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专题区
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越,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举办高新技术企业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培训班和“万人助万企”高企认定辅导会,邀请省、市专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认定、企业研发费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进行解读。今年上半年,皓泽电子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内凯思、华兴生物等8家企业入选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新增焦作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位居11个县(市、区)首位。截至9月底,孟州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建成焦作首家“中原学者工作站”。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面提升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水平,打造更高水平创新载体;鼓励支持中原内配、广济药业、皓泽电子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今年年初以来,中原内配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协议,将在“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中内凯思与德国KS、日本理研共同组建南京联合动力研发中心,对PCU前沿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进行研发,推动内燃机新科技快速发展。
持续深化院(校)地合作。出台《孟州市2021年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生态。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交流活动,邀请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上海交大、大连理工大学、河南农大等专家教授团队莅孟与相关企业对接交流,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中原内配、汉永生物分别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河南科技学院进行院校地合作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推荐申报焦作市第五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推广为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开展结对帮扶,搭建企业、农户与科技人才、农业技术成果合作的桥梁。今年7月中旬以来,该市受到强降雨和蟒河上游济源晋城泄洪双重影响,孟州市科工局及时动员科技特派员千方百计服务灾区。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共服务有科技需求的受灾乡镇11个、企业和合作社16家、农户300多户,解决灾后生产技术问题600多个,为帮助灾区防汛救灾、开展灾后重建贡献了科技力量。
记者 徐金华 通讯员 李 丹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越,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举办高新技术企业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培训班和“万人助万企”高企认定辅导会,邀请省、市专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认定、企业研发费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进行解读。今年上半年,皓泽电子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内凯思、华兴生物等8家企业入选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新增焦作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位居11个县(市、区)首位。截至9月底,孟州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建成焦作首家“中原学者工作站”。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面提升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水平,打造更高水平创新载体;鼓励支持中原内配、广济药业、皓泽电子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今年年初以来,中原内配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协议,将在“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中内凯思与德国KS、日本理研共同组建南京联合动力研发中心,对PCU前沿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进行研发,推动内燃机新科技快速发展。
持续深化院(校)地合作。出台《孟州市2021年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生态。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交流活动,邀请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上海交大、大连理工大学、河南农大等专家教授团队莅孟与相关企业对接交流,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中原内配、汉永生物分别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河南科技学院进行院校地合作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推荐申报焦作市第五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推广为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开展结对帮扶,搭建企业、农户与科技人才、农业技术成果合作的桥梁。今年7月中旬以来,该市受到强降雨和蟒河上游济源晋城泄洪双重影响,孟州市科工局及时动员科技特派员千方百计服务灾区。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共服务有科技需求的受灾乡镇11个、企业和合作社16家、农户300多户,解决灾后生产技术问题600多个,为帮助灾区防汛救灾、开展灾后重建贡献了科技力量。
记者 徐金华 通讯员 李 丹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