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2021年“新春走基层”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新春走基层)山东阳信:牛人 牛村 牛产业
更新时间:2021-2-9 9:56:33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下午三点半,刚送走一批客户,大营村党支部书记冯玉在就赶紧回到办公室。快过年了,村干部在等着和他商量给村民发福利的事情。

  “80岁以上的每人500块钱,70岁以上的每人300块钱……咋样?”他问道。“还有当老师的。今年村里还有得大病的,也别落下。”村委会成员提醒说。

  每年春节临近,大营村都有一笔支出给村里人发福利。“今年大概三万六千元。”冯玉在说。

  在以前,这是难以想象的。山东省阳信县有15个少数民族村,肉牛养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养殖规模小、养殖水平不高、销路不畅,好几个村陷入贫困。大营村870人,其中贫困人口150人。

  “越穷事儿越多。”冯玉在说。“谁家少得了一分,谁家多占了一点儿,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可有些人甚至耍无赖。”

  脏乱差、上访户多,是当年大营村给外来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那时候,大营村的姑娘都嫁到别的村去了,村里的小伙儿却娶不来媳妇。

  2009年,在北京从事肉牛销售的冯玉在,已在全国肉牛销售市场上小有名气。他回到家乡大营村,成立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帮群众解决卖牛难的问题。

  几年后,村里养殖的肉牛销路问题逐渐解决。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在上级政策帮扶下,冯玉在先后帮村里修路、安装路灯、挖排水沟。

  基础设施好了,村里的产业该发展了。“首先就要改变养殖习惯,在专门的地方养。过去,我们村人畜混居现象严重,家里味道很大。”冯玉在说。

  农历腊月二十六,在村头的集中养殖小区里,一排排牛舍整齐划一,一头头黑牛在悠闲地吃着草料。搬入养殖小区的杨丙健从在自家院子里养十几头牛的规模,发展到如今的100多头。他说:“现在整个养殖小区有3000多头牛。”

  “规模上来了,贷款也容易了。村里的牛事业带动周边好几个村呢。饲料、疫苗、兽医、装卸工等等,一个电话很快就会来。”杨丙健说。

  养殖规模上来了,肉牛的粪污处理成了难题。不久前,大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进了国家“禁止词语”人才,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

  在阳信五色土生物科技肥业公司,一袋袋有机肥整齐码放,工人驾驶着铲车将肥料运到小卡车上。“现在正是农民准备肥料的时节,每天都卖好几吨。”冯玉在说。

  几天前,杨丙健刚卖了20头牛。记者问他今年收入怎么样?他谦虚地摆摆手说:“没几个钱。”

  “一头牛最少赚2000元,再加上饲草料,今年少说也挣了100万元。钱赚没赚到咱不知道,反正在城里最贵的小区买了房子,还有小汽车。”冯玉在马上给他揭了底。

  杨丙健说:“去年行情更好,一头牛就能赚5000元。我们养殖户高兴地都快蹦起来了,村里人走路都带风。”

  这几年,大营村利用土地和上级扶持资金等入股借箭牛业,采取“保底收益+入股分红”的模式。大营村每年村集体保底收入10万元。村集体不仅承担了村民的卫生费,还在村里倡导尊师重教。“村里有17个老师,每年村集体都给他们发福利,还给考上大学的孩子每人赞助1000元。”冯玉在说。

  大营村村民的养牛事业搞好了,村里的矛盾大大减少。“村里人人都琢磨着怎么能把牛产业做得更大,谁还有心思纠结那些鸡毛蒜皮。”

  这些年,大营村村民穿着打扮也讲究起来。“出门穿皮鞋,开小汽车,谁能瞧不起咱养牛的?”杨丙健说。

  “现在村里主要是屠宰加工、精细分割。来年就有深加工项目,下次你来的时候,村里就有自己加工的牛肉食品了。”冯玉在说。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春走基层)山东阳信:牛人 牛村 牛产业
2021-2-9 9:56:33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下午三点半,刚送走一批客户,大营村党支部书记冯玉在就赶紧回到办公室。快过年了,村干部在等着和他商量给村民发福利的事情。

  “80岁以上的每人500块钱,70岁以上的每人300块钱……咋样?”他问道。“还有当老师的。今年村里还有得大病的,也别落下。”村委会成员提醒说。

  每年春节临近,大营村都有一笔支出给村里人发福利。“今年大概三万六千元。”冯玉在说。

  在以前,这是难以想象的。山东省阳信县有15个少数民族村,肉牛养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养殖规模小、养殖水平不高、销路不畅,好几个村陷入贫困。大营村870人,其中贫困人口150人。

  “越穷事儿越多。”冯玉在说。“谁家少得了一分,谁家多占了一点儿,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可有些人甚至耍无赖。”

  脏乱差、上访户多,是当年大营村给外来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那时候,大营村的姑娘都嫁到别的村去了,村里的小伙儿却娶不来媳妇。

  2009年,在北京从事肉牛销售的冯玉在,已在全国肉牛销售市场上小有名气。他回到家乡大营村,成立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帮群众解决卖牛难的问题。

  几年后,村里养殖的肉牛销路问题逐渐解决。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在上级政策帮扶下,冯玉在先后帮村里修路、安装路灯、挖排水沟。

  基础设施好了,村里的产业该发展了。“首先就要改变养殖习惯,在专门的地方养。过去,我们村人畜混居现象严重,家里味道很大。”冯玉在说。

  农历腊月二十六,在村头的集中养殖小区里,一排排牛舍整齐划一,一头头黑牛在悠闲地吃着草料。搬入养殖小区的杨丙健从在自家院子里养十几头牛的规模,发展到如今的100多头。他说:“现在整个养殖小区有3000多头牛。”

  “规模上来了,贷款也容易了。村里的牛事业带动周边好几个村呢。饲料、疫苗、兽医、装卸工等等,一个电话很快就会来。”杨丙健说。

  养殖规模上来了,肉牛的粪污处理成了难题。不久前,大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进了国家“禁止词语”人才,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

  在阳信五色土生物科技肥业公司,一袋袋有机肥整齐码放,工人驾驶着铲车将肥料运到小卡车上。“现在正是农民准备肥料的时节,每天都卖好几吨。”冯玉在说。

  几天前,杨丙健刚卖了20头牛。记者问他今年收入怎么样?他谦虚地摆摆手说:“没几个钱。”

  “一头牛最少赚2000元,再加上饲草料,今年少说也挣了100万元。钱赚没赚到咱不知道,反正在城里最贵的小区买了房子,还有小汽车。”冯玉在马上给他揭了底。

  杨丙健说:“去年行情更好,一头牛就能赚5000元。我们养殖户高兴地都快蹦起来了,村里人走路都带风。”

  这几年,大营村利用土地和上级扶持资金等入股借箭牛业,采取“保底收益+入股分红”的模式。大营村每年村集体保底收入10万元。村集体不仅承担了村民的卫生费,还在村里倡导尊师重教。“村里有17个老师,每年村集体都给他们发福利,还给考上大学的孩子每人赞助1000元。”冯玉在说。

  大营村村民的养牛事业搞好了,村里的矛盾大大减少。“村里人人都琢磨着怎么能把牛产业做得更大,谁还有心思纠结那些鸡毛蒜皮。”

  这些年,大营村村民穿着打扮也讲究起来。“出门穿皮鞋,开小汽车,谁能瞧不起咱养牛的?”杨丙健说。

  “现在村里主要是屠宰加工、精细分割。来年就有深加工项目,下次你来的时候,村里就有自己加工的牛肉食品了。”冯玉在说。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