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荒凉”土地掘金记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变奏曲”
更新时间:2020-9-11 16:08:26    来源:新华社

  初秋时节,高峰乡牌坊村山头,成片甘蓝在黑色地膜上“绽放”。

  45岁的曹斌背着背篓,在田间忙碌。一旁的妻子右手剜、左手放,不一会儿,就将背篓填满。背篓沉甸甸压在曹斌肩头,可他心里格外舒坦。“今年种了15亩地甘蓝,卖了一半就挣了8万多元。”曹斌说。

  十年前,曹斌也务农。传统品种,粗放种植,干旱少雨,收成甚微,后来他外出务工,刚刚收支平衡。家中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子女幼小,亟待照料,他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

  2010年左右,曹斌听闻家乡有人种植高原夏菜,收成还不错。于是,他决定返乡,尝试种甘蓝。四处求教,才知种菜需在铺膜、育苗、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上下苦功,大有学问。几年下来,他越种越好,不仅脱了贫,每年收入还稳定在10万元左右。

  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海拔2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4.4摄氏度,高寒阴湿,而这里已成为安定区高原夏菜的新兴产地。“高海拔地区日照强、温差大、病虫害少,适宜种植高原夏菜。地膜种植还可有效实现保墒、保温。”乡长王玉国说。

  甘肃干旱少雨,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过去种地基本是靠天吃饭。“种一山,打一车,煮一锅,吃一顿”,是当地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人在田间地头掀起了“地膜革命”。这一层薄薄的塑料,留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高峰乡也是因此受益。

  曾是“吃救济粮大县”的定西市通渭县及白银市会宁县,随着一项名为“全膜双垄沟播”的地膜技术普及,玉米、马铃薯连年丰收,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如果说以地膜为代表的“塑料革命”,让甘肃实现了粮食供需的紧平衡,那么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塑料革命”,则让甘肃许多贫困地区群众拔了“穷根”、换了“穷业”。

  温室大棚并不鲜见,而在干旱贫困地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历史还不是太长。走进安定区鲁家沟镇,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花卉、蔬菜、制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伴随温室大棚出现的,是高效节水理念的运用。凡是有大棚的地方,基本都有滴灌。一些有滴灌的大棚,已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过去,南川村贫困户邵俊堂种粮食,往往是“下籽十升打一斗”,现在他承包4座大棚,进行茄子、西红柿及辣椒制种繁育,一年下来亩产也就几十公斤。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几十公斤种子装不满一麻袋,但卖了将近4万元”,邵俊堂说,他们繁育的种子,由一家公司统一包销,远销海外。

  更高端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也正在兴起。在酒泉市肃州区,“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茫茫戈壁滩上,一排排日光温室拔地而起,充满生机。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绿色防控、物联网控制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让戈壁滩焕发新颜,火龙果、无花果、莲雾、台湾青枣等南方水果竟出现在戈壁滩上。

  肃州区总寨镇总寨村的范立德,最早尝到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甜头。2009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开始戈壁蔬菜种植,第一年建起了五座温室大棚,棚均收入就破万元。“农业科技让戈壁也成了聚宝盆。”范立德不断学习管护技术,如今棚均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成为致富带头人。

  现代设施农业让戈壁、沙漠也能结出果实。河西走廊上优质、充足的光热水土条件,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中,熠熠生辉,粮食与蔬菜争地、生态与耕地争水的矛盾也得到缓解。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只要因地制宜,“观念革新+科技创新”也能让荒凉之地掘金,高寒地区、苦旱之地、沙漠戈壁也能成为花果山、米粮川和聚宝盆。


(记者 李杰、崔翰超、张钦)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荒凉”土地掘金记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变奏曲”
    2020-9-11 16:08:26    来源:新华社

      初秋时节,高峰乡牌坊村山头,成片甘蓝在黑色地膜上“绽放”。

      45岁的曹斌背着背篓,在田间忙碌。一旁的妻子右手剜、左手放,不一会儿,就将背篓填满。背篓沉甸甸压在曹斌肩头,可他心里格外舒坦。“今年种了15亩地甘蓝,卖了一半就挣了8万多元。”曹斌说。

      十年前,曹斌也务农。传统品种,粗放种植,干旱少雨,收成甚微,后来他外出务工,刚刚收支平衡。家中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子女幼小,亟待照料,他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

      2010年左右,曹斌听闻家乡有人种植高原夏菜,收成还不错。于是,他决定返乡,尝试种甘蓝。四处求教,才知种菜需在铺膜、育苗、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上下苦功,大有学问。几年下来,他越种越好,不仅脱了贫,每年收入还稳定在10万元左右。

      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海拔2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4.4摄氏度,高寒阴湿,而这里已成为安定区高原夏菜的新兴产地。“高海拔地区日照强、温差大、病虫害少,适宜种植高原夏菜。地膜种植还可有效实现保墒、保温。”乡长王玉国说。

      甘肃干旱少雨,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过去种地基本是靠天吃饭。“种一山,打一车,煮一锅,吃一顿”,是当地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人在田间地头掀起了“地膜革命”。这一层薄薄的塑料,留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高峰乡也是因此受益。

      曾是“吃救济粮大县”的定西市通渭县及白银市会宁县,随着一项名为“全膜双垄沟播”的地膜技术普及,玉米、马铃薯连年丰收,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如果说以地膜为代表的“塑料革命”,让甘肃实现了粮食供需的紧平衡,那么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塑料革命”,则让甘肃许多贫困地区群众拔了“穷根”、换了“穷业”。

      温室大棚并不鲜见,而在干旱贫困地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历史还不是太长。走进安定区鲁家沟镇,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花卉、蔬菜、制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伴随温室大棚出现的,是高效节水理念的运用。凡是有大棚的地方,基本都有滴灌。一些有滴灌的大棚,已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过去,南川村贫困户邵俊堂种粮食,往往是“下籽十升打一斗”,现在他承包4座大棚,进行茄子、西红柿及辣椒制种繁育,一年下来亩产也就几十公斤。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几十公斤种子装不满一麻袋,但卖了将近4万元”,邵俊堂说,他们繁育的种子,由一家公司统一包销,远销海外。

      更高端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也正在兴起。在酒泉市肃州区,“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茫茫戈壁滩上,一排排日光温室拔地而起,充满生机。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绿色防控、物联网控制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让戈壁滩焕发新颜,火龙果、无花果、莲雾、台湾青枣等南方水果竟出现在戈壁滩上。

      肃州区总寨镇总寨村的范立德,最早尝到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甜头。2009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开始戈壁蔬菜种植,第一年建起了五座温室大棚,棚均收入就破万元。“农业科技让戈壁也成了聚宝盆。”范立德不断学习管护技术,如今棚均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成为致富带头人。

      现代设施农业让戈壁、沙漠也能结出果实。河西走廊上优质、充足的光热水土条件,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中,熠熠生辉,粮食与蔬菜争地、生态与耕地争水的矛盾也得到缓解。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只要因地制宜,“观念革新+科技创新”也能让荒凉之地掘金,高寒地区、苦旱之地、沙漠戈壁也能成为花果山、米粮川和聚宝盆。


    (记者 李杰、崔翰超、张钦)

    文章编辑:陈婷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