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中信银行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中信银行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升级服务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
更新时间:2021-10-20 10:07:47    来源:中信银行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澳门金融管理局公布跨境理财通业务首批试点行,跨境理财通业务正式面客。作为首批试点行,即日起,中信银行和中信银行(国际)联手为大湾区内地居民和香港居民提供跨境理财通服务。

  中信银行作为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在大湾区设立超过140家网点,覆盖珠三角九个主要城市。1987年成立以来,中信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港澳客户金融需求,在服务港澳客户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作为跨境理财通业务合作伙伴,中信银行(国际)是中信银行全资持有的一家扎根香港的综合性全牌照商业银行,在香港拥有27家分行及2家商务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包括财富管理、个人银行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中信银行提供的跨境理财通服务,大湾区内地居民可购买香港地区销售的合格投资产品,实现全球资产配置;香港居民可投资内地稳健型的理财和基金产品,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享受内地经济增长成果,见证祖国伟大复兴。

  跨境理财通业务作为大湾区发展红利,是继QFII、股票通、基金互认及债券通之后,又一项拓宽大湾区居民跨市场资产配置的举措。据德勤与澳洲会计师公会联合发布的报告,大湾区居民总数达7000万,超过60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家庭超过45万户,累计可投资资产总额达2.7万亿元,作为“聚宝盆”的大湾区正成为全球财富管理机构的必争之地。借助跨境理财通服务,中信银行可以深挖湾区市场红利,把握两地财富机遇,向大湾区居民提供“有温度”的财富管理服务,打造“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主办银行”。

  一直以来,中信银行积极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切实履行国有企业使命担当。此次借助跨境理财通业务契机,中信银行将继续发挥在港子公司优势,服务大湾区居民金融需求,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进入“大资管、大财富”的新时代,中信银行将紧抓互联互通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财富管理服务。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信银行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升级服务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
2021-10-20 10:07:47    来源:中信银行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澳门金融管理局公布跨境理财通业务首批试点行,跨境理财通业务正式面客。作为首批试点行,即日起,中信银行和中信银行(国际)联手为大湾区内地居民和香港居民提供跨境理财通服务。

  中信银行作为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在大湾区设立超过140家网点,覆盖珠三角九个主要城市。1987年成立以来,中信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港澳客户金融需求,在服务港澳客户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作为跨境理财通业务合作伙伴,中信银行(国际)是中信银行全资持有的一家扎根香港的综合性全牌照商业银行,在香港拥有27家分行及2家商务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包括财富管理、个人银行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中信银行提供的跨境理财通服务,大湾区内地居民可购买香港地区销售的合格投资产品,实现全球资产配置;香港居民可投资内地稳健型的理财和基金产品,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享受内地经济增长成果,见证祖国伟大复兴。

  跨境理财通业务作为大湾区发展红利,是继QFII、股票通、基金互认及债券通之后,又一项拓宽大湾区居民跨市场资产配置的举措。据德勤与澳洲会计师公会联合发布的报告,大湾区居民总数达7000万,超过60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家庭超过45万户,累计可投资资产总额达2.7万亿元,作为“聚宝盆”的大湾区正成为全球财富管理机构的必争之地。借助跨境理财通服务,中信银行可以深挖湾区市场红利,把握两地财富机遇,向大湾区居民提供“有温度”的财富管理服务,打造“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主办银行”。

  一直以来,中信银行积极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切实履行国有企业使命担当。此次借助跨境理财通业务契机,中信银行将继续发挥在港子公司优势,服务大湾区居民金融需求,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进入“大资管、大财富”的新时代,中信银行将紧抓互联互通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财富管理服务。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