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创建直播间 与文明同行 > 记忆之城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我的焦作我的城
更新时间:2020-11-23 16:01:10    来源:焦作晚报

  焦作,应该算是我的故乡吧。故乡的含义是什么?流行的说法是:故乡,是年轻时拼命想离去而不易离去、年老时拼命想回去而回不去的地方!够诗意的,但对于我这个从小生活于斯、一晃大半辈子的“焦作人”来说,这种说法就显得有点虚、有点作了。

  如必欲把故乡归结为一个可供眺望的村庄、一个有特定间隔的时间节点的话,我选择洪洞县大槐树,时间就设定在大明洪武年间,我的祖先离开故乡来到怀川落脚谋生……二十几代了,那么多先人们一直就“误将他乡作故乡”,曾不起“思乡”之情,曾不动“还乡”之愿?由此,我相信了:身安处,无分他乡故土;心定时,有树皆为乡梓;而灵魂时时泊靠之岸,便是命定的故园!

  那么,既安身立命于焦作,是不是就该说道说道焦作这座城呢?

  1961年,父亲用一辆小推车就把我们全家从待王镇的白庄搬到市区的幸福街,母亲奉调幸福街小学任教,我入托马路南的幸福街幼儿园,再后来,市委幼儿园、幸福街小学、市一中……直至参加工作,生活范围几乎就是太行路、新华街、民主路、解放路围起的这个圈儿。那时候感觉老剧院、百货楼、老邮电局、老新华书店、老公园那一带就是市中心了,到那儿转转,就算“上大街”了。再往西走走,拐到新华街,有个老店——裕茂祥,那儿的点心、酱菜,味道好得没齿不忘。

  不过,经常走过的还是太行路,我家就在幸福街住着嘛!这条山脚下的大路,好像就是焦作最忙的路了,要不1路车怎么就首先通到这里呢?它也是焦作最长的路了,往西直通中站,往东通到三门河口,我父亲每周都要骑着他那辆老自行车在此转弯,在幸福街的家与大南坡的单位之间穿梭。其实,三门河口再往东,还能通向更远的地方,只是我没有去过罢了。

  说到路,就不得不说到车了。小时候感觉太行路上车多,老解放、吉普车、自行车、大板车、手推车、独轮车……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一二十人合力才能拉动的大板车,和那种由人驾辕、套着毛驴拉偏套的加长、加重的架子车,这两种车都是拉重货的,如大型机械、预制混凝土构件、煤、石头等,拉车的都是壮劳力,都是靠一步一叩首、一个汗珠摔八瓣挣饭吃的人。小时候每逢号召学雷锋,我们都蹲那马路牙子上等,看见这类车过来时就跑上去帮助推车,然后回去写一篇作文或日记上交了事。记得有一次,不知道是心急还是漫不经心,一辆套毛驴的架子车过来,我们几个不由分说就上去帮忙推,结果那段路正好是下坡路,拉车人正使劲往后趔着呢,我们几个挨了顿呵斥,怏怏而去。

  车多了(尤其是拉煤、拉石料的车),带起的灰尘就多了,加上路面柏油碾压破解,土、石子、灰都暴露出来,而往西到七四四七那一带的路,本身就是用石子、炉渣、土、灰搅拌铺成的,大车一过,灰天荡地的,那年月,穿白衬衫、黑皮鞋,成了一种奢“拽”,要不了一天,管保你黑白倒置。

  上世纪80年代,刚工作不久,我头回出差到省城开会,不得精神点,白的确良衬衣、蓝西服裤、铜扣头皮带、三接头黑皮鞋,刚改革开放那年头儿不是兴这套行头嘛!

  休会期间,各地同行之间闲聊,恰与一蔼然长者临座,长者问我:“焦作的吧?”然后指了指我的衣袖、皮鞋,又幽幽地说:“我是焦作出来的,这黑、这灰,带有煤的味道啊!”

  我低头一看,不禁涩然:挺新的行头,这城北穿城南去搭车,就雪白变灰了,乌黑的也变灰了。

  打那儿以后,逢外地出差,我老是有一种脸没洗净的感觉,使劲洗几回才踏实。

  不过,想想呢,也不尽然是自卑,新中国成立之初,强敌环伺,新中国要站稳、要无畏,靠啥?还不赶紧“把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工业国”?哪个后起国家要现代化,不得先搞工业化?不得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建设路子?这不仅涉及整个工业化的展开,还关乎到国防根底儿。一个战略大国没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底气,能站得直、立得稳吗?而煤、铁、水泥……这些脏乎乎、硬邦邦的玩意儿是啥?那是工业化的根基啊!焦作有矿,又是二线建设的一个腰眼子,不得大力使劲搞这些东西嘛!脏是脏了点,可想想国家能强起来、壮起来,咱们的奉献和牺牲是历史使命使然,心里不由得产生出一股自豪感来。

  其实,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焦作有着相当的独特之处:首先,这里背山面水,刚柔并济,这是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城市建设应须体现其自然性。其次,这里有一种厚朴坚韧的特质,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王朝年代到民国,尤其是八年抗战,太行山一半的石头都经历了刀光、火光、血浸!可每次灾难之后,焦作人那种不舍家园、重建家园的坚韧劲儿,哪地方能比?每当看到乡村农民稍有积蓄之后,就翻建房子、院子的那股子韧性、吃苦精神,都令人动容。第三,近现代焦作实际上是个移民城市,自清末大规模开矿,尤其是新中国二线建设,大批东北人、豫东人、四川人涌入,血融、俗融、味融、语融,以至于此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焦作话,既不是本地的怀庆土音儿,也不同于河南官话,质地硬、连读多、语速快,它就那么在怀庆土音里浮着,彼此都懂、都通,又彼此不混、不合,环顾周遭城市,城郊语音油水分离的,焦作算是独一份儿吧?这该算是这方土地的包容性的体现。

  既要符合本地特色,又需兼顾各方口味儿,焦作这块儿文章不那么容易做的,它是一篇大文章。

  于是,林立的烟囱、遮天蔽日的浓烟、彻夜不息的气锤声和重型机械来回撞击的声音、北山震耳欲聋的炸矿和炸石头的炮声,都渐渐删除了,夜变得安详起来,天也渐渐清了起来,树木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浓郁,花花草草越来越铺展、越来越滋润。

  大沙河芦苇丛生、蒲荷交映,沙鸥翔集,水光潋滟,俨然一派南方泽国气象。南水北调河面波光粼粼,临水而居已不是一句诗而已了。焦作的空气明显湿润、干净起来,就像这座城市的脾气,越来越清爽、温润。

  当然,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慢慢地、一步步实现的,“成如容易却艰辛”,多少曲折、阻力、指责、诋毁……谁说得清?激进论者,总是彻变论者,总是提倡一锤定音、一步到位,论则高妙无双,行则一筹莫展。往往是这座城市成长中的匆匆过客,他们不能理解,“现在”恰恰要从“过去”来认知、来理解的。

  要疗山治水,内外相通,要将一座传统的污染严重的煤城变成碧水蓝天,哪可能一步到位?这些符合《易经》提倡的“君子豹变”——而非暴变,我深刻同意:小豹子变换身上的花纹,总是一步步、一层层,由量变到质变的,这过程就是一种理解、适应,一种美。

  这么一座身体和灵魂都实沉沉的城,它的现代性怎么可能一步到位?

  它必然要具有渐变性,是一边思考一边干的,有误差、有修正,甚至有返工,再正常不过了。我们修整自己的家,不也是这样嘛!东倒腾、西倒腾,添了换,换了再换,总有许多新观念、新元素、新感受被融入,而“新”的,也总是在慢慢地变异。就像这太行路,总是挖了铺、铺了挖,多少次都记不清了,可是每次之后都不一样,都会有新的内涵和新的感受。

  现如今,这太行路,名儿是没有变化,但这路上的景儿是大不一样了,路上跑的车变了:拉钢材、拉大机器的大板车消失了,嘿嘿哟哟的号子声也消失了;拉着我全家进城的那种小推车也没了踪迹,骡子和驴、马都退到了书本上;蔚为大观的自行车少了,小轿车、三轮机动车、电动车多了,步行的人还那么多……

  它们在这条路上展示了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会。路旁的绿化带越拓越饱满,各种设置也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精美,走累了,我就坐在马路牙子上看啊、想啊,感慨万千,却又说不清个啥滋味……就像此刻,一位瘦长的老兄拎了把二胡,坐在花坛边上拉了起来,脸上的褶子比我还晦涩呢,曲子也隐隐约约听不十分清楚,但肯定是老歌曲。不过,匆匆人流中,他拉得倒是超然、盎然,像冬日雪地中的梅花,“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老兄,是把这里误作公园了?还是就把这里当成公园了?也许,都是吧!

  这两天,焦作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如春风一样吹遍全城,满大街的市民走在路上,浑身都带着一股精气神。这时,一队小青年儿,扛着某电动车的广告旗子,走过我身边,白衬衣、黑裤、黑皮鞋,尽管衣服汗津津的,但白是白、黑是黑,没有混淆于灰色。

  是啊!这么多年了,我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就在这长长的太行路上走啊走……走着走着,越走越干净,越走越惬意、越大气……


(杨光黎)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我的焦作我的城
    2020-11-23 16:01:10    来源:焦作晚报

      焦作,应该算是我的故乡吧。故乡的含义是什么?流行的说法是:故乡,是年轻时拼命想离去而不易离去、年老时拼命想回去而回不去的地方!够诗意的,但对于我这个从小生活于斯、一晃大半辈子的“焦作人”来说,这种说法就显得有点虚、有点作了。

      如必欲把故乡归结为一个可供眺望的村庄、一个有特定间隔的时间节点的话,我选择洪洞县大槐树,时间就设定在大明洪武年间,我的祖先离开故乡来到怀川落脚谋生……二十几代了,那么多先人们一直就“误将他乡作故乡”,曾不起“思乡”之情,曾不动“还乡”之愿?由此,我相信了:身安处,无分他乡故土;心定时,有树皆为乡梓;而灵魂时时泊靠之岸,便是命定的故园!

      那么,既安身立命于焦作,是不是就该说道说道焦作这座城呢?

      1961年,父亲用一辆小推车就把我们全家从待王镇的白庄搬到市区的幸福街,母亲奉调幸福街小学任教,我入托马路南的幸福街幼儿园,再后来,市委幼儿园、幸福街小学、市一中……直至参加工作,生活范围几乎就是太行路、新华街、民主路、解放路围起的这个圈儿。那时候感觉老剧院、百货楼、老邮电局、老新华书店、老公园那一带就是市中心了,到那儿转转,就算“上大街”了。再往西走走,拐到新华街,有个老店——裕茂祥,那儿的点心、酱菜,味道好得没齿不忘。

      不过,经常走过的还是太行路,我家就在幸福街住着嘛!这条山脚下的大路,好像就是焦作最忙的路了,要不1路车怎么就首先通到这里呢?它也是焦作最长的路了,往西直通中站,往东通到三门河口,我父亲每周都要骑着他那辆老自行车在此转弯,在幸福街的家与大南坡的单位之间穿梭。其实,三门河口再往东,还能通向更远的地方,只是我没有去过罢了。

      说到路,就不得不说到车了。小时候感觉太行路上车多,老解放、吉普车、自行车、大板车、手推车、独轮车……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一二十人合力才能拉动的大板车,和那种由人驾辕、套着毛驴拉偏套的加长、加重的架子车,这两种车都是拉重货的,如大型机械、预制混凝土构件、煤、石头等,拉车的都是壮劳力,都是靠一步一叩首、一个汗珠摔八瓣挣饭吃的人。小时候每逢号召学雷锋,我们都蹲那马路牙子上等,看见这类车过来时就跑上去帮助推车,然后回去写一篇作文或日记上交了事。记得有一次,不知道是心急还是漫不经心,一辆套毛驴的架子车过来,我们几个不由分说就上去帮忙推,结果那段路正好是下坡路,拉车人正使劲往后趔着呢,我们几个挨了顿呵斥,怏怏而去。

      车多了(尤其是拉煤、拉石料的车),带起的灰尘就多了,加上路面柏油碾压破解,土、石子、灰都暴露出来,而往西到七四四七那一带的路,本身就是用石子、炉渣、土、灰搅拌铺成的,大车一过,灰天荡地的,那年月,穿白衬衫、黑皮鞋,成了一种奢“拽”,要不了一天,管保你黑白倒置。

      上世纪80年代,刚工作不久,我头回出差到省城开会,不得精神点,白的确良衬衣、蓝西服裤、铜扣头皮带、三接头黑皮鞋,刚改革开放那年头儿不是兴这套行头嘛!

      休会期间,各地同行之间闲聊,恰与一蔼然长者临座,长者问我:“焦作的吧?”然后指了指我的衣袖、皮鞋,又幽幽地说:“我是焦作出来的,这黑、这灰,带有煤的味道啊!”

      我低头一看,不禁涩然:挺新的行头,这城北穿城南去搭车,就雪白变灰了,乌黑的也变灰了。

      打那儿以后,逢外地出差,我老是有一种脸没洗净的感觉,使劲洗几回才踏实。

      不过,想想呢,也不尽然是自卑,新中国成立之初,强敌环伺,新中国要站稳、要无畏,靠啥?还不赶紧“把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工业国”?哪个后起国家要现代化,不得先搞工业化?不得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建设路子?这不仅涉及整个工业化的展开,还关乎到国防根底儿。一个战略大国没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底气,能站得直、立得稳吗?而煤、铁、水泥……这些脏乎乎、硬邦邦的玩意儿是啥?那是工业化的根基啊!焦作有矿,又是二线建设的一个腰眼子,不得大力使劲搞这些东西嘛!脏是脏了点,可想想国家能强起来、壮起来,咱们的奉献和牺牲是历史使命使然,心里不由得产生出一股自豪感来。

      其实,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焦作有着相当的独特之处:首先,这里背山面水,刚柔并济,这是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城市建设应须体现其自然性。其次,这里有一种厚朴坚韧的特质,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王朝年代到民国,尤其是八年抗战,太行山一半的石头都经历了刀光、火光、血浸!可每次灾难之后,焦作人那种不舍家园、重建家园的坚韧劲儿,哪地方能比?每当看到乡村农民稍有积蓄之后,就翻建房子、院子的那股子韧性、吃苦精神,都令人动容。第三,近现代焦作实际上是个移民城市,自清末大规模开矿,尤其是新中国二线建设,大批东北人、豫东人、四川人涌入,血融、俗融、味融、语融,以至于此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焦作话,既不是本地的怀庆土音儿,也不同于河南官话,质地硬、连读多、语速快,它就那么在怀庆土音里浮着,彼此都懂、都通,又彼此不混、不合,环顾周遭城市,城郊语音油水分离的,焦作算是独一份儿吧?这该算是这方土地的包容性的体现。

      既要符合本地特色,又需兼顾各方口味儿,焦作这块儿文章不那么容易做的,它是一篇大文章。

      于是,林立的烟囱、遮天蔽日的浓烟、彻夜不息的气锤声和重型机械来回撞击的声音、北山震耳欲聋的炸矿和炸石头的炮声,都渐渐删除了,夜变得安详起来,天也渐渐清了起来,树木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浓郁,花花草草越来越铺展、越来越滋润。

      大沙河芦苇丛生、蒲荷交映,沙鸥翔集,水光潋滟,俨然一派南方泽国气象。南水北调河面波光粼粼,临水而居已不是一句诗而已了。焦作的空气明显湿润、干净起来,就像这座城市的脾气,越来越清爽、温润。

      当然,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慢慢地、一步步实现的,“成如容易却艰辛”,多少曲折、阻力、指责、诋毁……谁说得清?激进论者,总是彻变论者,总是提倡一锤定音、一步到位,论则高妙无双,行则一筹莫展。往往是这座城市成长中的匆匆过客,他们不能理解,“现在”恰恰要从“过去”来认知、来理解的。

      要疗山治水,内外相通,要将一座传统的污染严重的煤城变成碧水蓝天,哪可能一步到位?这些符合《易经》提倡的“君子豹变”——而非暴变,我深刻同意:小豹子变换身上的花纹,总是一步步、一层层,由量变到质变的,这过程就是一种理解、适应,一种美。

      这么一座身体和灵魂都实沉沉的城,它的现代性怎么可能一步到位?

      它必然要具有渐变性,是一边思考一边干的,有误差、有修正,甚至有返工,再正常不过了。我们修整自己的家,不也是这样嘛!东倒腾、西倒腾,添了换,换了再换,总有许多新观念、新元素、新感受被融入,而“新”的,也总是在慢慢地变异。就像这太行路,总是挖了铺、铺了挖,多少次都记不清了,可是每次之后都不一样,都会有新的内涵和新的感受。

      现如今,这太行路,名儿是没有变化,但这路上的景儿是大不一样了,路上跑的车变了:拉钢材、拉大机器的大板车消失了,嘿嘿哟哟的号子声也消失了;拉着我全家进城的那种小推车也没了踪迹,骡子和驴、马都退到了书本上;蔚为大观的自行车少了,小轿车、三轮机动车、电动车多了,步行的人还那么多……

      它们在这条路上展示了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会。路旁的绿化带越拓越饱满,各种设置也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精美,走累了,我就坐在马路牙子上看啊、想啊,感慨万千,却又说不清个啥滋味……就像此刻,一位瘦长的老兄拎了把二胡,坐在花坛边上拉了起来,脸上的褶子比我还晦涩呢,曲子也隐隐约约听不十分清楚,但肯定是老歌曲。不过,匆匆人流中,他拉得倒是超然、盎然,像冬日雪地中的梅花,“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老兄,是把这里误作公园了?还是就把这里当成公园了?也许,都是吧!

      这两天,焦作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如春风一样吹遍全城,满大街的市民走在路上,浑身都带着一股精气神。这时,一队小青年儿,扛着某电动车的广告旗子,走过我身边,白衬衣、黑裤、黑皮鞋,尽管衣服汗津津的,但白是白、黑是黑,没有混淆于灰色。

      是啊!这么多年了,我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就在这长长的太行路上走啊走……走着走着,越走越干净,越走越惬意、越大气……


    (杨光黎)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