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万人助万企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以“两个行动”为笔 以“万人助万企”为纲 坚持强化“三融合” 画好助企“同心圆”
更新时间:2021-8-10 10:13:50    来源:焦作日报

  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焦作市委、市政府着力抓好的大事要事,也是统一战线和工商联工作的重要领域、重要任务,与“两个行动”的目的、对象高度契合。自活动开展以来,焦作市委统战部、焦作市工商联认真贯彻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落实省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方案,紧扣思想政治引领这条主线,坚持见人和见物相结合、牵头抓总和部门联动相结合,着力推进两项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努力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凸显统战和商会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市委要求、体现统战和商会特色、两项工作互促互进的新路子。

  一、坚持体制机制相融合,让民营经济运行更健康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市工商联坚持高位推动,以“两个行动”为总抓手,以“万人助万企”为新平台,紧密结合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实现了党委政府、法检“两长”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全覆盖”,并根据企业诉求协调召开“政企见面会”,进一步加强政企沟通,促进“两个健康”。同时,以“首席服务员”制度为基础,坚持“应帮尽帮、该帮必帮”,纵深推进“一联三帮”帮扶机制与“万人助万企”干部包联机制有机融合,全力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真正让企业得实惠、有感受。目前,我市建立的“一联三帮”帮扶名录共有661名领导干部、60个工作专班,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58件。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经过对斯美特、国药容生、江河纸业三家包联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共收集优化环境类问题3条、要素保障类问题5条、强链延链补链类问题1条、政法护航类问题1条。目前,斯美特反馈的原料小麦当地优先供应等要素保障类问题;广告牌长期被当地村民霸占,企业不能长期使用等政法护航类问题已解决,其他问题都在有力有序地协调推进。

  二、坚持平台建设相融合,让民营经济纾困更快捷

  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市工商联全力推进“企业纾困360”“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并台联办、双向赋能,切实做到信息共享、诉求共处、困难共帮,不断增强诉求响应平台的吸引力、影响力,真正让平台火起来、动起来、热起来。目前,诉求响应平台运行良好,共有1930家会员企业注册登录,累计受理事项27件,办结26件,回访满意率达96%。同时,指导武陟县与郑州浪潮软件设计公司合作,创建“万人助万企”微信公众号;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开通“护航小微企业”微信公众号;会同焦作市纪委监委创新建立民营企业诉求“N+1”调处工作机制,坚持面对面分析研判、点对点督促问题解决,帮助企业高效解决了一系列“急办、积办、棘办”问题。

  三、坚持活动载体相融合,让民营经济根植更牢固

  一是聚焦推动企业创新,稳步实施民营经济“凝心工程”教育培训计划,连续开展“请名人、进名校、拜名师、育民企”特色培训,组织企业家走进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访学,并在市区、沁阳、孟州、修武、温县建立“格局屏天下·怀商商学院”(企业家学院),定期开展普惠性教育培训活动。二是着眼民营企业赓续,指导成立了焦作市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联合会,引导年轻一代企业家弘扬光荣传统,实现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锻造一支“讲政治、善经营、有激情、正能量”的青年企业家队伍。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连续14年举办“焦作有爱”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活动。累计捐赠资金3650余万元,资助7200名困难家庭子女圆梦大学,为5869名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引导全市民营企业捐资捐物3340万元;今年抗洪救灾,共捐资捐物2458万元。富而思源、扶危济困已经成为焦作市民营企业家的行动自觉,成为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共促和谐的民生品牌。

 吕 宁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以“两个行动”为笔 以“万人助万企”为纲 坚持强化“三融合” 画好助企“同心圆”
    2021-8-10 10:13:50    来源:焦作日报

      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焦作市委、市政府着力抓好的大事要事,也是统一战线和工商联工作的重要领域、重要任务,与“两个行动”的目的、对象高度契合。自活动开展以来,焦作市委统战部、焦作市工商联认真贯彻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落实省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方案,紧扣思想政治引领这条主线,坚持见人和见物相结合、牵头抓总和部门联动相结合,着力推进两项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努力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凸显统战和商会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市委要求、体现统战和商会特色、两项工作互促互进的新路子。

      一、坚持体制机制相融合,让民营经济运行更健康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市工商联坚持高位推动,以“两个行动”为总抓手,以“万人助万企”为新平台,紧密结合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实现了党委政府、法检“两长”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全覆盖”,并根据企业诉求协调召开“政企见面会”,进一步加强政企沟通,促进“两个健康”。同时,以“首席服务员”制度为基础,坚持“应帮尽帮、该帮必帮”,纵深推进“一联三帮”帮扶机制与“万人助万企”干部包联机制有机融合,全力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真正让企业得实惠、有感受。目前,我市建立的“一联三帮”帮扶名录共有661名领导干部、60个工作专班,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58件。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经过对斯美特、国药容生、江河纸业三家包联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共收集优化环境类问题3条、要素保障类问题5条、强链延链补链类问题1条、政法护航类问题1条。目前,斯美特反馈的原料小麦当地优先供应等要素保障类问题;广告牌长期被当地村民霸占,企业不能长期使用等政法护航类问题已解决,其他问题都在有力有序地协调推进。

      二、坚持平台建设相融合,让民营经济纾困更快捷

      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市工商联全力推进“企业纾困360”“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并台联办、双向赋能,切实做到信息共享、诉求共处、困难共帮,不断增强诉求响应平台的吸引力、影响力,真正让平台火起来、动起来、热起来。目前,诉求响应平台运行良好,共有1930家会员企业注册登录,累计受理事项27件,办结26件,回访满意率达96%。同时,指导武陟县与郑州浪潮软件设计公司合作,创建“万人助万企”微信公众号;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开通“护航小微企业”微信公众号;会同焦作市纪委监委创新建立民营企业诉求“N+1”调处工作机制,坚持面对面分析研判、点对点督促问题解决,帮助企业高效解决了一系列“急办、积办、棘办”问题。

      三、坚持活动载体相融合,让民营经济根植更牢固

      一是聚焦推动企业创新,稳步实施民营经济“凝心工程”教育培训计划,连续开展“请名人、进名校、拜名师、育民企”特色培训,组织企业家走进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访学,并在市区、沁阳、孟州、修武、温县建立“格局屏天下·怀商商学院”(企业家学院),定期开展普惠性教育培训活动。二是着眼民营企业赓续,指导成立了焦作市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联合会,引导年轻一代企业家弘扬光荣传统,实现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锻造一支“讲政治、善经营、有激情、正能量”的青年企业家队伍。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连续14年举办“焦作有爱”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活动。累计捐赠资金3650余万元,资助7200名困难家庭子女圆梦大学,为5869名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引导全市民营企业捐资捐物3340万元;今年抗洪救灾,共捐资捐物2458万元。富而思源、扶危济困已经成为焦作市民营企业家的行动自觉,成为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共促和谐的民生品牌。

     吕 宁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