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在那碧绿的阶梯上
——“梯田之乡”甘肃庄浪县的“三级跳”
更新时间:2020-9-8 16:07:22    来源:新华社

  一阶阶梯田循山势而起,一个个平整开阔的地块里,绿油油的果树茁壮成长。从远处望去,仿佛一级级碧绿的阶梯。

  “各位亲,我的家乡梯田美,梯田苹果甜又脆……”30岁的返乡创业者邵子斌正在这碧绿的“阶梯”上直播带货。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接到200多单订单。远远看去,正在直播的邵子斌就像绿水青山中的主角,脚下的梯田就像舞台,一棵棵硕果累累的果树,仿佛手持“红灯笼”的演员。

  邵子斌的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是甘肃有名的苹果大县。这里苹果树漫山遍野,形成了65万亩苹果种植基地,带来了20亿元左右的产值,助力扶贫对象年人均增收1900元左右。一个昔日黄土裸露的贫困县,如今森林覆盖率达28.72%,人均享有绿地11.4平方米,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这一切,都要从庄浪梯田“三级跳”说起。

  第一跳,是庄浪人发扬愚公精神修梯田。庄浪的梯田建设十分传奇,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1998年,庄浪人将陡峭、破碎的山地变成了98.6万亩平整耕地。历史资料显示,庄浪人累计移动土石方2.76亿立方米,如果垒成一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6圈半。

  “修梯田就是修灶台,是为了不再挨饿。”看着如今这片被绿色染尽了的河山,70岁的刘进有不禁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刘进有在上寨村当了20年的村支书,这里也是当年打响庄浪梯田建设“第一炮”的地方。

  过去,庄浪县“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坡地上,群众赖以为生的只能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为了千家万户的“灶台”上有粮食,庄浪人一代接着一代干,把陡峭的山坡化为一亩亩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第二跳,是给梯田添了“新色彩”。1998年,梯田修建全面完成,庄浪人也走出了“吃不饱”的泥沼。温饱后,穷根依然未拔掉。多年的梯田建设,在庄浪形成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庄浪人拿出修梯田的这股子劲头继续探索,最终使梯田成为植树播绿的“平台”。

  邵坪村曾是庄浪最穷的村之一,过去这里色彩单调,每亩麦子的收入不足千元。

  “梯田这么好,咱们得再上一个台阶。”邵坪村村支书邵富贵说。

  2001年,邵坪村党支部反复做工作,决定在梯田上大规模推广苹果种植。如今,这个村郁郁葱葱,到处都是果园。

  村民邵旭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试种了3亩苹果。习惯了传统种植方法,邵旭周得从头开始学习化肥使用等专业知识,当地请来农技专家手把手指导,从栽种、施肥、套袋再到采摘,让农户明明白白种苹果。

  有了技术保障,邵旭周的苹果有质也有量。尝到了甜头的他,把家里的10亩地都种上了苹果。

  靠着红彤彤的苹果,2015年,这个八口之家实现脱贫。

  第三跳,是把梯田变成“大舞台”。随着大地变绿,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返乡了。这其中就有大学生邵子斌。

  2015年,邵子斌看着梯田上种的苹果又大又甜,却卖不上好价钱,便拿着1300元买来的二手相机,开始了电商生涯:没有包装盒,就买别人的纸箱;缺少货源,就自己去和乡亲谈;缺乏快递服务,就自己把货送到快递点……

  裸露的黄土都能变绿,那么绿也一定能生金。那一年,邵子斌有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2万多公斤苹果销售额达12万元左右。2019年,他在电商平台卖出15万公斤左右的苹果,销售额达160万元左右。

  如今的庄浪梯田,不仅是直播带货的舞台,也是山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苹果种植的舞台,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舞台……百姓在这一阶阶梯田上吃饱了肚子,还过上了好日子。

  到今年春天,庄浪沿着碧绿的梯田“拾级而上”,实现整体脱贫,正稳步向全面小康走来。


(记者 崔翰超、李杰、张钦)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在那碧绿的阶梯上
    ——“梯田之乡”甘肃庄浪县的“三级跳”
    2020-9-8 16:07:22    来源:新华社

      一阶阶梯田循山势而起,一个个平整开阔的地块里,绿油油的果树茁壮成长。从远处望去,仿佛一级级碧绿的阶梯。

      “各位亲,我的家乡梯田美,梯田苹果甜又脆……”30岁的返乡创业者邵子斌正在这碧绿的“阶梯”上直播带货。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接到200多单订单。远远看去,正在直播的邵子斌就像绿水青山中的主角,脚下的梯田就像舞台,一棵棵硕果累累的果树,仿佛手持“红灯笼”的演员。

      邵子斌的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是甘肃有名的苹果大县。这里苹果树漫山遍野,形成了65万亩苹果种植基地,带来了20亿元左右的产值,助力扶贫对象年人均增收1900元左右。一个昔日黄土裸露的贫困县,如今森林覆盖率达28.72%,人均享有绿地11.4平方米,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这一切,都要从庄浪梯田“三级跳”说起。

      第一跳,是庄浪人发扬愚公精神修梯田。庄浪的梯田建设十分传奇,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1998年,庄浪人将陡峭、破碎的山地变成了98.6万亩平整耕地。历史资料显示,庄浪人累计移动土石方2.76亿立方米,如果垒成一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6圈半。

      “修梯田就是修灶台,是为了不再挨饿。”看着如今这片被绿色染尽了的河山,70岁的刘进有不禁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刘进有在上寨村当了20年的村支书,这里也是当年打响庄浪梯田建设“第一炮”的地方。

      过去,庄浪县“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坡地上,群众赖以为生的只能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为了千家万户的“灶台”上有粮食,庄浪人一代接着一代干,把陡峭的山坡化为一亩亩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第二跳,是给梯田添了“新色彩”。1998年,梯田修建全面完成,庄浪人也走出了“吃不饱”的泥沼。温饱后,穷根依然未拔掉。多年的梯田建设,在庄浪形成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庄浪人拿出修梯田的这股子劲头继续探索,最终使梯田成为植树播绿的“平台”。

      邵坪村曾是庄浪最穷的村之一,过去这里色彩单调,每亩麦子的收入不足千元。

      “梯田这么好,咱们得再上一个台阶。”邵坪村村支书邵富贵说。

      2001年,邵坪村党支部反复做工作,决定在梯田上大规模推广苹果种植。如今,这个村郁郁葱葱,到处都是果园。

      村民邵旭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试种了3亩苹果。习惯了传统种植方法,邵旭周得从头开始学习化肥使用等专业知识,当地请来农技专家手把手指导,从栽种、施肥、套袋再到采摘,让农户明明白白种苹果。

      有了技术保障,邵旭周的苹果有质也有量。尝到了甜头的他,把家里的10亩地都种上了苹果。

      靠着红彤彤的苹果,2015年,这个八口之家实现脱贫。

      第三跳,是把梯田变成“大舞台”。随着大地变绿,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返乡了。这其中就有大学生邵子斌。

      2015年,邵子斌看着梯田上种的苹果又大又甜,却卖不上好价钱,便拿着1300元买来的二手相机,开始了电商生涯:没有包装盒,就买别人的纸箱;缺少货源,就自己去和乡亲谈;缺乏快递服务,就自己把货送到快递点……

      裸露的黄土都能变绿,那么绿也一定能生金。那一年,邵子斌有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2万多公斤苹果销售额达12万元左右。2019年,他在电商平台卖出15万公斤左右的苹果,销售额达160万元左右。

      如今的庄浪梯田,不仅是直播带货的舞台,也是山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苹果种植的舞台,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舞台……百姓在这一阶阶梯田上吃饱了肚子,还过上了好日子。

      到今年春天,庄浪沿着碧绿的梯田“拾级而上”,实现整体脱贫,正稳步向全面小康走来。


    (记者 崔翰超、李杰、张钦)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