务提前完成,“四场考试”成绩全优,“综合成绩”全省唯一。
全省唯一的“四优”答卷,筑起了实现全民免疫、助力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坚固屏障,谱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焦作华章。
应接快接
领导靠前精准指挥
省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上,我市两次介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经验和做法,当场接受点评,受到领导肯定。其中,成功经验就是领导靠前践行一线工作法。我市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精准指挥,推动疫苗应接快接。
市委每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必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行部署和督导。一个县(市)曾因排名靠后被当场点名,要求查找原因,迅速整改,迎头赶上。
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大排名,形成了浓厚的“竞赛”氛围。各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紧盯目标,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市、县、乡三级建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微信群,每小时通报接种进度;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市卫健委坚持日研判、日调度、日通报、日汇报,推动适宜人群应接快接。
示范区在我市率先完成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受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为推动应接快接,示范区专门拿出60万元用于奖励组织动员好、接种人员多、接种速度快、完成比例高的乡镇(街道)。
鼓励、激励,背后是相关人员应接快接责任的压实,从党政一把手到村(社区)干部,人人都把应接快接作为疫情防控的头等任务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每小时进行调度、通报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市疾控中心每天8时30分准时开调度会,每日进行一次专题汇报、专题研究,全天候指挥调度成了常态。
大员一线工作法,推动了全市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快接,为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提供了组织保障。
应接尽接
数据精准快速找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困难重重。
“我市目前日接种量突破16.7万剂次,‘打’不是问题,‘给谁打’是个问题。”市疾控中心主任徐书立曾忧虑地对记者说。
应接尽接的关键是精准找人,不仅要保证数量,还要加快速度、保证质量,不能因找人耽误接种时间。该中心创造性地发挥“疾控疫苗接种数据+公安户籍数据+医保数据”大数据作用,三组大数据特点明显、优势互补、助力接种。
记者在该中心计划免疫科采访时看到,这里演示了这项“发明创造”的诞生过程。“利用三项大数据的指向优势,发挥其快速、准确的特点,通过函数应用,让大数据跑腿,快速找人、精准找人。”该科科长原跃礼说。
该科第一次应用三项大数据找人就获得了100多万人没有接种疫苗的数据,通过及时向各县(市、区)推送,一周时间顺利完成了100多万人的接种任务。
该科第二次比对数据时发现,还有超过16万人没有接种疫苗,不到一天时间,这部分群众全部接种。
数据精准极速找人,基层工作者也为些奔波。
记者在示范区采访时看到,一旦有数据推送过来,干部党员立即入户查验“双码”,逐一登记造册,督促、组织群众应接尽接;各单位、社区、村口等卡点值守人员检查进出人员的健康码“金边”情况,将“无金边人员”信息登记汇总后及时向上反馈,尽快组织人员应接尽接;区直机关工委、市场监督、公安、城管等部门督促未接种人员应接尽接。
正是大数据与各级各层干部党员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保质保量的找人体系,为应接尽接打下基础。
应接必接
规范接种精准发力
全省“四优”,规范接种,靶向定位。我市按照省委要求,全力做好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的应接必接工作。
“接种题目是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不能跑题,必须规范接种。”徐书立说。
为规范接种,应接必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发挥疫苗供应导向,第一剂次完成率高,供应疫苗量就多,发挥了激励作用。同时,严格按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考核。
市疾控中心保证新冠病毒疫苗供应,不仅及时向上沟通,早打、快打,快补充,被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奖励两次,分别奖励8万、5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13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及时补充了“弹药库”,在我市应接必接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该中心“三零”无缝隙配送新冠病毒疫苗,专门组织三台运输车确保“随到随分随配送”。各县(市、区)建立了疫苗周转小分队,做到了“疫苗到位及时、疫苗接种及时”。
“三更灯火时,疫苗接种中。”该中心纪检书记张艳曾向记者感慨。她每天都准时在24时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群里发感谢和慰问的话语。“由于你们今天努力,离胜利只有1%的距离……”这是记者看到的一段话。
应接早接
网格管控精准统筹
沁阳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完成率在市六县(市)排名第一,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发挥网格员作用。该市发挥“党员联户”作用,划分网格,规范所有村(楼院)管理,应接早接;村(社区)每天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通报网格内接种率、没有接种人员,按照“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打针”的模式,将接种任务分解到每一个网格,精确到天、到乡、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力争人人“早”接种。
“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关键之一是突出‘早’,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应用,形成了我市独有的‘属地+行业’双管模式,为‘早’接种打下基础。”徐书立说。
“属地+行业”双管模式,就是广泛动员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以及广大基层干部精准开展摸底排查,并针对12岁至17岁青少年及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等不同人群,一人一策,逐个通知逐个动员,确保群众及时“早”接种,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以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主动到接种点“早”接种疫苗。
沁阳市常平乡自然村分散,该市医务人员同乡村干部一起一个村一个村走访,10天走遍所有村落,实现了及时接种、应接早接。
我市15岁至17岁、12岁至14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都是在一天半时间内完成,重要原因是行业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全市教育系统接到通知后,与村(社区)、家长统筹协调,与全市卫健部门统一协调,宣传发动及时有力,叫人、供苗、打苗一气呵成。
如今,全省唯一的“四优”答卷已成过去,面对省委要求完成的第二剂次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必能再次交出优秀的焦作答卷。
(记者 郭树勋)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全省新冠肺炎疫情反扑,省委要求不仅要比原计划9月底提前一个月完成18岁以上常住人口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并新增15岁至17岁、12岁至14岁人群以及12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三项任务。
截至8月31日8时58分(全省截至统计时间为8月31日24时),我市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494.3597万剂次。其中,接种第1剂次276.8028万人。
提前完成省定18岁以上常住人口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接种252.03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0.01%;
提前完成省定15岁至17岁人群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接种11.34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4.75%;
提前完成省定12岁至14岁人群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接种11.5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11.49%;
提前完成12岁以上人群(12岁至14岁、15岁至17岁、18岁以上常住人口)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覆盖率92%的接种目标,达277.9038万次。
四项任务提前完成,“四场考试”成绩全优,“综合成绩”全省唯一。
全省唯一的“四优”答卷,筑起了实现全民免疫、助力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坚固屏障,谱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焦作华章。
应接快接
领导靠前精准指挥
省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上,我市两次介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经验和做法,当场接受点评,受到领导肯定。其中,成功经验就是领导靠前践行一线工作法。我市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精准指挥,推动疫苗应接快接。
市委每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必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行部署和督导。一个县(市)曾因排名靠后被当场点名,要求查找原因,迅速整改,迎头赶上。
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大排名,形成了浓厚的“竞赛”氛围。各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紧盯目标,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市、县、乡三级建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微信群,每小时通报接种进度;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市卫健委坚持日研判、日调度、日通报、日汇报,推动适宜人群应接快接。
示范区在我市率先完成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受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为推动应接快接,示范区专门拿出60万元用于奖励组织动员好、接种人员多、接种速度快、完成比例高的乡镇(街道)。
鼓励、激励,背后是相关人员应接快接责任的压实,从党政一把手到村(社区)干部,人人都把应接快接作为疫情防控的头等任务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每小时进行调度、通报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市疾控中心每天8时30分准时开调度会,每日进行一次专题汇报、专题研究,全天候指挥调度成了常态。
大员一线工作法,推动了全市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快接,为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提供了组织保障。
应接尽接
数据精准快速找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困难重重。
“我市目前日接种量突破16.7万剂次,‘打’不是问题,‘给谁打’是个问题。”市疾控中心主任徐书立曾忧虑地对记者说。
应接尽接的关键是精准找人,不仅要保证数量,还要加快速度、保证质量,不能因找人耽误接种时间。该中心创造性地发挥“疾控疫苗接种数据+公安户籍数据+医保数据”大数据作用,三组大数据特点明显、优势互补、助力接种。
记者在该中心计划免疫科采访时看到,这里演示了这项“发明创造”的诞生过程。“利用三项大数据的指向优势,发挥其快速、准确的特点,通过函数应用,让大数据跑腿,快速找人、精准找人。”该科科长原跃礼说。
该科第一次应用三项大数据找人就获得了100多万人没有接种疫苗的数据,通过及时向各县(市、区)推送,一周时间顺利完成了100多万人的接种任务。
该科第二次比对数据时发现,还有超过16万人没有接种疫苗,不到一天时间,这部分群众全部接种。
数据精准极速找人,基层工作者也为些奔波。
记者在示范区采访时看到,一旦有数据推送过来,干部党员立即入户查验“双码”,逐一登记造册,督促、组织群众应接尽接;各单位、社区、村口等卡点值守人员检查进出人员的健康码“金边”情况,将“无金边人员”信息登记汇总后及时向上反馈,尽快组织人员应接尽接;区直机关工委、市场监督、公安、城管等部门督促未接种人员应接尽接。
正是大数据与各级各层干部党员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保质保量的找人体系,为应接尽接打下基础。
应接必接
规范接种精准发力
全省“四优”,规范接种,靶向定位。我市按照省委要求,全力做好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的应接必接工作。
“接种题目是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不能跑题,必须规范接种。”徐书立说。
为规范接种,应接必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发挥疫苗供应导向,第一剂次完成率高,供应疫苗量就多,发挥了激励作用。同时,严格按第一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考核。
市疾控中心保证新冠病毒疫苗供应,不仅及时向上沟通,早打、快打,快补充,被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班奖励两次,分别奖励8万、5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13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及时补充了“弹药库”,在我市应接必接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该中心“三零”无缝隙配送新冠病毒疫苗,专门组织三台运输车确保“随到随分随配送”。各县(市、区)建立了疫苗周转小分队,做到了“疫苗到位及时、疫苗接种及时”。
“三更灯火时,疫苗接种中。”该中心纪检书记张艳曾向记者感慨。她每天都准时在24时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群里发感谢和慰问的话语。“由于你们今天努力,离胜利只有1%的距离……”这是记者看到的一段话。
应接早接
网格管控精准统筹
沁阳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完成率在市六县(市)排名第一,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发挥网格员作用。该市发挥“党员联户”作用,划分网格,规范所有村(楼院)管理,应接早接;村(社区)每天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通报网格内接种率、没有接种人员,按照“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打针”的模式,将接种任务分解到每一个网格,精确到天、到乡、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力争人人“早”接种。
“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关键之一是突出‘早’,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应用,形成了我市独有的‘属地+行业’双管模式,为‘早’接种打下基础。”徐书立说。
“属地+行业”双管模式,就是广泛动员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以及广大基层干部精准开展摸底排查,并针对12岁至17岁青少年及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等不同人群,一人一策,逐个通知逐个动员,确保群众及时“早”接种,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以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主动到接种点“早”接种疫苗。
沁阳市常平乡自然村分散,该市医务人员同乡村干部一起一个村一个村走访,10天走遍所有村落,实现了及时接种、应接早接。
我市15岁至17岁、12岁至14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都是在一天半时间内完成,重要原因是行业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全市教育系统接到通知后,与村(社区)、家长统筹协调,与全市卫健部门统一协调,宣传发动及时有力,叫人、供苗、打苗一气呵成。
如今,全省唯一的“四优”答卷已成过去,面对省委要求完成的第二剂次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必能再次交出优秀的焦作答卷。
(记者 郭树勋)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