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湖城”乌海 逐梦诗和远方
更新时间:2021-8-25 9:27:04    来源:焦作日报



  乌海滨河新区航拍。
  (记者王超供图) 
 



 
  乌海“小三线”军工企业。 (资料图片)



 
 
  干燥的西北小城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记者王超供图) 
 




 
  扫描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金完美收官。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金”产生的背后,有一段与内蒙古乌海有关的特殊记忆。

  “第964厂领导同志们:我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当时训练用的是你厂生产的双菱牌气手枪。”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为中国夺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他的回信让黄河岸畔乌海“小三线”建设者倍感荣光。

  激情岁月 好人好马上三线

  1964年,针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国家在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启动了“三线建设”。

  “靠山、分散、隐蔽”是三线建设的显著特征。乌海深居西北内陆,地处沙漠、沙地交汇处,群山连着浩瀚戈壁。“好人好马上三线。”1965年4月,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义无反顾奔赴乌海。面对几乎无水、无电、无路、无住房等极端艰苦条件,“小三线”建设者们先生产、后生活,攻克重重困难,相继建成了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第二通用机械厂等8个军工企业及后勤基础配套项目,共13家“小三线”单位。

  这些被冠以“六五四”名号的军工单位,谱写出了地方军工发展的时代传奇。从1965年动工建设到1979年军品生产基本结束,乌海“小三线”共创造工业产值1.82亿元、利润1985万元,有力支援了国防建设和地方发展。

  1979年年底,“六五四”军工企业陆续开始“军转民”,成功生产双菱牌体育训练用气手枪、风力发电机、天马牌缝纫机等明星产品,直接推动了乌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永不褪色 “三线精神”荣光新生

  走进废弃的厂房,曾经忙碌的敲打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看着褪色的雕像,过往的青春岁月不禁在脑海浮现……

  关书海20多岁时背井离乡来到乌海,从此把他乡当故乡,奉献了整个青春。如今已80岁高龄的他,每当提起“小三线”建设,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内蒙古唯一功能配套齐全的“小三线”军工企业系统,保存相对完整的“六五四”工程遗存,现已成为乌海乃至内蒙古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乌海市修建了首个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纪念馆内,弥足珍贵的实物及资料,以声、光、电等新形式,再现“小三线”的光辉历程和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岁月。

  “‘三线精神’需要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宝贵财富。”乌海市年轻党员王明宇参观纪念馆后动情地说。

  如今,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已成为乌海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纷纷来到这里,感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汲取前进智慧和奋进力量。

  赓续血脉 转型路上铿锵前行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乌海,黄河穿城而过105公里,被誉为“黄河明珠”。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乌海人以“敢于无中生万有、能凭海阔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发展。

  “十三五”期间,乌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人均GDP突破10万元,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乌海逐渐撕下“煤城”标签,戈壁荒滩蜕变为宜居之城,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如今,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成为靓丽文化品牌,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交融,乌海是不少游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十四五”新局开启,乌海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赶考”路上,乌海各族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服从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乌海目标笃定,步伐铿锵。
 

(记者 杨 勇)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湖城”乌海 逐梦诗和远方
    2021-8-25 9:27:04    来源:焦作日报



      乌海滨河新区航拍。
      (记者王超供图) 
     



     
      乌海“小三线”军工企业。 (资料图片)



     
     
      干燥的西北小城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记者王超供图) 
     




     
      扫描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金完美收官。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金”产生的背后,有一段与内蒙古乌海有关的特殊记忆。

      “第964厂领导同志们:我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当时训练用的是你厂生产的双菱牌气手枪。”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为中国夺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他的回信让黄河岸畔乌海“小三线”建设者倍感荣光。

      激情岁月 好人好马上三线

      1964年,针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国家在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启动了“三线建设”。

      “靠山、分散、隐蔽”是三线建设的显著特征。乌海深居西北内陆,地处沙漠、沙地交汇处,群山连着浩瀚戈壁。“好人好马上三线。”1965年4月,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义无反顾奔赴乌海。面对几乎无水、无电、无路、无住房等极端艰苦条件,“小三线”建设者们先生产、后生活,攻克重重困难,相继建成了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第二通用机械厂等8个军工企业及后勤基础配套项目,共13家“小三线”单位。

      这些被冠以“六五四”名号的军工单位,谱写出了地方军工发展的时代传奇。从1965年动工建设到1979年军品生产基本结束,乌海“小三线”共创造工业产值1.82亿元、利润1985万元,有力支援了国防建设和地方发展。

      1979年年底,“六五四”军工企业陆续开始“军转民”,成功生产双菱牌体育训练用气手枪、风力发电机、天马牌缝纫机等明星产品,直接推动了乌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永不褪色 “三线精神”荣光新生

      走进废弃的厂房,曾经忙碌的敲打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看着褪色的雕像,过往的青春岁月不禁在脑海浮现……

      关书海20多岁时背井离乡来到乌海,从此把他乡当故乡,奉献了整个青春。如今已80岁高龄的他,每当提起“小三线”建设,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内蒙古唯一功能配套齐全的“小三线”军工企业系统,保存相对完整的“六五四”工程遗存,现已成为乌海乃至内蒙古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乌海市修建了首个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纪念馆内,弥足珍贵的实物及资料,以声、光、电等新形式,再现“小三线”的光辉历程和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岁月。

      “‘三线精神’需要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宝贵财富。”乌海市年轻党员王明宇参观纪念馆后动情地说。

      如今,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已成为乌海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纷纷来到这里,感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汲取前进智慧和奋进力量。

      赓续血脉 转型路上铿锵前行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乌海,黄河穿城而过105公里,被誉为“黄河明珠”。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乌海人以“敢于无中生万有、能凭海阔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发展。

      “十三五”期间,乌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人均GDP突破10万元,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乌海逐渐撕下“煤城”标签,戈壁荒滩蜕变为宜居之城,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如今,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成为靓丽文化品牌,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交融,乌海是不少游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十四五”新局开启,乌海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赶考”路上,乌海各族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服从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乌海目标笃定,步伐铿锵。
     

    (记者 杨 勇)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