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湖南油溪桥村:用愚公移山之志,建村民自治富饶乡村
更新时间:2020-11-6 11:08:23    来源:新华社

   “天晴一块铜,落雨一泡脓”,没有一丘有水田,收成全靠天。十余年前,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的油溪桥村,还是一片穷山恶水。而现在,村容整洁,溪流清澈,村民们的古朴院落和良田美景,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十余年来,油溪桥村村民发扬用锄头开路、用锤子凿水、用担土栽树的愚公移山之志,手提肩扛走出了一条村民自治的致富之路。

  “带动村民,从村干部做起”

  油溪桥村是省级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12年前,“能人”彭育晚当上了村支书,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村子的情况:“那时候,村集体负债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村里的生存环境恶劣,没有产业,村民只顾着打牌、赌博。”

  “要想富,就得带动起村民的干劲,首先需要村干部带头示范。”一心想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彭育晚,“新官”上任就烧了“一把火”:“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村干部、村民开会还要发‘误工费’?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误工费一律取消。”

  村里有条油溪河,一到暑假,前来漂流的游客络绎不绝,彭育晚计划将废弃的沙洲改成停车场,建设第一个村集体项目。

  “沙洲是有,可设备、水泥沙子从哪来?建设工资怎么解决?”彭育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建设材料。为了省钱,村里没请施工队,向村民“筹工”:“停车场建好后就能营收,到时给出工的村民补发酬劳!”

  没有一个村民响应,只能村干部自己上。运水泥、搞砂浆、搅拌鹅卵石……两三个月之后,仅投资6万元,宽敞、平坦的停车场便展现在村民眼前。

  停车场建好后,一次性租给漂流公司,村里收取20万元租金,赚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只要领导一心为公,群众自然会跟着走”

  油溪桥村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干旱死角村,饮水、灌溉都非常困难,村民喝水要到下面的油溪河里挑,有的地方甚至靠挖土坑积水生活。“没有水,谈何发展?”彭育晚决心改变这一切,可饮水工程建设预算需要300万元。

  “自己建!”彭育晚发动村民:“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我自己垫点钱,再到外面借一点,我就不信搞不成!”

  村民们一改以往“无动于衷”的态度,纷纷支持彭育晚:“我们做梦都想喝上水啊!”

  “群众心里都有谱,只要领导一心为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群众自然也会跟着走。”73岁的村民苏术初说。

  这一次,村民和村干部站在了一起。为了节省资金,村里除安装管道的技术活儿请了人外,别的都是“自己搞定”,村民个个都投入到建设之中。一年后,村里水源工程建设竣工,项目仅支出资金60余万元。拧开几代人渴盼已久的水龙头的那一刻,村民们拍红了巴掌,热泪涌出眼眶:“我们终于有自来水了!”

  饮水工程彻底结束了油溪桥村水荒的历史,也开启了村民“义务筹工”、设立村规民约的先河。几乎没人反对,“村民每人每年至少要出2个义务工,村干部要出12个义务工”写进了村规民约。村支两委对村规民约进行了多次征集、商议、修改,充分吸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如今“每人每年植树不得少于100棵”“庭前院落必须栽种四季花果”“禁赌禁炮”等都成了村民认可、遵行的条款。

  “让村民成为乡村自治的主人”

  解决了生活所需,还得发展产业经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为了带动村民养鱼,村干部们从山上砍来树枝浸到油溪河里,等到树枝上沾满鱼卵,便转移到鱼塘里,再将孵化好的鱼苗分到村民手上;村里想发展果林经济,但又缺乏启动资金,村里和供货商约定采用“分期付款”“挂果还钱”的方式,让供货商与农户利益捆绑,既保证苗木质量和高效管护,又解决了市场出路问题……

  村民的心团结在一起,劲往一块儿使,油溪桥村“几乎没有干不成的事”。水渠硬化、修路、生活污水治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游步道,一块块“硬骨头”被村民们齐心“啃”下。

  文明、自治也成为油溪桥村的关键词。游客丢下一片垃圾,村民见到会立刻捡起来;村里10余年没有砍过一棵树,还种下30多万株果木,将石灰岩干旱村落的绿化率提升至92.8%……

  动能足、村容美、产业兴、村民富。如今油溪桥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1682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盈利12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3A景区村。

  “很多人问我,油溪桥村发展的经验是什么?是团结,是齐心。”彭育晚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专家,四处交流基层自治的经验:“要发动村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真正成为治村管村的主人。”


(记者 谢樱)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湖南油溪桥村:用愚公移山之志,建村民自治富饶乡村
    2020-11-6 11:08:23    来源:新华社

       “天晴一块铜,落雨一泡脓”,没有一丘有水田,收成全靠天。十余年前,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的油溪桥村,还是一片穷山恶水。而现在,村容整洁,溪流清澈,村民们的古朴院落和良田美景,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十余年来,油溪桥村村民发扬用锄头开路、用锤子凿水、用担土栽树的愚公移山之志,手提肩扛走出了一条村民自治的致富之路。

      “带动村民,从村干部做起”

      油溪桥村是省级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12年前,“能人”彭育晚当上了村支书,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村子的情况:“那时候,村集体负债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村里的生存环境恶劣,没有产业,村民只顾着打牌、赌博。”

      “要想富,就得带动起村民的干劲,首先需要村干部带头示范。”一心想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彭育晚,“新官”上任就烧了“一把火”:“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村干部、村民开会还要发‘误工费’?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误工费一律取消。”

      村里有条油溪河,一到暑假,前来漂流的游客络绎不绝,彭育晚计划将废弃的沙洲改成停车场,建设第一个村集体项目。

      “沙洲是有,可设备、水泥沙子从哪来?建设工资怎么解决?”彭育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建设材料。为了省钱,村里没请施工队,向村民“筹工”:“停车场建好后就能营收,到时给出工的村民补发酬劳!”

      没有一个村民响应,只能村干部自己上。运水泥、搞砂浆、搅拌鹅卵石……两三个月之后,仅投资6万元,宽敞、平坦的停车场便展现在村民眼前。

      停车场建好后,一次性租给漂流公司,村里收取20万元租金,赚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只要领导一心为公,群众自然会跟着走”

      油溪桥村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干旱死角村,饮水、灌溉都非常困难,村民喝水要到下面的油溪河里挑,有的地方甚至靠挖土坑积水生活。“没有水,谈何发展?”彭育晚决心改变这一切,可饮水工程建设预算需要300万元。

      “自己建!”彭育晚发动村民:“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我自己垫点钱,再到外面借一点,我就不信搞不成!”

      村民们一改以往“无动于衷”的态度,纷纷支持彭育晚:“我们做梦都想喝上水啊!”

      “群众心里都有谱,只要领导一心为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群众自然也会跟着走。”73岁的村民苏术初说。

      这一次,村民和村干部站在了一起。为了节省资金,村里除安装管道的技术活儿请了人外,别的都是“自己搞定”,村民个个都投入到建设之中。一年后,村里水源工程建设竣工,项目仅支出资金60余万元。拧开几代人渴盼已久的水龙头的那一刻,村民们拍红了巴掌,热泪涌出眼眶:“我们终于有自来水了!”

      饮水工程彻底结束了油溪桥村水荒的历史,也开启了村民“义务筹工”、设立村规民约的先河。几乎没人反对,“村民每人每年至少要出2个义务工,村干部要出12个义务工”写进了村规民约。村支两委对村规民约进行了多次征集、商议、修改,充分吸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如今“每人每年植树不得少于100棵”“庭前院落必须栽种四季花果”“禁赌禁炮”等都成了村民认可、遵行的条款。

      “让村民成为乡村自治的主人”

      解决了生活所需,还得发展产业经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为了带动村民养鱼,村干部们从山上砍来树枝浸到油溪河里,等到树枝上沾满鱼卵,便转移到鱼塘里,再将孵化好的鱼苗分到村民手上;村里想发展果林经济,但又缺乏启动资金,村里和供货商约定采用“分期付款”“挂果还钱”的方式,让供货商与农户利益捆绑,既保证苗木质量和高效管护,又解决了市场出路问题……

      村民的心团结在一起,劲往一块儿使,油溪桥村“几乎没有干不成的事”。水渠硬化、修路、生活污水治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游步道,一块块“硬骨头”被村民们齐心“啃”下。

      文明、自治也成为油溪桥村的关键词。游客丢下一片垃圾,村民见到会立刻捡起来;村里10余年没有砍过一棵树,还种下30多万株果木,将石灰岩干旱村落的绿化率提升至92.8%……

      动能足、村容美、产业兴、村民富。如今油溪桥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1682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盈利12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3A景区村。

      “很多人问我,油溪桥村发展的经验是什么?是团结,是齐心。”彭育晚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专家,四处交流基层自治的经验:“要发动村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真正成为治村管村的主人。”


    (记者 谢樱)

    文章编辑:陈婷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