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共和国摇篮”谱新篇
更新时间:2021-8-16 9:02:13    来源:焦作日报



  拆除大部分危旧土坯房后在原址建设的华屋新村。

  记者 刘 青 摄



 
 
  昔日华屋村民的危旧土坯房。
  (赣南日报社提供) 
 
 




  扫描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红都瑞金,叶坪红军广场静谧肃穆。高耸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状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矗立在五角星型的塔座上。在纪念碑与检阅台之间的地面上,“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格外醒目。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缅怀者络绎不绝。没有人能数得清,革命战争时期,有多少赣南儿女为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从此在这里风起云涌,至1930年6月,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基本形成。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谢氏宗祠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在随后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军事武装、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党史专家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伟大预演。

  十七棵松成“信念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叶坪成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10公里外一个毗邻福建、群山怀抱的小山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乡亲们无不欢呼雀跃。

  苏区时期,华屋43户人家,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一个壮怀激越、催人泪下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保卫崭新的苏维埃政权,村里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1934年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前夕,有17位华屋儿郎回乡与亲人道别,他们相约到村后的蛤蟆岭上,各自种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回来的要为牺牲的弟兄孝亲敬老。

  硝烟散尽后,不见儿郎归。当年的松苗早已高耸入云,而17位红军壮士却牺牲在长征途中。华屋人擦干眼泪,把烈士的名字写在木牌上,悬挂在他们生前种植的松树上,将其当作烈士的英灵来祭奠,并把这17棵松树命名为“信念树”。从此,17棵“信念树”成为华屋人在艰苦岁月中顽强坚持的源源动力。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华屋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华屋的低矮土屋早已拆了,取而代之的是66套崭新的小康楼;村史楼前,一排排蔬菜、水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左侧特意保留的七栋土坯房整饰一新,已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产业兴旺,小康梦圆,华屋人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火红日子。

  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华屋蝶变,正是“共和国摇篮第一乡”叶坪沧桑巨变的生动缩影。

  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的叶坪,位于瑞金城北6公里。这里的山山水水,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专款兴建叶坪新村,重修被毁建筑,整修破损革命旧址。目前,叶坪红色旅游景区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之一,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由于战争创伤和资源匮乏等原因,叶坪这个江西省最大的农业人口建制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迎难而上,尽锐出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在新时代再创“第一等工作”,创下了在全国影响广泛的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2018年7月,叶坪乡与瑞金市一道,在赣南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摘帽,全乡7个贫困村、2308户8908名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叶坪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如今,叶坪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奋斗的豪情,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记者 邱士冰)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共和国摇篮”谱新篇
    2021-8-16 9:02:13    来源:焦作日报



      拆除大部分危旧土坯房后在原址建设的华屋新村。

      记者 刘 青 摄



     
     
      昔日华屋村民的危旧土坯房。
      (赣南日报社提供) 
     
     




      扫描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红都瑞金,叶坪红军广场静谧肃穆。高耸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状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矗立在五角星型的塔座上。在纪念碑与检阅台之间的地面上,“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格外醒目。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缅怀者络绎不绝。没有人能数得清,革命战争时期,有多少赣南儿女为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从此在这里风起云涌,至1930年6月,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基本形成。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谢氏宗祠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在随后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军事武装、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党史专家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伟大预演。

      十七棵松成“信念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叶坪成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10公里外一个毗邻福建、群山怀抱的小山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乡亲们无不欢呼雀跃。

      苏区时期,华屋43户人家,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一个壮怀激越、催人泪下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保卫崭新的苏维埃政权,村里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1934年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前夕,有17位华屋儿郎回乡与亲人道别,他们相约到村后的蛤蟆岭上,各自种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回来的要为牺牲的弟兄孝亲敬老。

      硝烟散尽后,不见儿郎归。当年的松苗早已高耸入云,而17位红军壮士却牺牲在长征途中。华屋人擦干眼泪,把烈士的名字写在木牌上,悬挂在他们生前种植的松树上,将其当作烈士的英灵来祭奠,并把这17棵松树命名为“信念树”。从此,17棵“信念树”成为华屋人在艰苦岁月中顽强坚持的源源动力。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华屋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华屋的低矮土屋早已拆了,取而代之的是66套崭新的小康楼;村史楼前,一排排蔬菜、水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左侧特意保留的七栋土坯房整饰一新,已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产业兴旺,小康梦圆,华屋人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火红日子。

      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华屋蝶变,正是“共和国摇篮第一乡”叶坪沧桑巨变的生动缩影。

      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的叶坪,位于瑞金城北6公里。这里的山山水水,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专款兴建叶坪新村,重修被毁建筑,整修破损革命旧址。目前,叶坪红色旅游景区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之一,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由于战争创伤和资源匮乏等原因,叶坪这个江西省最大的农业人口建制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迎难而上,尽锐出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在新时代再创“第一等工作”,创下了在全国影响广泛的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2018年7月,叶坪乡与瑞金市一道,在赣南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摘帽,全乡7个贫困村、2308户8908名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叶坪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如今,叶坪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奋斗的豪情,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记者 邱士冰)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